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庚院士:标准与科技创新二者互为支撑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2023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标准化专题平行论坛。5月28日,标准化与创新发展论坛举办,围绕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模式,本次论坛亮出了鲜明观点。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中国标准2035”系列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组长赵宪庚在论坛上表示,标准与科技创新二者互为支撑、互动发展,标准是科技成果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创新是标准发展的动力,对提升标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中国标准2035”系列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组长赵宪庚在论坛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中国工程院牵头开展了中国标准2035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等系列重大咨询研究项目,这些研究一方面为我国制定标准化战略纲领性文件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推动标准化战略的落地实施。

赵宪庚介绍,从国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情况看,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是企业,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引导调控作用。国外在开展相关基础应用研究中,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相结合,主要是由内生驱动,呈现出明显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标准化建设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管理区域规范化,在技术升级、制度创新、组织科学等重要环节,推进成果的标准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整体来看,国外标准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有几个特点,如: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双管齐下,在标准制定前就有专利申请、专利跟踪、商业利益保护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战略安排,以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市场化;注重在新技术领域增强标准影响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机器人、数字化等战略性竞争领域,发达国家积极主动将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5G等高技术领域,以标准为先导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我国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支撑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提出将技术标准战略与人才战略、专利战略列为三大战略并予以推进实施,将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目标,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到重大科技专项安排,标准化工作部署都把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

从法律法规体系看,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从政策规划看,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以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从实施层面看,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部署。我国连续设立标准领域国家科技计划,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提高标准的含金量,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赵宪庚表示,技术标准的形成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创新的过程,而不同的技术创新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科技创新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正在缩短,为技术标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导向。技术标准研制正在逐步嵌入到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科技创新同步,甚至形成引领的趋势愈发明显。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中国工程院   标准   院士   技术标准   技术创新   专利   领域   战略   国家   科技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