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年少成名却受时代所累,十年歌影误初衷,梦醒后奔走余生

李香兰,这个名字在民国时代声动中国大地乃至隔海岛国,引无数世人瞩目,多少人因一首靡靡入音的歌曲《夜来香》而为之念叨与癫狂。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后有“金鱼美人”之称的李香兰其实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日本人,本名为山口淑子。

图 | 李香兰

一、年少成名——成为傀儡的开始

1920年2月12日,祖籍位于日本佐贺县的山口淑子在辽宁省灯塔市出生了,谁也没有想到,有着纯粹日本血统的她在往后中日间的宿怨纠缠里扮演着无法被忽略的角色。

虽是日本人,但山口淑子从小却习惯将中文作为母语来使用。除了因出生于中国,受周围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祖父是一名汉学家,父亲山口文雄也对中国汉字颇有兴趣,日后还算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亲华派日本人。

山口文雄来到中国后,便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教里面的员工学习中文。

跟着山口文雄长大的山口淑子自然少不了上父亲的中文课,她不仅学得比那些满铁员工快,而且在小学六年级便通过了中文三级考试,令课堂上的大人们咋舌,如此天赋,山口家也对她的未来寄予厚望。

山口淑子上小学时,便因在广播电台上的出色歌唱,受人关注,学校乐于表彰宣传优秀的学生,她也慢慢在当地出了名。

不过,山口文雄对当时满铁在中国的渗透入侵行为很是反感,并不支持女儿去满铁控制的广播电台录节目,想要停止她的歌唱生涯。

无奈的是,满铁当局认为这是一个改善日军在东北形象的好机会,当时的日本人山口淑子显然符合要求,在满铁大员甘粕正彦的施压下,山口家只能吞声接受安排。

图 | 北京上学时代与父亲的合影

时间来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设计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借机炮轰沈阳北大营。

这场“十五年战争”的开始,在之后将山口淑子即李香兰的前半生肆意践踏,平静的生活也就此打破。

1932年,山口淑子亲眼目睹了“平顶山惨案”,七十多年后的她在自传《此生名为李香兰》里回忆时,仍对这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暗自颤抖,无法平复内心。

也就是此事件,山口文雄被日军怀疑与中国人暗中勾结,企图损害日本帝国的利益而被拘留,在解除其嫌疑后,山口家决定移居沈阳。

在抚顺开往沈阳的路上,山口淑子结识了一位同龄的贵人——来自俄罗斯的犹太姑娘柳芭。正是在不久的将来,柳芭引荐淑子拜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的夫人为师,她才踏上了真正的音乐之路,成为一代歌后。

这位犹太姑娘对山口淑子前半生的重要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当时在沈阳,波多列所索夫人不认为淑子有什么天分,并不乐意去教授。多亏了柳芭的帮助,她得以在大师门下学习音乐。

“如果柳芭当时轻易放弃,也许我就不会成为歌手了……她此后也曾多次出现在我人生中的重要场合,最后甚至救了我的命。”李香兰曾如此回忆。

二、一代巨星——光环背后的痛楚

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好友及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她也从而有第一个中文名字———李香兰。

这时李香兰的歌唱生涯逐渐发热,在音乐界初露头角,山口文雄心里是万分不愿。淑子的母亲却支持了她的唱歌之路,李香兰在演艺道路上也是越走越顺,其养父李际春更是让她去奉天广播电台录节目。

在广播局的安排下,李香兰先后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曲目。

1934年,山口文雄为了让女儿摆脱演唱,将李香兰送到了北平,于是乎李香兰又认了一个义父。此人为后来北平公安局长和伪天津市长的潘毓桂,李香兰也因此有了另一个中文名字——潘淑华。

回看历史,巧合的是,李香兰的两位义父都是中国政界人士中铁板钉钉的大汉奸。

在北平时,十六岁的李香兰上了一所中日合校的中学。而在同时期,日本入侵东北三省,中国各地抗日呼声高涨,李香兰认识的许多同学也在这场呼声当中呐喊,哪怕她极力想要回避潮流,依旧会被波及到。

曾有一个同学问李香兰的想法,“如果将来日本人打到北平,我们应该怎么做?”

李香兰表面平静地回答:“我选择站在北平的城墙上,被日本和中国的枪弹穿透全身。”

这种回答也许让外人觉得是她对战争的绝望,但更深的是,李香兰对于母国中国与祖国日本的纠纷的无奈,所以她选择死在双方炮火下,因为她内心都爱着这两个国家。

到了17岁,李香兰在日军特务山家亨的经常关照下,渐渐进入了影视行业,此时的她还是以潘淑华为名。

那时,她被日本在中国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简称满映)看上,李香兰成了满映的专职女演员,只是当时她到了满映后才发现自己是要做剧中女主角。

李香兰对电影圈首次涉足就是在《蜜月快车》里饰演女主人公。

在这之后,满映尝到了甜头,就此不肯放手,直接找到了李香兰的父母,私下签订了专属合约。由此,李香兰接连拍摄日满宣传片,逐渐成为满映的第一女主角。

19岁以后,她拍的“大陆三部曲”——《白兰之歌》、《支那之夜》和《热砂的誓言》,让她在影坛出了大名气,而她演唱的《支那之夜》中插曲《苏州夜曲》在歌坛声动一时,让她获得无数赞名和狂热粉丝。

1941年,李香兰又一次回到了祖国日本,这次是满映为她安排的在东京剧场举办的“李香兰独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吸引无数目光,当时现场一度拥堵骚乱,整个会场足足围了七圈半。

这起“七圈半骚乱”事件发生后,李香兰在中日两国的名气更是上了一层,然而,她却对越来越发光发热的星途充满了不安,某种郁结深深地压着她的心灵,让她常常夜不能寐。

其实,在李香兰第一次故国之行时,便受到了别样的对待。当时的她持日本护照却身穿中国服装,不仅被海关处的警察训斥,还差点被强行要求换掉“下等”的中国服装,幸好当时的满映负责人解释了李香兰的身份对于日本在中国宣传的作用才得以脱身。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李香兰,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糊里糊涂地陷入了两国的时代宿怨之中。

她在后来的《满映的木偶李香兰》一书中叹道:“日本人对亚洲其他民族的优越感和不平等,是多么的露骨啊,真是一个令人厌恶的民族!”

