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瞒父母参军,18年后以副司令身份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影咖娱乐圈

编辑 | 影咖娱乐圈

在大别山南边有一个红安县,这个地方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孕育源泉,与井冈山和延安齐名,同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将军县”。

其中开国少将郑国仲就来源于此,1947年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的他随刘邓大军朝湖北方向行军,眼瞅着队伍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近,心中愈发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

因为他已经离家18年了,而且当初是偷偷地参加了革命队伍,没有跟父母告别也不知他们如今现在还会在家中等待着自己回去么?

他决定借这次难得的机会回家看望一下双亲,凭借着心中迷糊的记忆来到了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屋门前。

安抚下激动的心情,抬起微颤的右手轻轻敲开了房门,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那正是他日夜思念的母亲,只是岁月已经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老妇人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军人,不知道他是谁,有点害怕的问道:“长官,请问您找谁?”

郑国仲心在思念的情感顺涌而出,噗通一声跪在了母亲的面前,战场上的铁血硬汉此时却双眼含泪:“娘,我是你儿子啊!”

老妇人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儿子早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她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满面胡须、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军人就是她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少将18年都不曾回家?这对相见却陌生的母子见面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01

点燃革命火种

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

郑国仲的出生地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乡郑家塘村,黄安县的土地贫瘠却人口稠密,导致了几百年来百姓生活的困苦,这个地区的人民长期以来面临着生计艰难的问题。

民国初年我国当时正处于动荡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天灾人祸更是加剧了人们的困境。

自然灾害、战乱和社会动乱更是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郑国仲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他对于改变社会现状的渴望和决心,为他日后参与共产党的斗争和革命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郑国仲小时候的家庭情况非常困难,四个人的家庭却只有不足一亩的田地可供耕种,生活压力非常大。

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年幼的郑国仲跟人学会了裁缝手艺,希望出师之后能为家里多挣一碗饭回来。

但是事实并没有郑国仲想的那么简单,在出徒后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由于当时社会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困难,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手工职业往往收入有限,并且伴随着激烈的竞争

家家户户多少都会有点手艺,因此尽管郑国仲努力学习裁缝技能,也无法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足够的机会来提高收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取得的胜利在大别山区点燃了革命火种,许多年轻人受到了武装革命的思想影响,渴望为改变社会状况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9年,年仅16岁的郑国仲正在田中务农,突然看见一群人都在往村口跑去,不明所以的他拉了个人一问,原来是红军的队伍经过此地正在招兵。

眼见同村的伙伴们满怀激情地奔向报名点,他内心悄然作出了决定,将手里的农具抛在田野里,来不及跟父母商量就前去报名参加了工农红军。

由于在队伍中出色的表现,同年就荣幸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加入红军后的艰苦岁月中,他的经历用“传奇”来称之都不为过。

02

参加长征和抗日战争

在那个时候,国民党反动军队以及地主武装千方百计地试图消灭红色根据地红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遭受了严重的人员减员,那些幸存下来的战士们可以说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

尽管面临如此艰难的境遇,郑国仲毫不畏惧,反而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坚韧精神,逐步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战士。

在随后的五年多里,郑国仲经历了多个职务的变迁,他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师交通队队长以及营长等职位。

他在长征启程之际就已经是红四方面军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团长,在红一军中也曾担任过排长,而在红四方面军中的资深将领中,能够担任红一军干部职位的并不多见

郑国仲和孙女合照

在漫长而艰难的长征途中,他经历了无数次让人痛心的生离死别,有时候昨天晚上还一同聊天谈论自己家乡的战友,第二天早上就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这种战友间的交流与情感转瞬即逝,化作了令人痛惜的回忆。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倒他,但是战友间的生死离别却让他沉痛不已,郑国仲晚年时,每当他回忆起红军长征的往事,总是会不禁的落泪:

“我那么多的战友,都永远地长眠在了那片土地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带领着军队在战场上多次与日军交战,取得了许多重要胜利,为抗击侵略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卓越的战役记录!

