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亚洲最懂爆款的男人:52岁,引领00后审美

52岁的日本人长坂常,

是当今亚洲最火的设计师。

从家具,到室内,再到建筑,

只要他经手的东西,都能立刻爆火出圈。

不少国际知名设计杂志称他为

“爆款缔造者”、“定义未来的男人”。



长坂常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闻名,操刀设计了爆火的蓝瓶咖啡日本首店和中国内地首店,及遍布世界的多家蓝瓶店铺(摄影:Takumi Ota、studio FF)

过往的爆款设计项目(摄影:Takumi Ota)

有趣的是,

长坂常的设计往往植根于

城市中废弃、老旧、不起眼的东西——

老仓库、厂房、危楼、

洗碗海绵、工人随手DIY的工具架等等,

经他设计后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潮流,

被95后、00后疯狂追捧。



一条拜访位于东京的长坂常事务所,由一间老仓库改造,相当奇特

5月,一条在东京与长坂常共度了一个下午,

聊了聊爆款背后的故事,与他有趣的日常生活:

骑行、玩浆板、泡公共澡堂……

他告诉我们,自己正将更多精力放在

改造周边的社区小店,和可持续的项目上。

“我希望能用设计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编辑:朱玉茹


约在澡堂见面的嘉宾,长坂常是第一个

5月中旬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我们从东京市中心乘1小时地铁,来到了位于城市西南角的狛江,在一间老字号公共澡堂里见到了长坂常。

标志性的爆炸头发型,一身休闲装束,背个登山包,全然看不出他已经52岁了。

见面地点是长坂常自己选的。他家就住在附近,这是他平日里最常去的地方,也是他最新完工的改造项目。“这里虽地处东京,却像是生活在小镇一样,一切很安静、简单。我不太喜欢都市的氛围和生活。”


代表网红潮店项目T-HOUSE,由废旧老仓库改造(摄影:Kenta Hasegawa、Kazunori Iwata)

没想到,全球各大都市无数网红潮店的缔造者,竟是这样一位喜爱小镇生活的男人。

路过的居民见我们在拍摄,好奇上前询问,大吃一惊:“我们社区这小澡堂竟能请到长坂常做设计?他不都是大品牌抢着要和他合作吗?”

事实上,这正是长坂常近2年集中精力在做的事之一——帮助生活周边的各种小店做改造。


配色时髦、大小不一的瓷砖取代传统澡堂墙壁上的传统画

“我是70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爱去公共澡堂。每周末一家人一起去泡澡,曾经是最享受的事情。如此美好的传统,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知道了。我就在想,怎么能让年轻人重新爱上泡澡文化呢?于是我主动跑来跟澡堂老板说,请让我帮你做改造吧。”长坂常笑着告诉我们。


大胆将公共澡堂与啤酒吧、咖啡馆结合(摄影:长坂常、朱玉茹)

改造后的澡堂保留了不少传统元素,例如男女浴池间的隔墙不封顶,一家人同去,即便不能在一个空间,也能听见彼此的声音……同时,大胆加入啤酒吧、咖啡馆空间,“这样原来不喜欢泡澡的年轻人,也愿意来澡堂坐坐。”如今,这里已然成为周边的热门地点,每天开门前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泡好澡、坐下喝杯啤酒,我们接着跟随长坂常前往事务所。他没有买车,每天坚持骑1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往返通勤。


长坂常带我们在他生活的社区闲逛

一路上,他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中华料理很好吃,那里的咖喱屋是一绝;这条路是最适合骑行的路线,那条河他常去玩浆板,可以顺着划到东京湾……

“说实话,疫情前我根本没想过这样的生活方式。但真正尝试这么去做之后,看到很多以前没看过的风景,我开始对我生活的周边有了兴趣。”


老仓库改造的事务所内部

改造期间与员工们在事务所门口席地聚餐

疫情后,他将事务所也从繁华的写字楼,搬到了居民区,与员工一起亲手改造了一间老仓库。每年还会举办跳蚤市场,邀请周边居民来玩。

“以前的我,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现在,我真正从自己的日常、兴趣爱好出发,再去寻找工作,选择做怎样的设计。”

摄影:Yuriko Takagi

事实上,长坂常最初的志向并非成为一名设计师或建筑师。

“从高中起,我身边就有很多艺术家和音乐家朋友,我想做幕后帮助他们的人,为他们创造舞台、展览空间……但没有什么学校可以学习那些东西,我就去了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慢慢地越来越觉得建筑、设计很有趣。”长坂常向我们回忆。

本科毕业后,他就与朋友一同创立了事务所,从设计家具开始,逐渐延伸到室内设计、建筑,后来又参与城市规划。

“我做的绝对不是主流的设计,大家对我的喜欢,我想更多是因为我这怪怪的人格吧。我自己的个性很强,大家带着各式各样的需求找到我,我喜欢先和他们聊天,如果他们的需求很有趣的话,就会想说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的呢,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这么来的。”


