“虽然是小村居,但我们要做亩均英雄!”

土地小,村子还能发展吗?

下沙滘的答案是:能!

面积1.8平方公里的下沙滘社区,是南海丹灶片区面积最小的村(社区),却拥有丹灶为数不多的“国字号”平台。落户这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是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这个“国字号”园区是“改”出来的。在十多年前,集聚在这里的还是以陶瓷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高。

为了扭转局面,下沙滘社区坚持算好长远账,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通过快速推进一个个工改工、工改商项目,成功把握住产业升级机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和支柱产业进阶,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

只有1.8平方公里,怎么办?

下沙滘社区的集体收入,很快又要涨了。

这源于约三年前,下沙滘社区党总支、经济社联手促成的一个项目,不仅在地块成交时带来了可观的集体经济收益,还将在项目落成后为集体收入持续“造血”。

下沙滘社区党总支书记伦湛垣记得,在该项目的用地整备阶段,社区有两个备选方案,一是把其中归属社区的集体土地单独招拍,另一个是在丹灶镇政府的支持下,与国有土地联合开发。二者区别在于,对照当时的相关政策,联合开发的起拍价是单独招拍的两倍。

社区党总支从长期效益考虑,很快就选定了联合开发,从提出方案到经济社股东表决同意,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而且,在开发商“拿地”后不久,下沙滘经济社还与其达成协议,用优惠价回购部分商铺,在项目交付后对外出租,成为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渠道。

立足集体经济推进旧改项目,源于一种发展自觉。伦湛垣说,下沙滘社区的干部和居民已形成共识,社区面积小,发展必须以亩均论英雄,“旧改项目推进快、效益好,亩均集体收入自然就高”。

此言不虚。从辖区面积看,下沙滘社区仅1.8平方公里,几乎是丹灶镇最小的社区。而在全镇28个村(社区)之间,面积最大的将近12平方公里,单个村居的平均面积也超过5平方公里。

社区面积小,但作为不小。下沙滘社区地处丹灶镇中部,立足毗邻桂丹路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来一批陶瓷厂、五金厂,成为丹灶最先富起来的村居之一。

近年来,下沙滘社区又作为丹灶较早推进旧改的村居之一,不断开拓出发展的新空间。2022年,下沙滘社区村组两级集体收入近千万元,按辖区面积算,亩均集体收入约3470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更难得的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发展层次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在2022年底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是丹灶乃至南海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载体好了,效益就高了

旧改是重塑城乡空间、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必然选择,同时由于涉及多方利益诉求,对于基层来说都属于“不容易完成的任务”。

在每一个旧改项目的土地整备阶段,伦湛垣和伙伴们已形成默契,主动公示征地和改造方案、走家访户宣传讲解等工作必不可少。

“改造后,更好的产业和人才会跟着来,带动厂房和民居升值。”“新企业必须在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符合要求才能过来。”“就业岗位也会越来越多,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在沟通过程中,居民的关注焦点,就是干部们的讲解重点。伦湛垣也越来越发现,推动旧改工作争速度、见实效,先要赢人心。

下沙滘社区形成旧改经验,可以从大金工业区改造说起。

从地理位置上看,曾经的大金工业区,是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覆盖区域,核心地带都位于下沙滘社区。曾担当社区集体经济“发动机”,同时带来高污染、高耗能问题及安全隐患的陶瓷厂、五金厂也位于此。

2008年至2013年,丹灶镇响应佛山市部署,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大金工业区通过关停整治建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再将其重新定位为大金智地高端产业服务区,计划通过“征租结合”整备连片土地,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园区。

位于片区核心地带的下沙滘备受关注。因为,当时连片土地整备涉及下沙滘社区达500亩集体土地,部分居民担心集体收益在拆旧建新期间受影响,对改造项目有所保留。

高茂灿是下沙滘经济社股东的一员,在当年同时担任下沙滘社区党总支书记。他记得,那时,社区干部们第一回就旧改工作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三个月后,下沙滘经济社股东表决通过方案。

