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姐唯一的儿子,如今定居美国,声称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一半

文 |晨语初听

编辑 | 史记新说

在很多人眼中,女性都是柔弱且胆小的,但是我国女性烈士并不少,江竹筠就是其中一位。

很多人可能对江竹筠这个名字感到十分陌生,但说到她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可能就会觉得十分熟悉了,其实江竹筠就是江姐。

江姐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临终前她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而他的儿子如今定居美国,声称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一半。

那么江姐遗书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她的儿子为何说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了一半呢?

江家有女唤竹君

江姐原名江竹筠,被人们称为江姐,并不是因为其年纪很大,事实上江姐在就义时,年仅29岁,那么她为何被称为江姐,又为何会就义呢?

1920年,江姐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名叫江上林,母亲名叫李舜华,父亲为江姐取名为江竹君。其父亲在一家轮船公司任职,但是十分散漫,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而其母亲性格较为刚强。

一刚一强自然是很难和谐相处,既然不能共处,那就不如分开,因此,在江竹君8岁时,其母亲李舜华就带上江姐前往重庆投奔她的兄弟。

由于江竹君的父亲不上进,因此家庭情况一直不是很好,直到10岁那年,江竹君才得以入小学读书。然而不到半年,江竹君就又辍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江竹君入学几个月后,她父亲任职的轮船公司就破产了,他的父亲也就闲赋在家了。大概是受下岗打击太大,他很快就病倒了,不久后直接就病逝了。

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江竹君的学业难以继续,于是就被迫辍学了。当时小小的江竹君跟随妈妈去了一个袜子厂当起了童工。

江竹君身体比较矮小,身高还不足制袜机器,好在老板没有嫌弃,而是给她提供了一个特制的高脚凳。江竹君每天就站上这个高脚凳操作。

尽管只是个小孩子,但是她没有因此得到厚待,反而因为工作效率问题需要延长上班时间。因此,江竹君每天需要工作长达12小时,这让原本就弱小的她更加虚弱。

一次偶然的机会,江竹君的三舅找到了其母亲李舜华,看到自己妹妹的近况,三舅李义铭也是十分伤感,但是对于其金钱上的支持,李舜华都婉拒了。

最后李义铭想到自己与私立重庆孤儿院的创办者刘子如先生交往甚密,且曾担任过这所孤儿院的院长和董事,于是他就提出要将江竹君送进这所孤儿院读小学。

李舜华回想起江竹君站在高脚凳上工作的身影,不免产生苦了自己不能苦孩子的想法,于是就欣然同意了。

在刘子如先生的帮助下,他们以“无父为孤”的理由将江竹君送进了私立重庆孤儿院免费读小学。有过辍学经历的江竹君十分珍惜这次重新入学的机会。

进入小学后,江竹君十分刻苦,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私立重庆孤儿院实行的是升降级的教育形式。

私立重庆孤儿院每年会举行三次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决定是升学还是降级,而江竹君十分聪慧,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升级,因此她很快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

在私立重庆孤儿院的日子里,江竹君十分爱读书,在孤儿院中有一棵大树。她没课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树杈上坐着看书,还带动了其它同学一起加入看书的行列。

在小学五年级时,江竹君已经不再满足教师教的书本了,经常会去老师或是同学那里借阅其它书籍,因此她的阅读量十分大。

那么热爱文学的江竹君,又是何时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了一起呢?她入党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竹君悲惨变竹筠

在私立重庆孤儿院时,江竹君经常去到一位姓丁的老师那里借阅书籍,因此经常会与丁老师交流一些学习的心得。而丁老师是一位十分正直的人,他对于党十分忠诚。

丁老师时常会给江竹君讲述一些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中的故事,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讲到八国联军侵华,从火烧圆明园讲到九一八事变。

在丁老师的影响下,江竹君产生了极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外国侵略者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她从此立下了目标,此生要为真理和中华民族奉献一生。

1935年的初冬,江竹君目睹了丁老师被中央军队以与共产党有联系为由逮捕,这让江竹君对当时的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从此,江竹君学习更加刻苦,在1939年时顺利考上了重庆的中国公学,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来江竹君是想要前往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延安的,但是党却要求她留在较为熟悉的重庆,做好重庆地区的联络工作。

为了进一步隐藏好身份,方便从事联络工作,党提出希望江竹君能从事会计行业。江竹君深知党员的第一要务就是服从党的安排。

于是她于1940考入了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并于同年成为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而在次年她再次考入了中华职业学校并留校工作,负责发展新的党员。

在1943年,年仅23岁的江竹君遇到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而二人的缘分却是从“假扮夫妻”开始的,那么他们为何要假扮夫妻呢?

