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多年,为何普通话还说不好?香港父母为何独尊英语?


香港“两文三语”政策不断更新落实在孩童教育上

自 1997 年香港回归成立特区政府以来,便实行“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口语,至今已 25 年。

“两文三语”的成效如何见仁见智,但从我两个孩子与同学的互动来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即使回归 25 年,普通话仍无法撼动英语地位。

简言之,香港“两文三语”政策不断更新落实在孩童教育上。香港学童自 K1(幼儿园小班)起,已开展有系统英语课程,包含听、说、读、写四层面。升上 K2 的学生,基本上能书写英语字母大小写,并听懂简单句子及掌握部分自然发音法(Phonics),而普通话仍在鸭子听雷阶段。“两文三语”执行上有如此落差,与香港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文即粤语”,普教中反无市场

首先,香港孩子以粤语为母语的现象,并没有因回归而有所改变,几乎没有人不会说广东话,此现象与台湾、新加坡大相径庭。台湾 1946 年的“国语运动”与新加坡 1979 年的“讲华语运动”,不约而同要整合方言,并高举北京官话(普通话)为唯一指定中文。但香港人的观念,中文就是广东话。我出席家长会时,还听到有同学问我女儿:“为何你爸爸不识中文?”可见直至今日,多半香港人仍认为中文即粤语,而未联想至北京官话。

也因如此,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真的很普通,即使回归后产生不少中港家庭,即父亲香港人、母亲大陆人的组合,下一代的普通话水平仍有待加强。因粤语是外地人融入香港的基本要素,因此除非口音很重,否则你分不出这人是否来自香港。我身边许多的大陆妈妈,都不太跟孩子讲普通话,我想多少也跟在香港讲普通话可能遭受歧视有关。我自己就曾因为讲国语无法与店员沟通而遭白眼,但下次去同一店家直接说起英语,他们反而自觉理亏而道歉,原来英语在香港仍然好用。

香港父母自发的英文意识,让许多孩子一出生就在一个被营造的英语环境下成长

但随着回归日久,2008 年起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语常会”)开始提倡以普通话取代广东话作为中国语文科的主要教学语言,即是“普教中”,让家长能跳脱传统“粤教中”概念而多一个选择。

我居住的荃湾区,就有一个标榜与大陆知名师范大学合作的“普教中”小学,但即使有此光环加持,“普教中”在香港仍难存活,没有市场。根据语常会 2015/16 学年度的调查,短短 8 年内选择普教中的小学与中学比例,分别下跌 27.6% 和 19.9%,“弃普返粤”的现象十分明显。像我孩子读的小学至今从未参与普教中计划,只因校长认为母语很重要。

我会开始研究“普教中”起因于儿子学业跟不上,尤其是中文,因此萌生了若转学至“普教中”学校,儿子会不会容易一点的想法。同样问题发生在香港家长身上则完全相反,继而造就了弃普返粤的普遍现象。因对一个母语为粤语的孩子而言,他们学中文没有我们的注音符号、也缺乏任何拼音系统,所以一上小学直接面对大量国字,发音得靠记忆,上手本就困难;如果再读“普教中”学校,等于还要再学一个语言及汉语拼音,无形加重的孩子学业,这就是“普教中”越发难产的根本原因。

“英文强才是王道”,父母不惜血本栽培

但英文就不一样了!现在香港学龄孩童的父母多半出生于九七之前,仍是英殖民时代,他们的升学经验告诉自己,英文强才是王道。父母自发的英文意识,让许多孩子一出生就在一个被营造的英语环境下成长。我身边有些许父母在孩子出生时,花大钱购买迪士尼全套的英语教材,让孩子从婴儿时期就浸泡在英语环境中。

其次,香港父母多半是双薪家庭,需要仰赖外籍女佣照顾孩子,因此许多香港孩童在女佣的照顾下,形塑了第二母语──菲式英语。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统计,2010 年代香港家庭聘僱外佣比例高达 30%,屏除疫情,外佣在港人口更是每年攀升。香港入境处资料显示,外佣人口已从 2005 年的 22 万人,飙升至 2019 年疫情前最高峰将近 40 万人,其中 55% 为菲律宾籍。

不仅如此,香港小孩英语好的另一原因是教材偏难。香港小学的英语教材选自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小六生的英语程度大约相当于台湾高一生。我四年级的女儿正在学助动词 Shoud、Would、Could 的用法,大约是台湾国二程度。即便如此,恨铁不成钢的香港家长还会另外帮孩子报名剑桥英语考试,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英国的英语教学系统更正宗。对比上述提及的“普教中”政策,家长完全不嫌麻烦,也不觉得会加重孩子负担,而是协助他们提升竞争力。

除此之外,香港小学还有另一种学习系统可选择,就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英文小学,简称英小。一些“直资英小”,就是不受教育局课纲硬性规定的学校,更是香港父母眼中的廉价国际学校,十分抢手。到了中学,小六学童根据呈分试(类似新加坡小六会考或台湾古早的初中联考)将成绩分为 Band1-3 等 3 种等级。以英语为教学媒介的中学几乎都在 Band1,也就是说只有高材生才能入英语中学。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也不难明白香港父母“重英轻普”的想法了。

香港学龄孩子一踏入小学,就要面对两个巨人——中文与英文

从高压的香港模式,反思台湾政策

总而言之,香港学龄孩子一踏入小学,就要面对两大巨人──中文与英文。幼儿园与学龄前家长为了帮助孩子衔接小一生活,很有默契的在 K3 就先教小一教材,让他们打打底,因此香港幼稚园大班学生压力山大,几乎窒息。

K3 中英文有多难?我的两个孩子当年就读一所标榜快乐学习的幼儿园,但因为家长普遍反映教材过于简单,担心无法衔接小一而不断投诉,最后这所幼儿园调整课纲,稍微接近香港一般幼儿园的难度。结果我不到 7 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学写类似“鸡、鸭、鹅”等超过 15 划的生字,以及一些像是友爱、乌龟、亲情等词语,专挑笔划多的教。

英文也不遑多让,umbrella、elephant 这种很长的单字屡见不鲜。我曾与一位香港妈妈谈天,我问她如果小一教材对一个 7 岁孩童已如此困难,为何还要逼迫他们 6 岁就要学会?这位妈妈使了一个认同又无奈的眼神说:“这就是香港的教育环境,等孩子上了小学,每月的中英文默书更是极大挑战。更何况如果要申请英小还要预备面试,用英语自我介绍并回答问题。”这就是香港大班学生的生活。

我的孩子也常常问我,小学时功课多又难吗?我总是笑着回答:“爸爸那年代小学都半天课,而且没有英文,只要学好中文就好了。”女儿听完总是投以羡慕的眼神。我内心知道,女儿将来中文不一定比我差,但英文铁定比我好。

若你问我对双语教育的看法,我认为母语优先、英语并行,但教材无需太难,免得双重压力。我在新加坡居住十多年,我看到新加坡就是母语基础没打好就加入英文,所以真正的“双语通”并不多。香港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都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比起中文更偏重英文,台湾若要走双语教育,势必会打压现行的中文教学政策。新加坡政府选择与国际接轨放弃了母语,香港即使回归 25 年也无法跳脱旧有思维模式,那台湾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英语   香港   粤语   新加坡   英文   母语   台湾   中文   普通话   多年   不好   父母   孩子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