柜台内外设计高度齐平、格局开放,工作人员和客人视线能够在同一高度,平等地交流(摄影:Takumi Ota)

一改咖啡馆封闭、昏暗的环境,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和绿植,与户外相连(摄影:Takumi Ota)

令他名声远扬的蓝瓶咖啡日本首店也是如此。“最初他们来找我的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蓝瓶是什么,但我觉得这群人很有意思。他们有人在培育好的咖啡豆子,有人做的烘培很好,有人专门负责冲泡技术,集中到一起,做了一个大家可以共享工作的环境。这种分享、平等的感觉是我想通过设计表达的,来买咖啡的客人也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

他也由此与蓝瓶咖啡的创始人詹姆斯成为挚友。“每次詹姆斯都会发给我意想不到的东西,有时是一张照片,有时是一段音乐,附言:’就要这种感觉,常,你懂我的’,就像玩游戏解密一样。”


由电器工厂改造的中目黑店,保留了不少原有的工业痕迹(摄影:Takumi Ota)

位于京都的店铺,改造自历史悠久的日本传统建筑(摄影:Takumi Ota)

此后,长坂常又操刀设计了蓝瓶在全球各地的多家店铺,一次次引发打卡、刷屏狂潮。这其中,不少店铺是改造自废弃、老旧的仓库、工厂、药房、民宅……“变旧为新”也由此成为长坂常设计的标志之一。

“说来也巧,年轻的建筑师都在建造很多新房子,但就是没有人委托我造新房子。相反,废弃、老旧房屋再改造,不知怎么和这个行业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改造后的Sayama公寓(摄影:Takumi Ota)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的Sayama公寓。“当时正是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钱,有很多建筑闲置。这时候一个怪怪的不动产社长来找我,说给我100万日元(约5万人民币)改造一套公寓。要知道,按正常的设计流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长坂常用夏目簌石的小说《我是猫》的一页情节阐述“减法”概念——通过贴上断断续续的白色胶带,部分文字被掩盖了,而剩余的文字连贯读下来,依然是一个带有情节的故事

“我亲自去到现场拆旧,把空间都整理出来,突然发现,这样拆完的空间不就挺酷的吗?当时只是拼命想在有限的预算内完成改造,结果无意中创造了’减法设计’的概念。”

最终,长坂常完成了30套老旧公寓的改造,瞬间一售而空。全程没有加入任何新的元素,也没有设计草图,全凭他现场根据当时的感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式拆除——移走一面墙,日式的榻榻米和西式的厨房突然并置一室,带来新的美感和趣味……

“在我看来,’减法’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室内设计,更应该被应用到城市规划上,尤其在日本这样的收缩社会。改旧为新,对废弃空间的重新利用也同样如此。”长坂常说。

“减法设计”在后来的私宅改造项目中的运用:通过拆除部分元素在空间中“留白”,由此引入自然光线,及开阔的互动空间

事实上,长坂常的不少核心设计理念都源自Sayama公寓。除了“减法设计”,他还制定了一个有趣的规则——住户可以自己来改造房子,添加自己想要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建筑也在不停地被使用的人改变,这是很自然的事。那干脆,建筑本身就不给出答案,而是把决定权直接交给使用建筑的人,这就是’半建筑’的理念。”长坂常解释道。


武藏野美术大学16号教学楼(摄影:Kenta Hasegawa)

在他看来,2020年完工的武藏野美术大学16号教学楼,是这一理念最成功、透彻的一次实践。

整栋楼的结构异常简单——可升降的杆子系统,对应着地面上的一系列洞口,乍一看上去像个未完工的厂房。


学生们用杆子系统和木板DIY的书桌、书架、工具小屋(上摄影:Kenta Hasegawa)

学生们可在5分钟内轻松拆卸、重装杆子,将其移动到任何位置,再通过与不同组件、木板的重新组合,自行DIY成书架、展示墙、甚至工具小屋……


教室与展示厅转换自如(摄影:Kenta Hasegawa)

所有桌椅、照明、插座也都装有滑轮,可以随意移动,重新拼装组合。想要什么样的教室,全由学生自己掌控。

同时,长坂常特意没有粉刷墙面,而是设计了一种印章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墙面。

“我自己也是艺大毕业的,与其说设计一栋特别高大上的教学楼,我更希望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游戏、发挥想象力的乐园。我想,我最根本的核心,是希望自己的设计能让人感到愉快。”


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学生们正在重新组装杆子

而整个武藏野大学的设计灵感,竟都来自长坂常在巴黎街头的一次偶遇。“早上散步的时候,突然有卡车载着很多杆子开进来,再一看,地上还有很多洞口。杆子一根根插进洞口,再装上顶棚,就突然变出了一个空间,然后本地人就开始摆摊。到了下午,杆子撤走,公园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就一根简单的杆子,原来可以做一个建筑啊!”


