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门之变后,他说了句啥

一、唐朝的两大独特之处

其实唐朝是个很独特的朝代,跟其他大一统的王朝相比,拥有两大独特之处。

其一:皆言开国帝王,塑造了本朝代的灵魂,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底线设置”,就是决不能突破的底线,一旦突破就意味着本朝代宣告要结束。如刘邦的“非刘姓不可称王”,故而当曹操强行称王时,实则就意味着汉朝彻底完结了,这才引发了合伙人荀彧的誓死抗争。

但唐朝的“灵魂”,却并非是开国帝王李渊塑造的,而是李世民完成,如著名的纳谏,可谓是大唐恢宏大度气质的根基,这是第一个独特之处。

其二:就是 “奇峰突起”,出现了个女皇武则天。别的朝代,哪怕大清的慈禧,她都敢没事换皇上玩,但就是不敢称帝。故而,这是唐朝第二个独特之处!

那么,为何唐朝能拥有这两大独特之处?根源就在于“玄武门之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言,“玄武门之变”才是唐朝“灵魂”的来源。想搞明白大唐,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大唐的诸多事情,则必须先要搞懂“玄武门之变”。

二、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玩家

那么“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爆发吗?表面上是如此!但实则,真正的玩家却是李世民和李渊。也就是说,都是针对皇位而来!

尤其李世民,为了这最后一搏,煞费苦心准备的时间之长,已经超乎了许多人的认知。

比如,第一个被忽略的地方,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的外舅高士廉,竟然把囚犯都武装起来了,在长安城内横冲直撞——敢问,当时长安城里的驻军在哪儿?京兆尹又到哪里去了?

第二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是李渊的宿卫,他们本来是保护李渊安全的,却不是袖手旁观,就是倒向了李世民。结果,当尉迟恭拎着李建成的人头前来时,李渊竟然在游湖玩呢,而陪伴他的人,却是萧瑀和陈叔达。

萧瑀,是李世民的死党,陈叔达则偏向李世民。故而,你瞅瞅这两人,当时是怎么对李渊说的:“没错,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心怀不轨要谋反,你家二郎是多么好的孩儿啊,这么保护你。皇上大哥啥也别说了,赶紧立你家李世民为太子吧。这可是咱大唐的天大福气哦。”

搞得李渊只得苦着脸,一拍大腿,吼:“说得太特么对了,跟我想的一样!”

那么,李渊最倚重的宰相,他的铁哥们裴寂在哪儿?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裴寂最应该出现在李渊身边呢?抱歉,谁也搞不懂!

综合这两大搞不懂的地方,显然能得出一个结论:整个长安城,早就被李世民控制住了。不但长安如此,就连大唐军队也一样。都说玄武门之变时李靖和李绩,保持中立,但《资治通鉴》中,却写得很清楚。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特意征询过李靖意见。李靖拍着胸脯说:“大王(李世民)以功高被疑,(李)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即,大哥你就去干吧,想杀谁说句话就成了,我立刻动手!由此,“世民由是重二人”,意思就是说,从此李世民对李靖和李绩,就更加看重了。

推而论之,是不是证明了,李世民当时已经几乎掌控了大唐?起码是占据了绝对势力。而这种布局,岂能是玄武门之变前,就靠那么几天,甚至几个月就能完成的?因此“玄武门之变”,真正的玩家是李世民和李渊。而李建成,只不过是矛盾焦点罢了。

三、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称帝?

人们之所以有此疑虑,皆因许多人都误认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如今李建成以被杀了,主要矛盾消除,你李世民还着啥急啊?

如今,捋顺清了主要矛盾,知道了李建成无非是矛盾焦点之后,咱再看李世民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称帝。自然就好理解了。概括说来,是三大原因促成的。

其一、李渊以退为进

李渊明白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名为针对太子李建成,实则是针对自己,那么他最好的办法是啥?自然是以退为进!倘若李渊真敢硬抗,那很抱歉,万一这船,不幸翻了呢?

