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迷魂凼:现实中的“黄泉路”?被封400年,成为国内一级禁区

| 咸鱼永不放盐

编辑 | 咸鱼永不放盐

1972年4月,瓦屋山下的一处村子里,两名上山挖药材的妇女神秘失踪全村出动100多人寻找三天三夜也没找到,最后只能放弃。

村里的老人都说她俩是误入了“黄泉路”,也就是瓦屋山的迷魂凼(dàng),找不回来的。

现实中真的存在“黄泉路”吗?迷魂凼又是什么地方?

被封400年

瓦屋山的神秘传说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不断发生百姓在瓦屋山上失踪的案件,衙门查了很久但毫无头绪,案件陷入“死胡同”。

这件事惊动了远在京城的皇帝,他派遣军队前往调查,但却有去无回。皇帝起初以为是手下办事不力,又派出一队人马前去寻找,也同样有去无回。

随着一拨又一拨的人被派过去,全都杳无音信,皇帝干脆下令封山,一封就是400多年:

“即日起洪雅县瓦屋山全面封山,百姓不得私自前往,违者重罚。”

瓦屋山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妖山”

迷魂凼现世

上世纪70年代,当地一名经验丰富的猎人带着自己的爱犬上山打猎,一人一狗在山林中穿梭追猎物,但跑着跑着,猎人觉得周围的环境不太对劲,周围动物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空气中也开始弥漫起薄雾。

他在树上做了标记,牵着猎狗一直往前走,却又回到了当初标记的地方。

猎人有些心急,他让猎狗先去探路,自己在原地等待,但是猎狗离开后却再没回来。他只能自己寻找出口,但最终也没能走出去。

猎人几天未归,他的家人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搜救队搜山几天,只找到一些动物活动的痕迹,却没有发现猎人和猎狗,这个案件也成了一桩未解的失踪案。

直到两年后,山下村子的两名妇女上山挖药材,一起失踪,一时间谣言四起,村民们心里恐慌,给这个“吃人”的原始森林起了个令人胆寒的名字——迷魂凼

因为长期封禁,瓦屋山上有许多罕见的野生动植物,包括野生大熊猫、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74年,洪雅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山探索。

他们进入到一片从未来过的区域,很快就迷路了。不管向哪边走,最终都会回到原地。

后来他们根据“两点一线”的原理,拿出随身携带的砍刀,朝着一个方向奋力砍出一条路,终于从迷魂凼中走了出来。

时隔一年,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这片区域,这次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工具,防止迷路。

一开始,指南针还好好的,但是越往里面走,指针开始晃动,摇摆不定,最后直接失灵,不管怎样都不再转动。他们再次迷路。

调查小组在这片密林中兜兜转转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出去的路,带的干粮也快吃完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出不去的时候,预备在山下的救援部队找到了他们,将他们带下山。

进去就会迷路?

五年后,四川省林业厅的一位专家听说瓦屋山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于是带队前去考察。

在山下休整时,他们听村民讲述了迷魂凼的可怕故事,但队员们只当是以讹传讹,并没有放在心上。

只有专家听到这些故事之后眉头紧锁,他意识到他们对这片密林的了解少之又少,于是找到当地的一位老猎人,想请他做个向导。

老猎人听说他们要去瓦屋山林深处,立马回绝了他的请求,就算专家说要给双倍的钱,老猎人也不愿意去。

后来专家好说歹说,声明自己绝不是为了寻找刺激,而是为了物种研究才会冒险,老猎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做向导。

考察队一行人兴奋地跟着老猎人进山,由于人迹罕至,山间小路极其难走,参天大树枝叶繁茂,阳光几乎透不进来。

一路上考察队发现了不少珍贵的植物,比如红豆杉、铁杉等等,他们用相机记录,打算回去将这些记录在册。

越往深处走,压抑的感觉越明显。之前还能听到各种鸟叫,逐渐也没了声音。

突然,一个队员大喊:“我的指南针和罗盘怎么开始乱转了!”

大家连忙仔细查看自己手中的工具,发现所有的指南针和罗盘都失灵了。队员们有点着急,专家安抚大家:

“既然这样,大家就原地休整,先度过今晚再说。”

他们找了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支起帐篷,生起篝火,拿出带来的干粮当做晚餐,大家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却没有过多的闲话,每个人都各怀心思。

后半夜,所有人几乎都在同一时间醒来,他们在睡梦中感觉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帐篷外的雾气已经浓得让人无法呼吸。

他们怕继续待在原地会出意外,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连夜下山。

明明是按进来时的路往回走,但走了很长时间却又回到了那片空地,几次尝试都是这样,队员中胆小的人已经开始慌了。

他们互相安慰着同伴,再次朝着原路返回,但这次却来到一片沼泽地旁。这里的雾气更加浓厚,甚至发黑,大家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

老猎人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声喊着:

“快走!远离这片沼泽,不然都会中毒!”

队员们互相搀扶着,有些体质较差的甚至晕了过去,被人架着火速离开了这片沼泽。

呕吐的症状有所缓解,晕过去的同伴也渐渐转醒,但他们仍然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迷路了!