1940年情势对我国变得更加严峻,日军加大了对我国的侵略行动对我军形成了封锁。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我军的杰出领导者彭老总组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被后人称为“百团大战”,这场战斗声势浩大,旨在反扫荡敌军

而白晋铁路周边的日军就成了我军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一地区是日军重要的后勤补给线,有着精锐的部队把守,实力不容忽视。

然而郑国仲毫不犹豫率领队伍前往白晋铁路沿线,为了迅速击败日军为他主动提议组建一支突击队,并亲自担任队长。

这只突击队在首次的任务中就摧毁了敌军多个防守站点,歼灭日伪将近一个旅的兵力,为“百团大战”开了一个好头。

这次行动不仅解决了我军开展任务时的后顾之忧,还确保了我军部队的供给线畅通无阻,为此当时的日报上连续四天发布了喜讯。彭老总得知后称赞道:“这是支好队伍,打出了我军的风格

03

外出18年,终回看亲

郑国仲家人合影

在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了重要的阶段,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守转变为战略进攻。郑国仲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队的副司令员,随刘邓大军挺进湖北,眼见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近,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也越来越浓。

这时距离他离家已经整整过去了18年了,并且为了大局着想一直没有时间回家探望双亲,因此趁着军队休息的时候,郑国仲打扮成一名普通士兵,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当他敲开自己家门时,他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老妇人。

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母亲,郑国仲激动地叫道:“妈!”

然而老母亲却没有认出他来,只是问道:“同志你打哪来啊?”

郑国仲哽咽着说:“妈,我是你儿子啊!”

老母亲这才认出了眼前这位正是自己失踪了18年的儿子,惊喜地抱住了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此时郑国仲的父亲也出来了,见到他也是欣喜不已,随后在交谈中郑国仲才知道,原来父母当时见田里只剩下一把锄具时,还以为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做壮丁了。

后来经过村里的人才知道,原来当时的年轻人全都去参加了红军,但是一直也没收到他的消息,都以为他在战斗中牺牲了。

郑国仲只在家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告别了母亲和妹妹,赶回了部队,离开时父母都不舍得他离开,但是无奈现在革命还没结束,他还需要回去继续战斗,只能挥泪与父母告别。

母亲在一旁哭成了泪人,父亲劝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国仲做得是大事,我们不能拖累他。”

04

身负重任,建设海军

郑国仲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郑国仲就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使命,于是便率领原11军部分部队到山东组建海军青岛基地。

原来当时我国刚刚解放不久,经济困难、物资匮乏,海军装备落后,而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于是郑国仲便带领部队从零开始建设海军基地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演习。

为了节约经费,郑国仲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寒风中穿着单衣单裤,在夏天里吃着干饼干水,在舰艇上住着简陋的木板床。

有一次在进行水下爆破试验时,由于爆炸物过量,导致水花飞溅到舰艇上,郑国仲被水花烫伤了,但他也并没有停止工作,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继续指挥试验任务。

1959年陪同朱德、董必武视察海军

在1959年,当朱德元帅董必武副主席前往葫芦岛海军基地视察时,连连称赞郑国仲有作为、不简单。

1977年4月至1981年3月期间,郑国仲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在这期间他积极推动东海舰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提升,并且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和官兵。

他经常深入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指导,并且与官兵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解答困惑,参加文体活动和集体生活,与官兵们打成一片,丝毫没有任何的架子,所以在东海舰队任职期间,郑国仲受到了广大官兵们的敬爱和拥护。

1981年任海军副司令员,且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后半生全部都在为人民海军的事业做贡献,1992年,79岁的郑国仲少将在北京逝世。


授权仪式郑国仲与主席握手

他的一生是荣耀的一生,1955年郑国仲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些荣誉是对郑国仲一生的辉煌成就的肯定

感谢您观看到最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红安县   董必武   黄麻起义   母亲   父母   东海   司令员   我军   日军   长官   红军   战友   海军   部队   队伍   年后   儿子   身份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