于是李渊连忙顺杆爬,先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不久,便宣布退位去当太上皇。但李渊退位,却不是“全退”,因为前文提过的,李渊最倚重的宰相裴寂,却还在朝堂之上,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显然是李渊退位的交换条件。不是李世民不想清除裴寂,而是必须要保留裴寂,让李渊安心。对此李渊和李世民都心照不宣。于是乎,裴寂就成了风向标。同时这也就注定了裴寂的悲剧。

最终在贞观三年,裴寂被李世民一脚踢飞。同时,李渊也搬出了太极宫,李世民终于坐稳皇位!也就是说,李渊以退为进,给自己争取到了“三年希望”。可惜,最终还是败给了儿子。

其二、所属势力的利益最大化

既然是李渊和李世民,为主要矛盾双方。那么必然就是双方各自带着一股势力进行博弈。如今李世民成功了,就算李世民想等老爸死后再登基,但其所属势力会答应吗?不符合其利益最大化要求。

如尉迟恭,替你李世民杀李元吉,恐吓皇上大哥,这都是啥罪过?可你却还不登基,几个意思?我全族性命都捆绑在你身上了,万一被翻盘,我这不是“二乎到家”吗?不仅尉迟恭这心思,其他人也一样,凡站队在李世民背后的势力,都是这个要求。

李世民越快登基越好,如此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你李世民若不这么干,很抱歉,你就不是合格大哥,我们能支持你,也就能很快舍掉你,去支持别人——这点很像刘邦当年,被项羽打得怀疑人生,想打退堂鼓。可手下却不干,刘邦你必须撑下去,干下去,否则先特么杀你!

其三、李世民自己的态度

李世民想尽快登基吗?当然想!他比谁都明白,老爸李渊和所属势力的“鬼心思”,故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对陈叔达,说过这样一句:“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

翻译过来就是,我李世民是一个恩怨分明,直面人生挑战的硬汉子,若遇到啥挫折或不能实现目标,我就非常气恼和忧虑,以至于都有被气死(因此得病)的可能。

这句话,是李世民跟陈淑达回忆玄武门之变时,说出来的。显然是他解释为何发动玄武门,为何不等老爸去世再登基。

总的意思就是一句话:我李世民才代表着大唐!跟什么刚烈性格没啥关系。否则魏征后来那么怼他,不也是活得很滋润吗,他咋不刚烈了?

所以,玄武门之变就妥妥的是李世民,直扑皇位的一次行动,当然说谋反等也可以,李渊再不想退位也不行——所谓,不退位,就是死!这其实就是李世民的态度。

四、父子关系

最后说一下李渊和李世民最后的父子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彼此演戏!如,李渊退位,却不能动代言人裴寂。直至贞观三年结束。

第二阶段,父子相和,之所以用“和”,而不是“合”,是因这一阶段是李渊彻底承认失去翻盘希望了,于是父子和解。

如,贞观四年,李世民干掉突厥后,李渊弹琴,李世民跳舞。

还有贞观六年,李世民要当车夫,拉着老爸回宫。李渊却说:太子(李承乾)已经长大了,他拉着我,儿啊,别累坏了你。

显然是和解,不是合作!这一时期最好玩的就是李渊,稀里哗啦给李世民“制造”出来了一大波弟弟、妹妹啥的。别说李世民了,估计就连李承乾、李治等也很无奈,明明都岁数比我小,却都特么成了长辈。

第三阶段,李世民悔过。主要集中在李世民的晚年,尤其是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感到了当年老爸有多悲苦。

奈何玄武门之变,已不可重来,别管他曾经对此说得多豪横,啥“刚烈”都出来了,却也只能承受。但后半句却说对了——以致疾毙之危。由于李世民遭受此打击,身子骨明显出了问题,最终年仅51岁病亡了。

所以,这个世界很公平,就没有只赚不赔的事,李世民是如此,李渊如此,任何人都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贞观   大唐   主要矛盾   刚烈   朝代   唐朝   太子   势力   老爸   独特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