改造的效果立竿见影,不仅全体股东每人获得一次性的征地补偿,更关键的是,重磅项目随之而来,大金片区的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并辐射带动社区土地、物业租金提升,分红逐年增长。2013年,高端产业载体项目联东U谷落户,大金片区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实现“未建设先招商”,改造大大加快。后来,该模式成为南海推动村改八大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之一。

随着片区发展的一路升级和产业定位的逐渐清晰,这个小村居吸引了越来越多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并成功引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引入安全应急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超150家。

自高端产业载体项目联东U谷于2013年落户以来,下沙滘社区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产业资源集聚。

看到希望,更多年轻人回来了

五年前,下沙滘社区居民邵佩仪从外地回到家乡,成为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投资促进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该研究院位于建沙路一侧,是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的一个重磅项目,已引进院士7人,高层次人才33人,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17个。每当谈及回乡就业的经历,邵佩仪都颇为感慨,“家乡产业层次大大提升,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流发展。”

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是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的一个重磅项目。

旧改,不仅让一个高端产业基地从下沙滘社区开始崛起,还带动了按省一级标准建设的有为小学、商住楼盘等优质配套随之而来。

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干部和居民们的期待成为现实。环境污染小了,社区越来越漂亮,区域价值显著升级。同时,集体收入高了,来的企业层次高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了,周边的消费能力高了,居民就业和创业机会也更多了。

伦志荣是下沙滘经济社的一名股东,在家乡经营一家五金企业。在他的印象中,自从大金工业区启动改造,特别是“国字号”安全产业园区建设以来,在下沙滘社区发展的本土五金企业多了与新进驻的企业的合作机会。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慷慨解囊的乡贤越来越多,社区敬老晚宴和日常活动都更精彩了。

丹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世荣,是下沙滘社区的挂钩干部。在冯世荣看来,下沙滘社区乘势而上、敢想敢干推进“旧改”,给自身产业升级、颜值蝶变打开新前景,还为丹灶其他村(社区)提供了示范推广价值。

伦湛垣一直在关注上级关于旧改的部署。他说,当南海“三旧”改造以工改工为主导,工改居和旧村改造为支撑,丹灶将继续发力大金智地片区、城西片区两大连片改造项目,下沙滘社区谋划继续完善住宅、商业等配套项目,同时重点探索“工业上楼”等改造方式。

这个小村居,还要继续“改”出新天地。

力合星空·728创域是国家级孵化器,其所在地是下沙滘社区以旧鞋厂“微改造”而来。

■调研手记

旧改,唯快不破

“必须及时行动起来,这样才能抓住发展红利,及时引来好项目。”下沙滘社区通过旧改实现新发展,要说成效背后的关键,社区多位受访干部不约而同地谈到“快”,以时间换空间。

首先是在认知上快人一步。从最早在大金工业区配合镇政府推进旧改,到用优惠价格在云峯壹号项目购入商铺,下沙滘社区干部们都快速对“改”形成共识,并且在实际中高效执行。

紧接着,是用“快”取信于民。下沙滘社区面积小,只有1个经济社,社区干部立足“一村一社”优势,在每一个旧改方案表决前主动公示改造方案,并走家访户宣传讲解,确保经济社股东和居民及时并且充分知情。而且在方案执行后,关于发展的承诺逐一兑现,带动人们不断增强信心。

还有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十多年来,下沙滘社区一直注意把好做法转化为制度,转化成为执行更多改造项目的助力。这些好经验,也将为丹灶其他村居提供借鉴。

【撰文】陈梦 赵越 游伟玉 吴致洲

【摄影】戴嘉信

阅读更多

专题|我们村的奋斗路——丹灶镇村居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

【作者】 陈梦;戴嘉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南海   集体经济   党总支   股东   产业园   居民   面积   集体   干部   英雄   产业   方案   项目   经济   企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