她的“假丈夫”就是当时地下党重庆市第一委员彭咏梧,为了方便彭咏梧的工作,党安排江竹君给其做助手,并以“夫妻”的名义“住”在一起,而他们的住所其实就是一个党组织的秘密联系地。

在这之后,江竹君又经过党组织的安排进入了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继续执行党的秘密工作。彭咏梧比江竹君年长5岁,在职位上属于江竹君的上级。

正因为如此,彭咏梧对江竹君比较照顾,时常感叹她一个小女子身上却透露着坚韧不拔,对她颇为赞赏。而江竹君感念彭咏梧的关心与体贴,日子一久,这对“假夫妻”竟生出了真情愫。

于是,在1945年时,两人经党组织批准正式成为夫妻,一起留在了重庆继续党的工作,而江竹君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被人们称为江姐的。

结婚后的二人十分甜蜜,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生孩子时,江姐为了以后更加方便从事工作,于是在进行剖宫产时一起连带做了绝育手术。

江姐经过难产生下了儿子彭云,但是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江姐将儿子托付给自己的亲戚照顾,在分别那天,江姐还与儿子和丈夫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而然这张全家福竟成了离别照。

就在一年后,江姐就哭着找上了自己的亲戚,痛苦流涕地问到,孩子是否会记住自己2岁时的事情?一开始亲戚还以为是江姐放不下孩子要将其带走。

经过一番安抚后,江姐才说道,原来她的丈夫彭咏梧不幸牺牲了,她抱着亲戚问道:“云儿会记得他爸爸的吧?会的吧?”

但是哭泣完后,江姐强撑起身子,拜托亲戚照顾好彭云,自己则要去继续彭咏梧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亲戚本想阻拦,却还是拗不过内心坚定的江姐。

然而,仅在半年后,江姐就由于叛徒出卖而被逮捕,关进了重庆的渣滓洞监狱。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共产党恨之入骨,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上,对同胞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江姐遭受了国民党的各种酷刑,包括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但是对于这些,江姐没有一丝的胆怯。

在入狱时,江姐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和一些工作,在填写名字时特意给自己取了个名字江竹筠,与真名同音却不同字。

其实从踏进监狱的那一刻,江姐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了,但是始终心存一丝幻想,因为外面有自己放不下的儿子彭云。

在关押了一年后,江姐内心更为透彻了,她不再幻想着出狱,而是想着要给儿子留下遗言。然而当时监狱内监管极严,想要笔根本是天方夜谭。

经过一番思考后,江姐终于想到了写遗书的方式,并成功将其传递了出去,那么江姐是用什么写的遗书又是怎么传出去的呢?

狱中巧留托孤信

在几次申请用笔失败后,江姐想到了一个妙招。她将狱中用的竹筷一端磨尖,然后将自己所用的棉絮取了一些烧化,用水搅匀成为了墨水。

随后江姐就蘸“墨”在草纸上书写了一封信,留给其表弟谭竹安。写好后,江姐说通了一个看守,让其拿信与谭竹安要好处。

在看到信中没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后,看守终于答应了,于是这封信成功地送到了谭竹安手上。收到这封信的谭竹安感慨万分。

没想到江姐在丈夫和自己都要为党牺牲的情况下,丝毫没有过后悔,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父母学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尽管信中的江姐似乎还在期待再见,但是很不幸,在1949年11月14日这天,她还是牺牲在了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

那么在江姐死后,她的独子彭云是否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呢?面对这个问题,彭云声称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了一半。那么他究竟完成了哪一半呢?

其实江姐的丈夫彭咏梧之前有一个原配妻子,她没有怨恨丈夫对自己的抛弃,而是被江姐和彭咏梧所感动,深感敬佩,因此她与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共同抚养了彭云。

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党也退据了台湾,因此彭云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而彭云也深知自己的父母是革命烈士,自己的一举一动被很多人所关注,所以上学期间的彭云也十分努力,顺利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大学期间他也十分刻苦,最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生。

在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后,他又以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前往美国深造,攻读博士。为了进一步地学习,彭云选择了留在美国,如今更是已经定居美国。

很多人对彭云定居美国的行为十分不解,不能接受一个革命烈士的后代没有选择留在国内报效中国。对于这个问题,彭云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彭云表示自己已经过了回国的时机,去往美国时,他觉得美国比当时的国内要更加发达,于是想学有所成再回国,但是没有想到就在他学习的那几年,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致使他想回来又觉得没有什么能力报效祖国,等有能力时却已经老了,他的言论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彭云认为自己完成了母亲一半的遗愿,那就是踏上了父母的足迹,但是另一半报效祖国却没有做到。但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彭云的儿子名为彭壮壮,他继承了家族的良好基因,18岁考入哈佛大学,但是他没有和父亲一样定居美国,而是在博士毕业后回到了中国。

彭云在听到儿子的想法后,并没有阻拦,反而十分支持,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报效祖国,完成自己以及母亲的遗愿。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还有很多的烈士故事,比如董存瑞炸碉堡、9岁烈士小萝卜头等,他们的勇敢与忠诚,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铭记这些烈士们的付出,传承他们的精神,将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遗愿   美国   烈士   脚凳   儿子   母亲   孤儿院   重庆   私立   中国   亲戚   丈夫   父亲   老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