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太子两度废立,背后有何政治博弈?

康熙后期,建储是一个重大的朝政问题,那时太子废立相寻,诸皇子结党谋夺储位,胤祺最后上台,是这一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它的基本结束。

允礽被废立与允禩夺嫡的初次失败

清朝原来没有立储制度。三藩叛乱初期,二十二岁的康熙帝决定建立皇储。他认为立储是关系到清朝统治能否长期延续的重大问题。

他根据汉人立嫡长的思想和传统做法,于康熙十四年(1675)册立嫡长子允礽为太子,企图以之"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

那时允礽只是一岁的婴儿,康熙说他"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殷切期望他为异日之孝子圣帝。哪知这一册立,为后日政局造出许多的混乱,为康熙本人带来无穷的苦恼。

康熙二十五年(1688),太子出阁读书,未及两年,师傅汤斌、耿介遭谴责,相继去任。康熙三十三年(1694),礼部拟定祭奉先殿仪注,将太子拜褥置槛内,康熙命移于槛外。

礼部尚书沙穆哈害怕将来太子责怪,请求把“谕旨记于档案",为此康熙将他革职。三十六年(1697),康熙以膳房人花喇等"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把他们处死。

四十二年(1703),康熙因太子亲信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将他囚禁致死。

康熙执行打击太子亲信、交往者以及畏惧太子的人的政策,最后发展到直接指向太子,于康熙四十七年(1710)九月宣布废黜允礽。

康熙此着,实出万不得已,用他的话说是已经“包容二十年”,无法再容忍了。这是康熙与允礽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的总爆发。

他们之间的对立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第一,父子感情恶化到互相仇恨提防的程度。二十九年(1690),康熙亲征噶尔丹,归途中生病,想念允礽,命其驰驿来见。

但允礽见病中的父皇,“略无忧戚之意”。康熙以此认为他“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令即先回京师”。

允礽不孝,这是矛盾的起源。随着康熙打击允仍的亲信,允礽不满情绪大增,企图为索额图复仇,致使康熙时刻防备允礽图谋加害于他。

父子关系已发展到企图谋害的严重程度,势必决裂。

第二,太子权力的膨胀与皇帝的权力发生严重冲突。太子被立,就具有了特殊地位。索额图在制定有关太子的制度时,又使它和皇帝的有关制度相同。

国有大典,诸王百官先向皇帝朝贺,然后去东宫礼拜。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康熙又令他参与政治,逐步赋予他较多的权力。

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1697),康熙亲征噶尔丹,命太子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重要事情,诸大臣定议,启禀太子断决。

太子的预政,集结了一批官僚,成为太子党人。太子有人有权,侵犯了皇帝的权力。封建时代,"国家惟有一主",所以康熙明白表示"大权所在,何得分假于人"。

不仅如此,允礽还想早日登极,他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这当然是康熙更不能允许的了。所以,权力之争是皇帝与太子双方关系紧张的最重要的方面。

第三,允礽暴戾不仁,不符合康熙对继承人的要求。允礽自幼为太子,一人之下的独特地位,养成他奇骄至奢的品行。

他凌虐贵胄大臣,鞭挞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等高级贵族,当着康熙的面辱骂师傅徐元梦。允礽贪财奢侈,跟随康熙巡幸,所至之处,向地方官勒索。

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至江宁,知府陈鹏年供奉简略,允礽非要置诸死地,多人为之求情,始得幸免。

康熙与允礽父子感情破裂,而矛盾的焦点在于权力分配,这是关系清朝前途的重大问题,因此是非解决不可的。

所以康熙宣布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不孝不仁”而废弃之,下令拘禁。康熙与允礽的对立,只是皇家诸多矛盾中的一个。

允礽为太子,在众兄弟中成了众矢之的,他与大阿哥允提、八阿哥允禩的芥蒂尤深。允礽的被废与这些兄弟的阴谋有关,他的被废还加剧了兄弟间争夺皇储的矛盾。

允褪是惠妃纳喇氏所生,按封建礼法称为庶出,在成年诸子中他年龄最大,是早期蓄意夺取允礽太子地位的人。

康熙“十分宠爱”允褪,委派他做的事情也最多。康熙三次亲征,允提从行,第一次随抚远大将军福全指挥军队,第二次领御营前锋营事,参赞军机。

他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允提处大阿哥地位,又知康熙不喜允礽,于是企图谋取皇储地位。

他迷信魇胜巫术,希图用喇嘛巴汉格隆等咒死允礽,为自己创造出任太子的机会。康熙宣布废除允礽时,特命允褪加意保护自己,更给允提以错觉,他一面火上加油,向康熙陈说允礽失德,一面要求康熙由他诛杀允礽。

但由于允提的夺嫡活动,既猖狂,又露骨,在康熙看来是"凶顽愚昧",遂宣布允提为"乱臣贼子","严加看守"。

至此允褪夺嫡失败,退出政治舞台。夺嫡活动搞得最有力的是允禩。允禩与允礽早就结下仇怨。

允禩曾听从乳母之夫雅齐布的谗言,假公济私,责罚御史雍泰。允礽揭发了这件事,允禩怀恨在心,待后充发雅齐布,结怨更深,允禩伺机报复。

允禩聪明能干,善于笼络人心,如庶吉士何焯侍读允禩府,丁忧回原籍苏州长洲县,允禩多次致书何焯,嘱他节哀,并将他的女儿养在府中。

又托何焯之弟在南方各地大量买书,于是许多南方读书人说他是“好王子”。康熙之兄裕亲王福全也称赞他“有才有德”,向康熙推荐。

九阿哥允糖、十四阿哥允、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散秩大臣鄂伦岱、贝勒苏努、大学士马齐、礼部侍郎揆叙、户部尚书王鸿绪等满汉大臣都归心于允禩,以致康熙说他“党羽早相要结”。

