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侯宝林为何对孙玉奎说:赶快去买口柳木棺材送到你师父家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智商、情商都堪称一流,他相声技艺高超,为人也十分热情,仗义疏财,令人敬佩。

1944年3月,相声艺人戴少甫因为得罪了大汉奸袁文会,被打得卧床不起。侯宝林知道后为他请医买药,送钱送粮。

不久之后,戴少甫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年仅32岁,撇下老母亲和妻儿无依无靠。

当时侯宝林正在燕乐演出,他得知消息后,是大哭不已。侯宝林上台之后,跪在台上,流着眼泪向观众讲述了戴少甫的不幸遭遇,并代替戴少甫的遗属恳求观众慷慨解囊。

侯宝林

下面的观众既同情戴少甫一家的不幸,更为侯宝林的义气和真诚所打动,大家纷纷捐资。

侯宝林跪在台上,为每一位捐资的观众磕头,不论捐资多少,侯宝林都一视同仁,照磕不误。

侯宝林的义举不但为戴少甫募得一笔丧葬费用,还给他的遗属募得了一笔生活费。

因为戴少甫是回民,侯宝林就因为这件事结交了不少回民朋友,他们都非常敬重侯宝林。

据相声同行回忆,像这样的义举,侯宝林做了多次。

今天我再跟朋友们分享一个侯宝林帮助于俊波的小故事。


于俊波(1899—1951年),北京人。于俊波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印刷局做过排字工人,工作之余非常喜欢曲艺,尤其酷爱相声。

于俊波

1923年,于俊波拜到“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成了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焦德海和刘德智是北京天桥最火的一对相声搭档,人称“焦溜”;接下来就是他俩的徒弟于俊波、郭启儒这对搭档,人称“于郭”。

于俊波的相声技艺比较全面,说学逗唱,样样俱佳,单口、对口、群口也都非常棒。

于俊波的徒弟有白全福、孙玉奎、郭全宝等。

1938年,侯宝林拜到了朱阔泉的门下,成了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朱阔泉也是焦德海的徒弟,是于俊波的亲师哥,就这样,于俊波成了侯宝林的亲师叔。

侯宝林也一直在天桥说相声,他和于俊波的关系不错。

1940年初,侯宝林找到于俊波,开门见山地说:“师叔,有不少人说我和郭启儒先生一场买卖合适。”

于俊波点点头:“成,我和郭先生合作多年,我们哥俩是铁打的买卖。郭先生我了解,为人厚道,肚子里宽绰,活儿也瓷实。你想跟他合作,不错。等有机会我给你们爷俩儿说合说合。”

过了没几天,于俊波就找到郭启儒,对他说了侯宝林想和他搭档的事,经于俊波撮合,郭启儒是一口答应。

就在当年6月,侯宝林、郭启儒应邀赴天津燕乐戏院演出,他们在天津一炮打响,很快就成了天津观众喜欢的一对搭档。侯宝林、郭启儒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就有于俊波撮合的功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宝林、郭启儒和戴少甫、于俊波成了天津五档最火相声中的两档,侯宝林和于俊波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1944年,戴少甫去世之后,于俊波又从天津回到北京,在北京启明茶社说相声,他的搭档是“德”字辈的相声艺人刘德智。

过了没多久,侯宝林、郭启儒也回到北京,开始在西单游艺社演出,距离启明茶社不远。

于俊波和刘德智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经常来回赶场,有时也顾不上成东西,身体慢慢就虚弱下来了,两个人都染上了哮喘病,当时也不敢在家休息,只能硬撑着。

侯宝林学习能力也强,也有经济头脑,他在绒线胡同西口开了一家药房——北艺药房。

侯宝林平时还随身携带着一个小药箱,相声艺人里面谁有个头疼脑热、咳嗽哮喘什么的,需要打针吃药,侯宝林都包了,还全是义务的,分文不取。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于俊波和刘德智都犯了哮喘病,眼看着该上场了,两个人喘得特别厉害。

于俊波赶紧对儿子于连仲说:“你赶紧去请你侯师哥来一趟,就说我和你刘师爷喘得厉害,顶不住了。”

于连仲不敢怠慢,赶紧跑去找侯宝林。侯宝林二话没说,背起小药箱就来到启明茶社。

侯宝林、于连仲、于春藻

侯宝林熟练地打开药箱,给于俊波和刘德智打了两针喘息定和氨茶碱,没多大工夫,两个人都不喘了,不一会儿,两个人就能上台表演了。

1951年3月5日,侯宝林正在北艺药房坐着,于俊波的妻子赵凤琴急匆匆地赶来了。

侯宝林赶紧迎上去:“婶儿,您有啥急事?”

赵凤琴都快哭了:“宝林啊,你师叔马上不行了,你赶紧去看看吧。”

侯宝林赶紧安慰道:“婶儿,您别急,您现在就回家,我安排一下马上就过去。”

赵凤琴哭哭啼啼地走了,侯宝林一边安排人去迎秋茶社通知于连仲、于春藻兄弟回家,又马上找到孙玉奎,掏出钱来,吩咐道:“你拿上这钱,马上去买一口柳木棺材送到于师叔家,当初于叔在后台对我说过,将来想要一口柳木棺材。”

侯宝林背上药箱赶到于家时,于俊波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他拉着侯宝林的手,根本说不出话了。

侯宝林

于连仲、于春藻兄弟急匆匆赶到家,于俊波是老泪纵横,随即就咽气了,终年51岁。

于连仲、于春藻兄弟当时才15、6岁,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

孙玉奎把柳木棺材送到了家里,郭全宝也都赶来了。

侯宝林又拿出50万元(旧币)钱交给赵凤琴:“婶儿,您拿着这钱给我叔办后事,要是不够了我再回家给您拿。”

50万在当时也不算小数,赵凤琴刚要推辞,侯宝林就说道:“您就收下吧,我知道您家里也没啥钱。”

郭全宝、孙玉奎也劝道:“师娘,您就收下吧,街坊四邻的都来吊唁,咱们怎么着也得叫大伙吃顿炒菜面吧!”

于连仲、于春藻兄弟用侯宝林买的柳木棺材装殓了父亲,又用侯宝林给的钱请吊唁的街坊四邻吃了一顿饭。

安葬于俊波那天,侯宝林和相声界的同行又雇了16杠,风风光光地把于俊波安葬在了北京曲艺公会的义地里。

侯宝林后来还鼓励于连仲、于春藻兄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文艺战士,并且还亲自为于连仲兄弟排练相声,让他们学好本事,为工农兵服务……

赵凤琴也多次对于连仲、于春藻兄弟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们可不能忘了你侯师哥对咱们老于家的好处啊……”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柳木   棺材   启明   药箱   茶社   天津   师父   北京   搭档   相声   兄弟   孙玉奎   侯宝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