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澍:李士群暴毙(2)

李士群自己似乎不应该不知道,至少也应该有所感觉,因为他的处境已经是日益艰危了。可是他不但没有和我谈论过这些事,而且仍然抱持着一分侥幸的乐观。

我既然投注在他身上,自然希望他能够站得住,顶好是比现状更扩大或膨胀一些,这样,我才能在他的遮盖之下做我要做的事。调转头来说,倘若他垮了下去,我再要另起炉灶,可就越发的不容易了。若往坏处想,也许由于他的倒下去而影响到我的立足与安全,这都是难以预料的事。

在当时,我的接触面相当狭窄,听到的、见到的也非常有限。对于李士群已经在走下坡路这回事,除了知道周佛海、罗君强一班人在蓄意打击他之外,其他种种则不甚了了。

情况不明,后来吃了大亏!

约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五六月间,李士群突然通知我随他去辖区内视察防务。因为他事先没有和我谈起过,所以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何在。

我单独一个人从上海先到苏州,在他苏州公馆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随着大队人马出发了。

在众多的随行人员中,绝大部分都不认识,其中,能叫出名字的有:伪江苏省民政厅长张北生、建设厅长陈光中、财政厅长唐惠民、保安司令唐生明,以及伪浙江省警务处长石林森等,而教育厅长袁学易(又单名一个殊字)却不见其人。

提到袁学易,始终有个解不开的谜:此人原是前“上海区”的“通信员”(当时用名为袁筱易,此人出身新闻界)。当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底“上海区”失事时,在文件中已经暴露了袁某的身份,也就是说,袁学易为我方工作的秘密已经泄露了,照说他应该受到牵累才合乎情理,殊不料竟皮毛未损地仍旧当他的教育厅长,这真是咄咄怪事。

依情理判断,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袁学易为“上海区”提供情报并接受报酬,是已经向汪伪备过案的了,更明确地说,就是事先已获得汪伪方面地许可,而所供给地情报是掺了假地。其二,后来证实,袁学易的真实身份原是共产党员,而李士群却又与共产党又某种程度的默契,所以其中的关系相当微妙。

当时,我之所以特别注意袁学易,是出于好奇心理,其实,我又不能当面问问他:“你为什么没出事?”

再一打听,此次袁某未能随同李士群出外视察,是另有“公干”去了。

谜就是谜,且不去说他。不过,像这一类有头无尾的事,在反间活动中并不少见。

回头再记出发视察的事。

我夹在人堆当中,既不像个贵宾,也不算是僚属,好像没有摆处似的,很不自在。

李士群一行,中午抵达镇江。

照原有的行政区划,镇江是江苏省的省会所在的,而此刻,伪江苏省政府的重心完全集中于苏州,所以这个省会有名无实。

在镇江,我也弄不清楚他们在搞什么,糊里糊涂地随大家入席开餐了。饭罢,通传周知,说是要准备搭乘小火轮过江转往江都(扬州)。

轮船,是烧煤的,老旧简陋,最好的位置——舱房,容不下几个人,当然是留给李士群及其左右的,不过,有点儿不大透气。我坐在舱外一条木板凳上,碰巧,唐生明就在我身旁。当我还是“上海区”区长奉命联络他的时候,我们并不认识,初次交谈还是在李士群的牌桌上,可是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单独说话。今天,也就是现在,我不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一定要表明态度。于是我不加思索地和他说:“我们是同学(唐军校四期),这是环境改变不了的历史关系,我们过去是同志(指‘军统局’而言),不知道该不该加以珍惜,现在,我们又是同一命运(在李士群势力下),彼此总要有个照应才好,你说呢?”