康熙原来对允禩印象甚好。允禩七岁时就曾跟随康熙巡幸各地,十八岁时被封为贝勒,在受封者中以他年龄最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征噶尔丹,允禩随御营效力。允礽被废后,允禩管内大臣内务府事,为夺取皇储,更加大肆活动,甚至向康熙问询:"我今如何行动?"并表示意欲"卧病不起",以试探康熙有无立他为太子的意思。

据康熙事后追叙,他当时就斥责此言逾越。允禩不但听不进去,仍继续活动,他的党羽更为之出力。

十一月间,康熙令大臣于诸阿哥中(大阿哥除外)举一人为皇太子。揆叙、阿灵阿、鄂伦岱、王鸿绪等密议,书“八”字示意众大臣,于是皆写“八阿哥”上奏。

允禩似有太子之位唾手可得之势。然而一夜过后,康熙突然表示重立允礽为皇太子,允禩第一次夺嫡遂以惨败告终。

康熙不准众人对允禩的保举,盖亦有因。康熙深知在废除允礽之后,儿子们会钻营太子宝位,他为杜绝出现这类事情,特传谕旨诸皇子不可钻营皇太子之位。

而允禩明目张胆地结党谋位,触犯了康熙禁令,这就成为康熙不许保举允禩为太子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康熙不满允禩的不孝。张明德相面的事被揭发以后,康熙看清了允禩的奸险,为此革去允禩的贝勒爵位。

康熙再次册立允礽为皇太子,是出于万不得已。他在废弃允礽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后果,也无新的太子人选。

他在废允礽告天文中表示不愿意马上立太子。但是客观形势却与他的愿望相反:诸皇子争相谋立,其势不可遏止;再则群臣中,怕皇帝高龄,一旦亡故,政局不稳,因此极力要求再立太子。

及至康熙表示重立允礽,诸王大臣即启本公请,康熙将之留中。左副都御史劳之辨急不可待,密疏请立允礽。废太子允礽就在这种形势下又被提出来了。

康熙再立允礽,虽不满意,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以嫡长的地位填补储位真空,用以作为平息诸子争位的手段罢了。

康熙再立允礽,他们之间原先的矛盾并没有随之解决。允礽的态度未变,他再立后的地位使一些人又向他靠拢,结党营私。

皇帝与嗣君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诸皇子之间也更增加了裂痕。康熙为了改善太子与诸兄弟的关系,在册立允礽的当月,封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皇五子允禩为亲王。

康熙此举本想使诸子团结和睦,但事与愿违,诸子得封,地位提高,更成为与允礽竞争的资本。所以,保卫和争夺皇储的斗争必将更大规模地发展开来。

允礽第二次被废及徒劳的复立活动

允礽复位之后,照旧纠集党羽,侵犯康熙的权力。在他的周围集结了包括步军统领记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都统鄂缮、迓图,副都统悟礼等一批实权人物。

当时的朝臣在皇帝与太子之间很难相处,若从太子,皇帝不乐意,立时可以致祸;若从皇帝,怕将来太子惩罚,因此产生"两处总是一死”的不安情绪。

康熙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和稳定朝臣,五十年(1711)十月开始审判记合齐等太子党人。五十一年(1712)四月指责允礽结党,九月拘执之,十月宣布允礽罪状,决定再行废黜。

允礽遭圈禁后心犹不甘,谋复皇太子地位,遂发生"矾书案件"。康熙五十四年(1715)四月,厄鲁特蒙古策旺阿拉布坦骚扰哈密,康熙遣将征讨。

允礽很快获知此事,亲自使用矾水写字,通过医生贺孟頫与正红旗满洲都统普奇通信,希望他保举自己为大将军,企图以出征恢复旧日的太子地位。

允仍又因哲布尊丹巴说过他“灾星未脱”的话,打听这位活佛何时来京,以便询问自己前程。事情很快被揭发,康熙将贺孟頫处斩,拘禁普奇,使得允礽枉费了心机。

朝中大臣主动为允礽进行再次复位活动的亦颇有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五月,王谈密疏请立储君。

王揆身居大学士,他的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时大学士,康熙曾因王谈赐王锡爵“懋勃贻范”的匾额。

王谈对康熙感恩图报,决心效法他的祖父"争国本",做"天下第一事",向康熙密陈建立太子的重要。

王淡虽未明言复立允礽为太子,实际是要立嫡长,要允礽复位。因此弘旺就直截了当地说"王淡奏保皇太子"。

同年十一月,康熙有病,监察御史陈嘉猷等八人亦以建储为请。康熙为此告诉臣僚,他不会忘记立太子的大事。

康熙又说众人奏请立太子以“分理”,但“天下之事,岂可分理乎?”显然,康熙怕大权旁落而不愿立太子。于是诸臣为允礽复立所进行的活动,又一次遭到失败。

康熙五十七年(1718),又有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在他的父亲、原兵部侍郎朱都讷的支持下,上书请复立允礽为太子。

康熙认为朱天保取媚于允礽,将之处斩。这给谋复允礽储位的势力一个重大打击。康熙六十年(1721),是康熙登基一甲子大庆,王淡再一次借机请立太子,监察御史陶彝联络同僚十二人亦请求早定储位。

康熙大为恼怒,指责大学士与御史等结党希荣,初欲置他们于死地,后来罚他们到西北军前效力(王淡以年老命其子往代)。

不难看出,允礽自二次被废之后,复立已经无望,此后康熙诸子虽也同允礽有一定矛盾,然而是各自谋取储位,不是夺嫡的性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贝勒   噶尔   太子   康熙   皇储   诸子   皇太子   大臣   皇帝   地位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