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动辄诛连灭族,处死的人多达15万,为何却没一个人敢反抗?

说到明朝皇帝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朱元璋了,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功绩颇高,从平民老百姓出身最后击溃元朝最后的统治,一手建立起大明帝国。

可是看似伟大的他却频繁处死手下官员,各种酷刑各种连诛九族,手段极其残暴。奇怪的是却没有人愿意带头起义反抗朱元璋,反而很感谢朱元璋的统治方法和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和秦始皇嬴政一样酷刑颇多的皇帝,却受到绝大多数老百姓和官员的爱戴,以至于没有人愿意起义推翻他的统治。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身世经历和他一手建立起的大明帝国究竟有着何种魅力!

一、贫民出身才能非凡

有这么一种说法,朱元璋从小便出身在安徽省一个小农民家庭,父亲母亲都是农民,每天劳苦的工作不说收入还很低,但是他们对小朱元璋期望也颇高。

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给他取名叫朱重八,这也给日后朱元璋给自己孩子取名字打下了基础。

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名字一定要有寓意带有对未来的期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明帝国延续的真切希望。虽然他出身贫寒,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熄灭过他对学习的渴望,可能是有成为君主的潜质,他对历史典故人物趣事特别感兴趣。

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父母对他的培养,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的父母也知道兴趣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而勤俭节约乃中华之美德,朱元璋也许是从小就深刻体验了农民的艰苦生活,所以他懂得什么是珍贵不能随意浪费的,什么是应该立刻抛弃不能久留的。

元朝末年,蒙古人对老百姓的压榨和不公已经将老百姓彻底激怒了,不少地方陆陆续续都有了农民起义,而体验过元朝君主统治的朱元璋看见自己家乡有起义军后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他们,他知道这个朝代终究会成为过去,自己要用双手建立一个新政权。

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遇到了郭子仪率领的起义军。在多次征战中他展现出了农民非凡的战斗能力,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其他人不具备的清醒头脑,不但能对战争局势进行一定的判断,而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战略提醒。

这也让他和郭子仪所在起义军一时间名声大振,多次击退元朝军队,而他也被提拔为一个小将领。

经过多次的战斗,朱元璋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英勇和军事天赋逐渐闻名于世,但一心想推翻元朝统治的他决心要干更大的事情。

他想自己一个人率领一支军队北上元朝首府取敌人首级,郭子仪也很是不舍朱重八,在离开之前郭子仪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朱元璋,意味着他会像黑暗中的一把利刃,狠狠的劈开黑暗给苦难的民众带去希望和幸福。

最后他的军队屡战屡胜,渐渐的就统治了南方地区,南方的老百姓对他也很是感激,因为自己不用再接受元朝的苦难制度了,新的君主即将到来了!

最后朱元璋一口气北上将腐朽的元朝政府的根系一把拉起,建立起了大明帝国,而朱元璋理所应当的就是开国君主,史称明太祖。

与此同时,在战争中帮助过朱元璋的谋士们在朱元璋登基后也得到了赏等人都被封官发财了,这也说明朱元璋是个很重情义的人。

二、皇宫里的“酷刑”

朱元璋开辟大明帝国之后没有停下他的脚步,由于是农民出身,他对自己和大臣官员们的要求要很高,他不想重蹈元朝的覆辙,对贪污的官员一律惩罚很严重。

作为明朝最“血腥的”君主之一,朱元璋发明了很多不同的、骇人的酷刑,例如抽肠、剥皮等等,听着就让人胆战心惊。

尤其是这个剥皮,意思就是先用滚烫的开水狠狠淋在犯人身上,等其皮肉分离泛红的时候就用特制的刑具将犯人的皮给剥下来,手段之残忍,要是放到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使用,太惨无人道了!

而说到手段残忍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嬴政了。在秦朝有四大酷刑最为出名,分别为:腰斩,车裂,磔刑,汤镬。

秦始皇的阴狠毒辣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变态和离谱,而车裂简单点来说就是五马分尸,将人的四肢和头颅套上绳索,再由五匹受惊的马一起拉。

最后人四分五裂,这是我所听说过最毒辣的酷刑。而腰斩则是对秦朝功臣李斯使用的,他对于秦朝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还是被秦二世所杀害,用的酷刑正是腰斩!这个腰斩一般用大闸刀将人的身体一分为二,血液会大量的喷涌而出,场面极度血腥。

但是对比之下朱元璋和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一样的酷刑手段一样的残忍,但是为何秦朝频繁遭到农民起义最终导致覆灭,而大明帝国却鲜有农民起义呢?

