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多次失而复得

台湾问题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台湾自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2005年3月14号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都已字字珠玑,明明白白说了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龙的血脉,流淌的是长江黄河水。


天下大治,分分合合,台湾问题也亦然。台湾问题为什么为什么多次失而复得,首先分析一下台湾历史,台湾最早在三国时代,公元前230年,吴王孙权就派官兵管理夷洲(现在的台湾),随后隋唐宋时期几百年里,沿海一带一的居民,将别是漳州、泉州的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迁至金门、澎湖、台湾岛,在那里开垦定居。在南宋时,澎湖划归泉州晋江县,台湾各方面的联系与大陆逐渐加强。到公元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官员到澎湖宣抚,并于公元1335年正式设巡检司,正式管辖澎湖,也是正式的政权机构,自此台湾与祖国再也分不开了,血脉相连,骨头连着筋。

16世纪,西班牙、荷兰殖民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他们开始发动殖民侵略,逐渐把目光移向富饶的东方。17世纪初,西班牙和荷兰趁明末农民起义,明政府内忧外患之际,先后入侵台湾。西班牙入侵台湾北部和东部地区,后来被荷兰全部赶出去,是此,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在那里实行殖民主义,这是台湾地区第一次失去,离开祖国怀抱。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建立清朝。由于荷兰人苛刻的殖民奴役政策,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领数万将士,战船数百艘,由金门出发,一举攻克台湾,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荷兰人被赶出。因为台湾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中华有识之人决不会让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欢欣鼓舞,庆祝回归,这是台湾第一次失而复得。

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后,开始励精图治,建设家园,去荷兰殖民文化,恢复我中华文明,台湾人从此又融于我中华大家庭中。但到了郑氏政权末开始偏向脱离大陆,脱离清政府。清政府派施琅为总督,向澎湖、台湾进军。郑军多贪官,兵士少操练,一战就溃不成军。台湾的地头蛇王帝郑爽,也就是郑功之孙率军民投降清政府。1684年,清政府在台设置台湾府,属福建所管。清政府由福建、广东大量移民至台湾,到十九世纪初,台湾人口快到200万。民生得到很快的改善,经济与大陆互为发展,社会繁荣,这是台湾第二次失而复得。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设立单一行省,首任台湾巡抚为刘铭传,这是清政府设立的第20个行省。单一设省后,台湾经济在大陆的支持下,更加活跃,充分发挥海域交通优势,台湾海峡是当时海路繁忙的海峡之一。也正是这样,日本对台湾窥探已久,于是1894年,日本挑起事端,发动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内忧外患,朝堂腐败,甲午海战完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日本从此在台湾进行了几十年的殖民统治,奴役百姓,用日本文化洗脑台湾人民,给台湾人民的心灵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失。

1945第二次世界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国共合作下,在苏美强大的军事下,日本战败,于8月15日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的台湾地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台北举行。这是中国人民大一统思想的再度体现,是中国大秦的遗风,中华民族容不得中国任何一块自己的领土分裂独立。至此,这是台湾第三次失而复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国民党残余部队被赶往台湾,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和庇护下,偏安台湾,台湾与大陆又渐行渐远。

现在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日新月异,国际地位首屈一指,政治外交活跃,经济居第二,相信不久会引领全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国正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踏步而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带领十四亿人民统一台湾,让台湾再次失而复得,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做到,一定要做到。就奉劝台湾领导人,不管那个党派,不管你国民党,民进党,如果想搞独立,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十四亿炎黄子孙的公敌。李登辉,陈水扁就是这个下场。希望现任台湾领导人蔡英文,或者将来的参选2024年台湾领导人,还未当选就不认同祖国统一的侯友宜,希望你们好自为之,要行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祖国统一大势,任何人都不可逆转,谁违背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意愿,谁的脑壳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一大家族将遗臭万年,声誉将永世不得翻身。

国人们对台湾问题如何统一,请献言献策,欢迎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失而复得   台湾   澎湖   中国共产党   荷兰   台湾问题   日本   中国   中华民族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