由废旧仓库改造的潮牌店T-HOUSE中,原建筑的木框架作为置物架被重新利用起来。灵感来源于长坂常偶然看到工人DIY的工具架(左摄影:Kenta Hasegawa;右:长坂常事务所)

于长坂常而言,生活中这些偶然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说的不是什么特别伟大的东西,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它绝对有特点。”


事务所内长坂常的私人收藏

在事务所内,陈列着不少长坂常的私人收藏,全是他日常“发现”的痕迹——废弃的老式电梯、马桶塞、斗笠……


“这个不锈钢架子,原来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拿回来做户外靠椅,夏天在事务所门口一起喝酒的时候特别实用。”


“我喜欢去海边捡垃圾,捡回来的瓶瓶罐罐摆起来,发现和我买的很贵的艺术品看起来也没什么两样嘛。”


摄影:Takumi Ota

“这个桌椅是我设计的,很多人好奇这么神奇的颜色纹理怎么做的。其实是我发现这块木板本身的颜色就深浅不一,夏天生长的部分密度松、颜色浅,冬天生长的部分则相反。我们就沿着木纹制造出凹凸面,再做涂层,就会出现这种三色渐变的效果。”


长坂常在ins上po出最近在中国杭州的“发现”

聊起这些琐碎又稀奇的日常“发现”,长坂常激动地完全收不出,一件件如数家珍。

“说实话,我没有100%原创的自信。不断地观察、发现,去到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交流,接触不同的价值观,获取有趣的信息,然后用设计表达出来,这是我是有自信、且感兴趣的。”

疫情后,长坂常的一大兴趣爱好是在城市里玩浆板

近两年,事业如日中天、邀约不断的长坂常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生活的周边——他主动提出帮周边小店做改造,毫不在意低廉的费用。

“一场疫情,人们所有的生活都停滞了。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是忙忙碌碌地奔波于点与点之间,下了班想吃点什么,就打车去快快吃掉,吃完了又打车赶紧回家休息,没有太注意过周围的东西。疫情后,我觉得社区变得越来越重要。”

疫情结束,长坂常买了折叠自行车,不再打车,每天骑行1个半小时往返通勤。甚至去到其他地方出差,他也要带自行车去,用骑行的方式重新丈量城市。“以前是通过嘴来思考问题,现在是通过皮肤来思考土地。”

“当然了,如果一直只是骑车肯定也会觉得无聊。遇见心仪的店铺,就停下来看看、聊聊,然后就会开口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上下班路上必经的一家甜甜圈店,长坂常用手作的木质结构对其进行了改造;打开一扇窗,加入户外区域,如今这里成为周边居民晚上喝酒聊天的聚集地(摄影:Yurika Kono)

公共澡堂、杂货铺、小酒馆……长坂常就这么一点点地改造着自己生活的周遭。

“现在我基本每天都想着早点下班,去那些自己帮忙设计的店家,蒸个桑拿、喝杯啤酒、吃个饭、聊聊天,回家的路花上3小时也挺好的。”

“重要的是,我希望主动为自己创造更丰富的日常生活。如果我能给周边创造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那会让我感到无比高兴。”

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为长坂常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新机遇。“现在我的很多项目,其实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由此又变成了工作。”


长坂常希望改造后的LLOVE HOUSE,能成为世界各地创作者的聚集地(摄影:Ryo Takatsuka)

最近在濑户内海的历史老宅改造项目LLOVE HOUSE便是如此。“我以前就喜欢玩浆板,顺着多摩河划,第一次去了各种地方,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风景。疫情后,跑去濑户内海玩浆板,一见钟情一栋100多年的废弃老建筑。”

“那里风景很美,但因为山路太崎岖,基础设施也已老旧、损坏,年轻人不愿意住在那里,中国肯定也有类似的状况。我想找到一种方法,让留下的老房子都可以被重新利用起来,大家也不必都挤在城市里,可以好好地生活。”


如今,长坂常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都与可持续相关(摄影:Yurika Kono)

他将老建筑买下,召集一众好友一起来做改造,其中有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音乐家、厨师、作家……并将改造细节、方法完全公开,希望能为当地和其他相似情况的地区提供一个DIY样本。

“这就是我现在要谈的事情,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为社会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


部分图片由长坂常事务所和长坂常本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户内   长坂   东京   杆子   减法   亚洲   澡堂   疫情   仓库   事务所   店铺   咖啡   东西   发现   男人   建筑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