唐生明情急不顾地拉开嗓门说:“谁要是变了谁就是王八蛋!”幸亏轮机声和波浪声的交杂,掩住了他的高音量,否则人家听了去岂不是一大笑话,说不定还会惹出麻烦。

我连忙拉住他的手臂摇了摇说:“好、好,等一下我们找个地方再好好谈谈。”

这样,我已经有了个底子。因为数千名武装部队,即便打个七折八扣,多少总是本钱,如果掌握在他手上,那就容易办事了。

船到扬州,各色人等迎接前来。一大群人分作几批,熙攘一阵后,李士群也不知道被弄到哪里去了。有我在内的这一批,则被送到一家不大不小的旅馆里,招待人员说:“请诸位休息,等一会儿再过来请。”

晚上,由地方士绅出面,大摆筵席,宴请的主客,当然是这位出巡的“省主席”了。设宴的地方不是在馆子里,可也不像是人家。

席上,风花雪月,极不正经。酒过三巡,居然有女人上来侍酒,于是,场面大乱。

李士群有没有闹酒的习惯,我不知道,今晚,他的兴致何以像是很高,有人敬酒,大有来者不拒之概。我冷眼旁观,他在故意地速求一醉。

果然,没有终席,他已经不胜酒力,由侍卫等扶掖着先走了。是真的喝醉了吗?我以为颇有疑问。

李去后,大家便狂欢起来了,我人生地疏,一无去处,结果被灌得七荤八素。

醒来讨水喝时,已经是午夜过后。茶房送水刚走出房门,就有人进来劝赌,说是大客厅里正在玩“打罗宋”(抗战后期上海最流行的一种赌博。赌具用扑克牌,入局者四人,可由一人当庄,也可以四个人轮流磨庄。全副52张牌分完,配作三、五、五前后三道,而后按道比大小、分胜负。如果庄家同意,局外人也可以下注,有点儿像“推牌九”一样。至于输蠃,则可大可小。说起为什么‘打罗宋”,这有两种含意,一则是扑克牌也称为“罗宋牌”,一则是上海人把俄国大鼻子叫做“罗宋人”,带有仇视意味)。为什么不去看看热闹?有兴趣也可以消遣消遣。

其实,此时此刻,哪里还有心思消遣,利用机会活动活动听听有什么消息倒是真的。

大厅里同时有两局,每一局都围着好些人,他们玩得正入神,多一个人和少一个人根本引不起注意。结果是大失所望,因为在这种场合听消息,等于是缘木求鱼。

我又想,问问唐老四,他必然有所了解。于是找到刚才招呼过我的那个人,问他“唐司令”现在到哪里去了?那个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散了席就打牌去了。”既然找不到唐老四,那就一筹莫展了。凑近一两个爱说话的人, 虽然有些风言风语,却都没头没脑,也只能当做耳边风,听过算数,毫无用处。时间已经是深更半夜,不赌钱,便睡觉,没有办法好想了。

来一趟扬州,究竟为的是什么,莫名其妙。

回程中,船上、车上,人多嘴杂,闲话可就传开了。我也认为李士群不傻不呆,他无缘无故地走了一趟扬州做什么,当然是必有所为。

这可不是为了好奇,利害攸关,总要弄个明白才成。把点点滴滴相关数据汇集起来加以综合分析,所得的结论是这样的:

首先要有个概念,扬州位居长江北岸,在当时应列为“敏感地带”,因距离新四军的据点——仙女庙只有数十里,太近了。新四军在抗战时期是中共两大武力之一,其实力仅次于八路军。八路军活动于西北,新四军活动于华中。

以上略述环境与背景,下面再追踪李士群扬州之行。

李士群去扬州是计划行为,事先曾作过一番安排。

此行,他不惜劳师动众,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实际上,此行主要关系者只不过少数三五人而已。

镇江,是由苏州到扬州的中继点,所谓视察也者,是在放烟幕弹扰乱视听。

李士群在酒席宴上装醉,是为了他的单独行动找借口。

如何引开一些“闲人”的注意力,他们也想到了,所以用吃喝嫖赌为手段,把他们认为有顾虑的人,身心一体拴住,才好便于行事。

李酒后带着“醉意”来到一处深宅大院,据说是一家富户的别庄,主人避战远走他乡,别庄遂被李氏爪牙所占用。

夜静更阑,一行数人来到别庄。他们是从仙女庙赶来的,还是早就潜伏在扬州的?无从判断。

来者,为首者一人,其余不是随员便是助手。该为首者究竟是谁?也无法判定。不过,由李士群肯于“移樽就教”这一点来看,对方地位不会太低。

他们谈的是什么?我更不知道了。从种种迹象显示,当然与李士群今后的“动向”有关,甚至于牵连到李士群的“立场”。

李士群的扬州之行,也只能记述到这里为止,再多的那都是推断之词了。 此处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李士群和共产党并没有“组织关系”。换句话说,李士群不具共产党党员身份,他是否与共产党有联系,也不得而知。

