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说什么做什么他都反对,他是反派魏征

贵为宰相,也有突然被贬被杀的可能,这就是伴君如伴虎

唐德宗时的宰相窦参多次被贬后又被赐死,真是祸从天降,此前毫无征兆,似乎是不明不白地被德宗嫌弃了。

其实,德宗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窦参的恶运是他枉有“通敏”的才名,实在是没有自知之明


窦参能做宰相,全靠德宗万分倚重的宰相李泌的一再推荐。

窦参要是信息灵通的话,应该知道德宗在李泌第一次举荐时就断然拒绝了。第二次举荐相当于李泌的临终遗言,德宗感慨于李泌一生劳苦功高,多少是看了老臣的面子。窦参要是聪明,他应该懂得这一点。

德宗第一次拒绝窦参,肯定是他知道了窦参的不良行径,或者他认为是不良的行径,不然依他对李泌的言听计从、高度信赖,不会无缘无故地驳了李泌的提议。

可是窦参完全没有看清形势,也没有猜透德宗的心思,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凭借真才实学、老板宠爱而上位的。

《资治通鉴》是据实而记的史书,可是对窦参却很主观地说他“阴狡而愎,恃权而贪”,个个都是贬义词,阴险、狡诈、固执、擅权、贪污,这哪里是宰相,简直就是奸臣、坏蛋。

窦参对自己的境遇、对他和德宗的关系丝毫没有清醒的认识。


福建观察使吴湊,是德宗喜欢的人,官也做得很好。可是窦参脑子进水,对皇帝喜欢的人他却不喜欢。

他不好说吴湊工作不好,因为吴湊的政绩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他没有办法抹杀。他就说吴湊私德不好,又说吴湊有风病,行动不便,身心都不适合做官。

这当然是杀人不用刀,却有致命的杀伤力。但是德宗实在是知道吴湊的为人,加上他一直对窦参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并不相信窦参的话。

德宗也不和窦参争辩,他要用事实说话,就把吴湊叫到京城,说你在我面前走几步让我看看,到底有没有风病。

窦参忘记了的是,德宗并不是个十足的昏君,登基之初,还是干过不少英明天子该干的事,甚至有风评说当时的他有“贞观遗风”。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窦参三言两语欺骗了呢?

德宗于此看出窦参对他的欺骗,老大不怕属下的愚蠢,最恨他们的不忠诚。窦参是德宗的宰相,胆敢欺骗德宗,瞎编乱造,胡言乱语,他要这样的宰相干什么呢?“相”的字面意思就是帮助、辅佐啊。

于是德宗开始疏远窦参,本来有心结,这回梁子结得更大了。不过德宗还是引而不发,只是任命吴湊为陕虢观察使,这么做明面上只是对吴湊的平调,但是他换掉了以前窦参的人,而且这是李泌做宰相之前的职务,可见德宗对吴湊的重用,也是通过这个人事任命表明对窦参的不满。

可是窦参还是没有意识到德宗正在对他下手,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前面说过,窦参还有贪污的毛病。每次有官员升迁,作为宰相的窦参都要收钱的。

窦参自以为精明的是,这种事他并不亲自出面,而是让他一个叫窦申的远房侄子办理。

窦申的做法是,每次他和老叔窦参商量好了给谁官、收谁钱,也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在窦参干预下确定谁做什么官、但还没有公布的时候,窦申就秉承窦参的意思给人家上门报信,目的就是收钱纳贿。

窦申因此有个外号叫“喜鹊”,对即将获知任命信息的人来说,窦申通报的当然是喜讯。可是收钱却不是什么好事。

德宗也知道这叔侄俩的狼狈为奸,但只是对窦参说了一通话,这话说得和颜悦色,但是已经暗含杀机,可是窦参不知死。

德宗说的是,你一定会被窦申的所作所为连累,你还是外派他出京,平息人们对他批评吧。

由此可见,窦参叔侄的勾当不但德宗知道,社会上也闹得沸沸扬扬。

可是窦参听不出德宗的意思,而是再三保证窦申没有违法行为。

窦申自己也误判形势,毫不在意,也许他觉得有老叔这把保护伞就是安全的,可是他不知道这把保护伞是德宗送的,德宗也可以把他拔了。

窦申不知死活,继续狂飙,德宗就从拔窦申开始。

除了李泌,德宗最信赖的大臣还有一个陆贽。窦申担心陆贽被德宗重用,从而影响窦参在朝中的地位,就和陆贽的几个仇人向德宗告陆贽的黑状。

他们这回真是捅了马蜂窝。在窦参做宰相之前,德宗就无比信任陆贽,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建议,即便被陆贽批评一通,也只是默不作声而已。

标榜“通敏”的窦参,竟然看不到德宗和陆贽的亲密关系,反倒容忍窦申干出这等没有品位、招德宗嫉恨的烂事。

果然,德宗把窦申贬官的贬官、赐死的赐死,稀里哗啦一顿干净利落的操作,真是怒火冲天。


德宗下一步就是收拾窦参了。这件事又和吴湊有关。

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死了,德宗就想要他的爱将吴湊去接任。可是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却和部下合伙杀了朝廷命官,自己做了代理节度使。

刘士宁活剐了几个不听话的将军,然后给德宗打报告要求做新任节度使。这是公然挑衅的反叛行为。

德宗问宰相窦参的意见。窦参的回答是,如果不答应刘士宁的要求,他就会造反,不如答应他。

无奈之下,德宗任命刘士宁这个反叛分子做了新的宣武节度使。而还走在路上的吴湊只好怏怏而归。觉得更是颜面扫地的当然是德宗皇帝。

主辱臣死。窦参不但没死,反而是德宗受辱的推手。德宗要这样的臣子干什么?留着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概对窦参有利的是,他终于没让吴凑如德宗所愿做成节度使。

于是,毫无预警,窦参被德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贬为郴州别驾,还没有到任,又被流放驩州,前面还是官,后面已经变成了罪犯,这还不算完,很快圣旨到,在去驩州路上的窦参被赐死。

窦参做宰相期间,对德宗老大的心理都没有猜明白,说话办事和德宗都不在一个轨道上,德宗才不得不对他痛下杀手。临死前,聪敏的他看明白了德宗的这接二连三的操作了吗?


对窦参的下场,有记载说是冤死,还有的说法是陆贽陷害他。胡三省在给《资治通鉴》所做的注释里说,以陆贽的为人,必然不会像窦参这样做出下三滥的事来。

补充一个故事。窦参做宰相时,讨厌一个叫李巽的人,就把他从朝中贬到地方。等到窦参被贬到郴州的时候,李巽是湖南观察使,成了窦参的顶头上司。好巧不巧,走在贬谪路上的窦参贪心不死,竟然还收了宣武节度使刘士宁的50匹绢。

李巽看到这平地递上来的刀子,欣喜若狂,举报窦参和藩镇结交。这在唐朝中期是极大的罪行。德宗也对这把刀子笑开了花,想以此为借口杀掉窦参。可是陆贽以为窦参罪不至死,德宗才算罢手。

德宗余恨未消,还要没收窦参的家财、处分他的同党,也是陆贽出面替他们说好话。

吊诡的是,窦参和皇帝关系不好,和正直的同事合不来,连宦官也特别恨他。窦参出事后,宦官对他落井下石,说的都是坏话。

窦参以宰相之尊却悲惨落幕,怪不得别人,都是自作自受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宣武   郴州   观察使   叔侄   节度使   宦官   保护伞   反派   资治通鉴   宰相   收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