区别就是秦朝的酷刑适用对象是无差别的,而明朝的酷刑只用在贪污腐败的官员身上,而且政策对老百姓很友好。

三、朱元璋的过人之处

上面提到秦朝和明朝的区别,就不得不先提及秦朝的政治制度了,秦朝的役法是专门针对老百姓的,它每年都要老百姓缴纳两千万乃至四千万的役,没有役可以交就去打工干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外出,家里农活又重劳动力也稀少。

而且每个人工作是没有任何补贴的,到了秦二世时期老百姓的赋税久更加沉重了,无偿徭役永无休止,底层民众的生活异常的艰苦,而且动不动就会受到酷刑的惩罚,农民的身心俱疲,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秦朝大面积的农民起义事件。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是怎么对农民的呢?他颁布均田制,所有土地应该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农民,农民用耕地有粮食国家和社会才会稳定发展。这也是他从农民家庭出身所体悟到的一点—农民才是社会的根本力量!

而对于家中有老人的家庭,他还专门为老人发放养老金,此外还会命令当地政府不定期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大米、衣物和面食等等,对于八十岁以上老人他还会送米送肉,要知道在古代很多人营业不好,很少高龄老人,朱元璋的做法无疑是深得民心。

即突出对老人的尊重也彰显一个政府该有的担当和责任,而且看到家中七十岁以上老人只有一个独子的他会命令独子在家中照顾老人,不必去服役,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后代的繁衍,对于九十岁以上老人若是没有子女的可以免费住进养老院安度晚年。

这就是朱元璋对待平民百姓的态度,农民出身的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在农民的角度进行思考,深刻体会农民生活的艰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古人有田耕有饭吃不愁穿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朱元璋正是做到这点才令百姓无不佩服尊敬他。

至于说他残暴酷爱用刑是体现在他对待腐败贪污的官员身上的,具体有多狠呢?一个贪官贪污了六十两银子就被用刑了,六十两银子放到现在相当于十万元左右,一个公务员贪污十万从现在来看也就判刑三四年左右。

而朱元璋直接对他动刑罚,而且设下规定只要老百姓对地方官员有合理的怀疑和一定证据的就可以举报到他这里,他会对官员进行处罚,这无疑加强了威慑力的同时给予地方老百姓安全感,毕竟有人欺负他们皇帝会替他们出头。

令朱元璋“残暴”名声大噪的是他对名臣胡惟庸谋反一案的做法,胡惟庸作为一代名臣,虽然有功劳,但是其过更大,私底下他不断打压其他官员的升迁,动不动安个罪名给不顺眼的官员阻止他们升迁靠近朱元璋,这彻底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

而自己通过身份不断的敛财贪污,为了不容易被发现处死,他在各个部门安排了人手以供自己平安,不同职能部门的高管多多少少能通过手段掩护他在危难时刻保他一命。但是这只是胡惟庸天真的想法,他远远低估朱元璋想要除掉他的决心。

等胡惟庸到庭前,朱元璋掀开幕后一众下跪的大臣,胡惟庸也知道朱元璋要赐他死罪了,便说到:“你爱怎么处死我就怎么处死吧!”朱元璋知道他害怕蚊虫,便命人带他到树林捆在树上让蚊虫活生生咬死了。

现场惨状激烈,让不少执行死刑的官员都紧闭双眼,根本不敢看这个罪人的惨状,生怕做噩梦,但这恰恰也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

而对朱元璋的家族他连诛九族,同时一些暗中协助胡惟庸的官员朱元璋通通处死,一共处死一万五千人。

这些昏庸之臣通通被朱元璋除去了,让朝廷上下为之一震,让其他大臣对朱元璋有了新的看法,民间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当街祝贺起来。

除此之外,朱元璋一开始就设置了藩镇制度,将不同地方的官员土地细分,导致各官员手中权力渐渐缩小,而且重要的是地方官员的手下主人必须是自己的儿子,这家族间就会有所制衡,不会随意造反,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四、从现在看过去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君主,在位时期他的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政策,例如提倡本国和外国进行经济贸易来往,加强与国外的关系,在沿海城市建立了很多商业城市。而明朝政府修建的各类运河加强了内陆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传播。

在沿海的地区设立了最初的海关——豆腐庄,它使得沿海的贸易透明化公开化,让民众的交易得到保障,这也促进了沿海经济贸易的发展,使得明朝沿海经济飞速发展。

而他的酷刑制度对于老百姓而已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的,他对于官员的震慑性很强,让明朝政府在一定的秩序下稳步发展,对于民众的体恤也影响到了现在,像政府福利制度,免费养老院等等,所以朱元璋对于历史和现在来说都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影响。

好了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大家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酷刑”有什么其他看法吗?你们认为明朝制度对现在还有什么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呢?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明   明朝   秦朝   元朝   帝国   酷刑   老百姓   官员   老人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