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红色记忆:漳浦事件与闽南红三团重建


漳浦清泉岩(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漳州市》)

1937年7月16日,奉蒋介石密令的粤军一五七师,以点名发饷和整训为名,诱骗已编为福建省保安独立大队的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到漳浦体育场集合。保安独立大队近千人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进入体育场,进入了国民党驻军的重兵包围中。一五七师第四七一旅参谋主任陈英杰,以保安独立大队刚下山不懂战术、要先训练一个时期为借口,要保安独立大队上缴武器。广大红军指战员见此情形,怒不可遏,个个义愤填膺。副大队长卢胜、参谋长王胜等示意大队长何鸣组织武装反抗。有的战士当场将国民党发的衣服、帽子撕得粉碎,更多的战士则是打开枪栓,压上子弹,准备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一场流血与屠杀事件一触即发。面对这一突发事件,何鸣首先是向国民党提出抗议,指责一五七师破坏合作抗日的卑劣行径。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近千名红军游击队员流血牺牲,保存这批闽粤边的游击健儿,何鸣决定说服部队把枪放下,等候党中央的处理。就这样,在场的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和抗日义勇军近千名指战员,被全部解除武装,缴去长枪315支、驳壳枪228支、冲锋枪30余支、轻机枪5挺、自动步枪3支、子弹10多万发,这就是国民党当局在抗战初期一手制造的漳浦事件。漳浦事件发生后,闽粤边特委为妥善解决漳浦事件进行多方奔走呼号,使漳浦事件的真相迅速大白于天下。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漳浦事件,为漳浦事件的妥善解决做了大量工作。从8月底至10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不断向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发电,告诫警惕此类事件的发生,并把解决漳浦事件作为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集中的一个重要条件,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交涉。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各地的党组织都相继在党内和对外刊物上发表宣言、文章,将漳浦事件详情公布于世,抗议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破坏抗战的罪行,揭露他们制造摩擦、挑动内战的阴谋。经过党中央和闽粤边地方党组织多方交涉,据理力争,排除反动当局的重重干扰,终于迫使国民党南京政府同意将何鸣部人枪归还。1938年初,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归还300多支枪,被拘押的人员大部遣散回原籍。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漳浦事件,妄图消灭闽粤边红军游击队。但有着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革命意志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并没有因漳浦事件的挫折而屈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漳浦事件发生的当天下午,卢胜、王胜等趁一五七师戒备不严之机,秘密商议潜出县城,重建武装。是夜,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卢胜、王胜组织林长兴、陈高顺、欧育超、林少克等一批红军骨干首先潜出监禁地——漳浦县城孔庙,经城关到了下布。随后,其他战士们亦陆续分批冲出来,先后有100多人到达清泉岩集中。次日,何浚、朱曼平等特委领导在漳浦清泉岩召开紧急会议,将冲出来的100多名指战员进行整编,重建红三团,卢胜为团长兼政委,王胜为参谋长,下编第一连,并建立党支部。为了尽快设法解决部队的给养和装备,并让群众知道红军还在,特委决定红三团兵分五路,分别到尪仔石山、乌山、梁山、狮头山、大芹山等地活动,然后集中于平和、乌山,发动群众,扩大队伍。

人民群众欣闻红三团重建,大力支援,积极捐款,并送子参军。在乌山红军伤兵站工作的女党员、50多岁的李梨英,细心照料伤病员,使20多名伤兵在短期内伤愈归队。9月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谭震林、邱金声率一个加强排在王胜的引领下,来到闽南游击区,协助闽粤边特委重振武装。至10月间,红三团已恢复和发展到200多人。之后,特委将红三团改称为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闽抗三支队)。至1937年底,闽抗三支队发展到300余人。

红三团的重建,再一次证明了中共闽粤边特委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是一支压不倒、打不散的人民军队,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彻底消灭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的妄想再次破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漳浦   党中央   特委   南军   顽固派   漳州   事件   指战员   闽南   政委   游击队   党组织   支队   红军   国民党   大队   保安   红色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