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一机器,帽子厂女工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杨亦文)“做帽子我们是专业的,在平凡的缝纫岗位上,日复一日重复着一道道朴实的工序,让自己手里的每顶帽子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说这话的是张兆丽,江苏捷锋帽业(泗阳)有限公司现场管理员。从2007年进入公司,做了多少顶帽子,张兆丽已经记不清了,但她知道,只要是从她手上出去的帽子,那质量一定是顶呱呱的。

1998年,从泗阳县职业中学毕业后,张兆丽就进入外地的一家制衣厂。因为从小就喜欢缝纫,张兆丽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学徒开始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缝纫工。2007年,家乡泗阳捷锋帽业有限公司招聘车工,她返回家乡,成为了捷锋帽业的第一批员工。公司的缝帽车间工作难度最大,要求员工实习期内要完成一天生产1200个成品的任务量,但是没有经验的员工有时候一天也生产不出一个成品。有的工友坚持不下来,离开了。而张兆丽却在心里盘算着“就算做不出1200个,也不至于一天一个帽子也完成不了。”她一边刻苦钻研帽子生产中的难点,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请教,凭借着一股干劲和韧劲,一个月后,她从一天生产2-3个成品到一天生产1600余个成品,产量飞速攀升。实习期还没结束,她就因为超额完成规定产量,提前预定了转正合同。“缝好每一顶帽子”是她在捷锋帽业的16年里一直想的一件事。在平凡的缝纫岗位上,日复一日重复着一道道朴实的工序,让自己手里的每顶帽子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2008年,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问题,泗阳县联合捷锋帽业在南刘集镇、爱园镇等地设置“家门口就业”站点5处。为提高“家门口就业”站点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报酬,张兆丽带头成立了“劳动示范服务队”,带领厂里16名业务能手到各个站点、车间进行技术指导,将操作技术和心得传授给工友,在她的“传帮带”下,新员工每天可以生产2000余个产品。制帽16年,身边人来来去去,换了一批又一批,张兆丽始终守在缝纫机前。如今她已经从一线缝纫工转变为车间“大总管”,但眼神从未离开过缝纫机,从未离开过工友。

2010年,张兆丽主动把自己“全国劳动模范”的1万元荣誉津贴捐献给了县红十字会,资助困难群体,奉献一份爱心。同年,在她的带领下,捷锋帽业设立了爱心基金,通过职工每月自愿捐献“一元钱”的方式汇聚爱心,帮扶企业困难职工及残疾职工。近年来,捷锋帽业爱心基金累计帮扶困难职工800余名。

因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张兆丽从2012年起先后当选宿迁市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并于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在2023年,张兆丽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光荣地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今年的两会上,张兆丽准备了《关于解决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的建议》《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登记认定平台的建议》《关于优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的建议》等建议,设身处地地为工人发声,为发展献计。

张兆丽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每天与大家在生产一线同吃同住,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继续解决。因此,我有责任和义务把一线工人的心声带上全国两会,为职工发声,为企业发声,为国家的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泗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泗阳县   泗阳   帽子   缝纫工   工友   缝纫机   女工   工序   车间   成品   全国人大代表   工人   职工   爱心   机器   员工   站点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