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女护士枪 杀3人被判无期,数万民众为她请愿,最后结局如何

1978年8月29日清晨,蒋爱珍举着一把五三式步 枪冲进医院,众目睽睽之下杀害三人,重伤一人。


被民兵逮捕后,法院一审判处蒋爱珍死刑,但没想到数万民众集体来到法院门口为她求情,人民日报记者更是特意撰文为她申冤。


那么,蒋爱珍为何要杀人?群众和媒体又为何要为其求情呢?


1957年,蒋爱珍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6岁那年,刚初中毕业的她和哥哥蒋根怀着一腔热血,一起来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建设兵团。


最初,她在农场干了两年,后来通过努力考入了护理班,开始学习医疗知识。她性格坚强,能吃苦耐劳,深得团里人的好感。



1976年,蒋爱珍因工作出色入党,并被推荐到144团医院担任护士。


蒋爱珍的哥哥同胞蒋根,不放心妹妹独自在异乡,便特地联系了老战友、144团医院党支部副书记张国政,希望他能经常关照下妹妹。


张国政也不负重托,一直像亲哥哥一样照顾蒋爱珍。


然而,张国政年轻就身居高位,加之刚正不阿的性格,招致了一些人的嫉妒,特别是医院内科主任李佩华和外科谢世平等人。


李佩华早想找机会整垮他,可一直没有机会,正好借着张国政和蒋爱珍的关系,给他们泼脏水。


1978年3月17日,蒋爱珍接到通知,可以回家探亲。临走前,张国政赶来嘱咐她:“回家路上,多注意安全。”


他放下带来的土特产,走到门口,又补充道:“我明天要开会,就不能送你了,路上照顾好自己!”这一幕,正好被谢世平撞见。


第二天,谢世平立马向上级汇报,说张国政和蒋爱珍关系不正当 ,两人在值班室里卿卿我我 ,做见不得人的事。


随后而来的指指点点与同事们异样的眼光,像利刃一样,一寸寸剜去她的信心与尊严。


蒋爱珍几次找到医院的领导,向他们澄清自己是被冤枉的,领导的答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身正不怕影斜。”


此时,事态愈演愈烈,医院中到处都是大字报和污秽的漫画,就连蒋爱珍曾经交好的同事都开始疏远他。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蒋爱珍开始变得神情恍惚,工作经常出错。


医院领导怕这样下去会出事,直接上报了团党委,但李佩华等人仍旧不肯放过蒋爱珍。


144团党委派工作组到医院来做专项的调查,蒋爱珍认为这是一次讨公道的好机会,然而却再一次把她推向深渊。


蒋爱珍找到工作组的负责人杨明三,向他诉说着自己的冤情。可哪成想,杨明三却与李佩华他们是一丘之貉。张国政也被他们停职,接受教育。


还没等蒋爱珍话把话说完,杨明三就皮笑肉不笑的说:“无风不起浪 ,年轻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只要知错就改就行。”


蒋爱珍哭着说“领导同志,这不是真的,是他们造谣诬陷。”


接下来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杨明三对二人进行了猛烈的批斗和羞辱,蒋爱珍和张国政自然坚决不认罪。


甚至在工作组的一次公开审理中,李佩华站在台下,直接破口大骂:“蒋爱珍,她根本就是装疯卖傻,她不检点,应该给她做妇科检查,看她还是不是处女。”


会场上一阵哄笑,此次之后,蒋爱珍彻底绝望了,毕竟她才是20岁刚出头的大姑娘。


她看着医院里到处的污秽画像,上面那个扭曲的“自己”仿佛在嘲笑她的天真与软弱。 绝望的泪水几次夺眶而出。


从小到大,蒋爱珍一直相信正义会战胜邪恶。但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她才发觉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暴力与谎言,真相往往被掩埋。蒋爱珍绝望了,写下遗书,想一死了之。


然而,9月,蒋爱珍被通知练习打靶。她瞬间看到希望,发现自己有机会报仇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努力练习打靶,趁着民兵排长不注意,就偷偷藏了8颗子 弹在口袋里。


她明知这个选择,会彻底毁了自己,但她这样活着,真是生不如死。她决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步 枪推开医院大门。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她眼前散开,她的视线里只有一个目标——楼上李佩华的办公室。


一步步踏上楼梯,蒋爱珍的心跳如同战鼓。推开内科办公室门,李佩华正懒洋洋斜靠在椅背上,看到她手中的步 枪 ,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你......”李佩华脸色阴沉,“你要做什么!”蒋爱珍不答,只是冷冷看着眼前这个毁了自己清白的人。


她举起枪支,李佩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色发青。“对不起......我错了......”


蒋贾爱珍的手不禁微微颤抖,她心头的仇恨与愤怒再也难以遏制。


“晚了,你不是要逼死我吗?”蒋爱珍眼神冰冻,她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一声巨响,李佩华的身体猛地仰倒在书桌上。


紧接着,外科诊室和走廊里“砰砰砰”又传来三声枪响,枪声停止,蒋爱珍任由民兵抓捕,一审就判了死刑。


更可笑的是,她被判为反 革 命,而死的3人竟然被定为烈士,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然而,一位人民日报记者揭露了真相,他要为这个16岁的女孩讨回公道。事实真相大白,数万民众纷纷为她申冤。


最终,蒋爱珍的死刑被改判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而陷害蒋爱珍的人都得到了制裁。


1990年,33岁出狱后的她回到老家,有了美满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在狱中,她没有放弃学习,自学各种医书,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


随后,她在老家的医院工作,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重新开启人生!


一场谣言几乎要将一个青春洋溢的生命葬送。幸存下来的蒋爱珍,也已身心摧残,创伤至深。然而,真相最终水落石出,正义得到伸张,谣言的力量也止于民智。


蒋爱珍的遭遇警示我们,谣言的破坏力可怕至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睁大眼睛,用智慧分辨真假,不轻易相信谣言,也不随意传播谣言。只有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谣言的伤害才能被消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国政   人民日报   民兵   污秽   无期   工作组   死刑   谣言   民众   女护士   真相   结局   领导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