我回到上海之后,立刻去找老齐,将随同李士群去扬州的所见所闻,都讲给他听了。同时也建议他当做情报数据处理,报回重庆。我也请教于他,今后应如何应付此一情势?老齐的意思是,当做一无所知,是为上策。

在上海,我去法租界金神父路会晤过唐生明。此处是唐生明令兄唐生智的产业,现在由唐生明偕徐来与一位张小姐居住。每逢他从苏州到上海,都来此住上个两三天。

我去,并没有什么避讳,因为事先我已经得到李士群的同意了。至于我和唐生明所谈的内容,那又和李士群所了解的不完全一样。

在多次晤谈中,我问唐生明,在他指挥下的江苏保安部队中,能够切实掌握的,也就是能听他随意调遣、跟他一致行动的有多少人?他约摸了一下告诉我,真能听他的话,叫他们干什么都可以的,顶多只有100人,只能说是一个连中的几个班。如果多下一点儿工夫,往后有可能掌握到一个团的兵力。

谈到装备,他告诉我全部没有重武器,作战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在“清乡运动”中,多半都配属在其他部队中,显不出本身的特性来,大体上说,保安部队是地方团队,当然不能和正规部队相比。基本上最大的缺点是中下级干部的素质太差,而中队长以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成了老油条,耍嘴皮子全有两套,动真格就退缩不前了。

我并没有把最终目的明明白白地告诉唐生明,是怕他大少爷的习性难改, 有时候会激动得沉不住气,一个不小心,说话说溜了嘴而露出破绽来。最后,我们所达成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各中队里,指定一个班为“特种勤务班”, 每班标准人数为12人。这是表面的,是为了避开人们的注意。实际上,在各个“特种勤务班”中遴选三个班为“基干班”,必须分别在三个不同的中队 (连)中,也就是不能在同一个中队选三个班。这是为了将来“出勤务”的调度方便。“基干班”顶好是重新编组,更新装备,这一点当然要视情况而定,原则上总要做到不动声色。此项措施,是一个司令官职权范围以内的事,看起来也是一桩末节小事,所以不必要向李士群提出报告,但也是要瞒过李士群,免得他多心。

规模大、牵涉广的,也必须获得李士群同意的,是保安队的扩大编组、改良装备、调整人事与加强训练。关于扩大编组是否会受到限制和干预,必须事先有个充分的了解,以免行不通。改良装备但求略为汰旧换新, 可是如果日本军方不支持还是办不到,因为买不到较新的武器,而自己又不会造。调整人事的作用在于把一些成事不足的腐朽淘汰掉,再注入一些新血液。

这里所谓的新血液,是指杭州“政治保卫学校”的干部以及新训练出来的学生,至于可否渗入我方人员,唐生明认为需要慎重考虑,他的理由是一旦暴露了身份,就是活生生的证据。至于加强训练的目标,当然是为了作战,不过这又谈何容易,所以我的意思是最起码也要站在那里有个样子,检阅起来像个队伍才成。我心里的话,这种部队用来打仗,等于痴人说梦,因为基本上提不出中心思想为谁而战。为今之计,只要整整齐齐亮出相来可供检阅已足,有一天汪某能来看看那就好了。我和唐生明商酌既定,就一起去找李士群作最后决记。原则上,李对于我们所提的保安队四大革新,表示同意。不过,其中他有些补充与修正。

李的意思是:保安队的人数多寡,原无限制,只在养得起与养不起,就目前江苏省的财政收支而言,扩充名额到五六千人并无太大的问题,受制的倒是稍为像样的武器装备,这必须仰赖于日本人。可是自从晴气中佐调走了之后, 交涉起来非常吃力。

李对于加强训练一事,不主张把训练基地设于苏州,而且坚持一定要摆在江北对岸的镇江。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他此次的扬州之行,当与此一主张有连带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顶好   保安队   镇江   勤务   扬州   海区   苏州   厅长   上海   部队   李士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