图 | 在上海拍《万世流芳》时与主演陈云裳的合影

1943年,她参演的电影《万世流芳》在北平召开记者招待会,其中一位年轻记者斥问她:“李香兰,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要演出《支那之夜》和《白兰之歌》那样侮辱我们国家的丑陋恶心的电影?”

她当时被问得双眼圆瞪,颤颤抖抖地回答:“那时我年少,不知道电影中的含义,对不起,我真诚地向大家赔罪,以后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似乎是她的道歉十分诚恳,周围的人选择善意地接受并表示理解。

在自传里,李香兰表示自己曾数次想公开身份,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得以公开。

1944年即民国三十三年,黎锦光先生作词作曲,原唱李香兰,一首《夜来香》轰动天下。此歌也将她的艺术生涯推至巅峰。

然而,光环背后的李香兰一直在痛楚深渊中挣扎。

“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李香兰回忆道。

在1944年末,李香兰主动和满映解约,当时的中国依然无人知晓她是日本人。

三、梦醒时分——余生忏悔的奔走

日本战败后,伪满荡然无存,“文化汉奸”审判案顺势而生,曾为满映工作的大明星李香兰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受审者。

她被指认“身为中国人,却和日本人共同拍摄冒充中国的电影,协助日本的大陆政策,背叛了中国”和“使用中日两国语言,利用朋友关系搞间谍活动”。

在即将执行枪决的日子里,被软禁的李香兰内心充满了恐惧,每当有车停在家中大杂院,她便紧张地喘息,甚至吓得缩成一团。

所幸那时,那个犹太姑娘柳芭回到中国,帮了李香兰,将她的日本护籍抄本证明藏在玩偶里,寄过来给她,她也因此免除了汉奸的嫌疑,得以遣送回日本。

图 | 与一生挚友、恩人柳芭53年后重聚

在当时法庭上,李香兰一边流泪,一边唱着一贯流行的歌曲,一边对中国听申团鞠躬道歉,最终中国人心软了,同意放她回国。

1946年,李香兰踏上了归家的路途,登上“云仙丸号”的她,面色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李香兰已经死了,今后我是‘山口淑子’。”

不过,当船缓缓驶离中国码头,收音机中悠悠地飘出《夜来香》的动人歌声,这位歌曲的演唱者忍不住全身颤抖,李香兰也许已经深深种在她的心田,无法拔除。

此后,李香兰恢复了山口淑子的身份,以山口淑子的名字,多次在中日两国出演多部电影。

1950年代,她在日本拍摄了回国后的第一部电影《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又出演《破晓前的出逃》而大获好评,再接拍了由黑泽明导演指导的电影《丑闻》。

随后李香兰受香港邵氏电影公司邀请前往中国拍摄《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电影。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香兰依旧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强烈谴责,并希望中日能够重新和好。

在她远赴美国好莱坞学习表演和英语法语时,她收获了人生的另一段爱情。在纽约,李香兰遇到了雕刻家野口勇,两人似乎是一见钟情,不久后便结婚了。

后来的她回忆,“看上去一帆风顺,是吧?不,人生极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

五年后,他们两人离婚了。

此时,李香兰不仅爱情陷入低谷,事业上也满是惨淡,自觉得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

也就是在那时,李香兰遇到了另一个生命中重要的人——日本外交官大鹰弘。

当时的大鹰弘年龄小李香兰8岁,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们在一起,最终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山口淑子也因此改姓大鹰淑子。

1969年,将近50岁的李香兰从家庭主妇中走了出来,当起了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成为前线记者,前往越南、柬埔塞,中东等动荡之地报道,还曾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

之后她甚至推动了日本第一个动物保护相关法律的通过,凭着不服输的毅力当上日本国会议员,始终为中日友好作出努力。

1972年,中日恢复建交之时,李香兰这一次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她说:“真是让人快乐的一天啊,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天’啊”。

1989年,大鹰弘去世后,李香兰仍担任“亚洲女性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促成日本政府向战争受害者、当年从军“慰安妇”道歉赔偿而竭尽全力。

2005年,她发表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上午10时42分,一个令无数上辈人沉默的时刻,李香兰逝世,终年94岁。

一代名伶,享名一生,却因惭愧,奔走余生。

图 | 晚年的李香兰

李香兰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跌宕起伏的身份经历比任何的剧情电影都要动人心弦。她在艺术造诣方面的成就无法被中日宿怨完全抹杀,她的歌声婉转动人,影响了一代人,多少当代歌星也曾为她痴迷。

她曾言:“一个被时代、被一种虚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噩梦醒来后能有机会对当时的行为进行反思和修正,是幸福的。”

是的,噩梦醒来后,有机会用余生弥补前半生的内疚,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北平   山口   犹太   宿怨   日本人   日本   余生   初衷   中文   中国   中日   年少   时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