不光是指南针和罗盘失灵,就连卫星电话也没有信号,他们在这片密林中绕了两天都没有找到出去的路,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比较悲观的队员已经开始小声啜泣。

最后还是老猎人提出用刀在树上做记号:

“我们打猎迷路的时候就会这样做,没有其他办法了,再耗下去谁都出不去。”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做记号,经过几天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下山的路,但他们到达的却不是起初出发时的洪雅县,而是位于隔壁的荥经县。

从此之后,迷魂凼“邪门”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吸引到了国外的探险家前来一探究竟。

安德鲁是美国的一名探险爱好者,同时也是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

这次他带着团队慕名而来,不单单是前来探险,更是为了迷魂凼中的野生动植物。

安全起见,这支队伍里面还有几名本村的村民陪同,野外生存所需要的工具也都应有尽有。

一行人走了三天,终于到达迷魂凼腹地,为了防止迷路,他们一边走一边做记号。

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发现又回到之前做记号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这么长时间并没有前进,而是兜了一个大圈。

这时,森林中莫名地起了大雾,周围都是模糊一片,看不清楚。在迷魂凼里,指南针和罗盘都无法使用,安德鲁放出了自己携带来的信鸽,希望通过这种原始的方式找到出去的路。

信鸽被放飞之后,在上空盘旋了一圈,又回到了安德鲁的肩膀上。接连几次放飞,信鸽都无法辨认方向,队员们顿时有些慌乱。

最后是一位村民靠着之前的经验,领着全队往东北方向走,这才离开了迷魂凼。

饶是经验丰富的探险团队,也无法在迷魂凼中来去自如。安德鲁一行的遭遇,让其他探险团队知难而退。

人间“黄泉路”

1999年12月,33岁的科学家郑明全来到瓦屋山寻找野生大熊猫的踪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和当地的一位村民结伴上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山间起雾的时候,他们两人不小心闯入迷魂凼,没走多远就迷路了。郑明全和村民商量一下,觉得分头寻找出路。

村民毕竟是当地人,在山上的方向感要更好一些,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山上兜兜转转一个晚上才下山。

但郑明全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永远地留在了迷魂凼里。当搜救队找到他时,他已经全身冻僵,没有了生命体征。

这次之后,当地村民不再带领外地人上山,更是在通往迷魂凼的路上做了一个标牌,写着“黄泉路”。

直到后来,央视和四川科考队对迷魂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探索,迷魂凼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

迷魂凼的“秘密”

迷魂凼处于瓦屋山顶东面的一片区域,面积大约1000亩。

央视和科考队的人在进入迷魂凼之后,同样遇到了指南针失灵、信鸽飞不出去的情况,带去的移动电话和对讲机也不能使用,并且还遇到了那片散发着有毒气体的沼泽。

对于这些现象,科考队的专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是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分为南极和北极,因此指南针的磁针总是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

迷魂凼中的磁场混乱,指南针自然不能使用,电子产品的信号也会受到干扰。

至于信鸽飞不出去,也是因为鸽子是靠磁场辨认方向的,混乱的磁场干扰了鸽子的方向感,所以才会在空中盘旋。

这些现象都证明,瓦屋山确实存在着强大的磁场,带着“玄幻”色彩的迷魂凼下,是玄武岩层。

有专家猜测,几千年前,瓦屋山地区可能曾被陨石撞击过,掉落的陨石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成为地底深处的岩层,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成分,所以才会引起磁场混乱。

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找到这片地区关于陨石坠落的记载,所以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

而人们在迷魂凼中会“兜圈子”,也不是什么“鬼打墙”。其中一个原因 是,森林中的树木全都又高又直,身处其中一眼望去全是树,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重叠幻视,让人迷失方向。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的两条腿是不完全一样长的。因为生长发育和用力的重心不同,每个人左右腿迈出的步伐长度也不同。

如果长时间处在同一环境中走路,其中一条腿走出的距离会比另一条腿要长,这就导致前进的路线偏离直线,如果不做调整,就会有很大概率再次回到原点。

凼是指水坑,顾名思义,迷魂凼里有很多积水的坑洼,甚至还有沼泽地。

因为树叶遮天蔽日,通风不畅,迷魂凼中的积水无法散去,有些动植物或者昆虫的尸体在林中慢慢腐烂,融入到这些积水中。

经过中午的高温,一部分积水蒸发,将这些细菌带入到空气,大量聚集之下形成瘴气。

与天气和温度有关,瘴气在南方地区的森林中十分常见,且在傍晚时分越来越浓,如果大量吸入就会产生头晕胸闷的感觉。

沼泽是瘴气最浓的地方,主要含有硫化氢和一氧化碳,这两种都是有毒气体,一旦吸入,轻则呕吐,重则昏厥失去生命。因此,沼泽地附近很少有动物出入。

所以,迷魂凼没有传说中那样神秘,只是因为其中危险重重,普通人进入之后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出口,才会被列入一级禁区。

“妖山”成为自然保护区

即便迷魂凼十分凶险,但不妨碍瓦屋山景色优美,物种丰富,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的原始天然林。

光是植物种类就高达3500多种,而动物更是多达470余类。其中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和植物也有很多,比如玉龙蕨、独叶草以及云豹、黑鹳等等。

瓦屋山与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称为姊妹山。这里还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相传古时候多位道家名人曾在这里创教,张三丰更是在瓦屋山修行时创立了“屋山派”。

当地政府将这里开发成景区,2020年,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这里空气清新,景观别致,远离城市的喧嚣,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瘴气   瓦屋   猎狗   信鸽   积水   磁场   指南针   禁区   村民   猎人   黄泉路   专家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