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探索Ti-Al基微孔材料的成孔机理和控孔

文|章仕仁

编辑|章仕仁

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生产金属基或陶瓷基过滤器对造孔剂、发泡剂、原料形状、粒度以及成型与烧结工艺等的要求都很高,且制备微孔较难、生产周期长、能耗多、成本高。

用常规的熔炼法几乎无法制造出通透微孔材料,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利用元素粉末间的化学自放热反应产生的高温,在几秒或几十秒钟内即可完成材料的合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合成中的化学能,节约能源。

在SHS过程中,利用低熔点产物的熔化、外流及冲刷等作用,辅以其它手段可以制造出微孔过滤材料。

TiAl合金具有密度低、熔点高,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温强度,较好的抗蠕变和抗氧化性能,被看作是最有前途的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中轻型高温结构材料之一。

另外,由于TiAl与某些催化剂相容性较好,易于涂覆,因此TiAl亦应是制造用于治理大气污染,过滤净化分离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有害气体和液体的过滤器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

我们以Ti,Al,Fe 为原料,采SHS研制具有孔隙可控,尺寸稳定的微孔材料,研究了该系统的SHS问题、影响孔径尺寸及孔隙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成孔机理、控孔途径等。

实验方法

主要原材料有: 纯度为99%,平均粒度为74 u的铝粉; 纯度为99.5%,平均粒度为74m的钦粉; 纯度为98.5%,平均粒度为44um的铁粉。

按(Ti-48A1-0.05稀)-w Fe(其中w =0,0.1,0.2,0.3,0.4,0.5,0.6,0.7)的成分配比(TiAl,稀土的量按摩尔分数,w为质量分数)称取原料,经充分混匀后在2 MPa下压制成d 50mm x7mm的圆坯,圆坯在特制的反应装置(见图1)中进行热爆实验。

在实验中采用高温装炉的方法,即:先将电炉加热到900C,然后将通有N2保护气氛的反应装置装入炉中进行热爆反应,用XWT-264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全程监测热爆过程,用 R/TG-DTADSC 型综合热分析仪进行DTA分析。

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试样的相成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排水法测定试样的孔隙率,用STZ直读式透气性测定仪测定试样的透气性,其值用透气系数K表示:

K = Qh /(Fpt )

式中Q为通过试样的空气量(cm ),h为试样的高度(cm),F为试样的截面积( cm' ),p为试样前后的压力差(98.06 Pa),t为通气时间(min)。

热爆曲线分析

图2所示是试样(w(Fe) = 0.5)的热爆曲线,由图2可知,试样于高温入炉后,在最初的975 s内试样急剧升温,最高升温速率可达36 C/min,平均升温速率30 C/min;温度升至500C 之后,试样开始缓慢升温,在562.5 s内仅升温60 C,平均升温速率为6.4C/min。

当总时间达1537.5s时,曲线出现一尖锐的放热峰,试样开始热爆,温度瞬间达到峰值1360 C,而后立刻降到780C,在此之后的262.5 s内温度又降到660 C,平均降温速率为22.8C/min。

由于试样最初的温度为室温,而炉膛的温度为900℃,两者之间的温差很大,所以试样急剧升温。

当试样达到400~500C时,温差减小,升温变得缓慢,在500~560 C 时曲线斜率几乎为零。在560C发生热爆。

热爆后由于燃烧波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蔓延过整个试样,所以反应很快结束,反应结束后,由于此样含Fe量较多(w =0.5)具有一定的吸热作用,所以导致试样温度降低,由热爆峰值1360C迅速降至780C而后又降到660 C。

合成材料的孔隙

图3所示是合成材料的孔隙率随Fe含量的变化规律曲线,由图3可知,当Fe含量为0 时,合成材料的孔隙率很小,随Fe含量的增加,合成材料的孔隙率增加,当Fe含量为0.7时,合成材料的孔隙率达55%。

由合成试样的外观照片(图4)可知,当Fe含量小于50%时,合成后的试样保持外形不变,当Fe含量大于50%时,合成后的试样的外形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或发生轴向翘曲变形,因此,当Fe含量为 50% 时为最佳值,此时试样的外形保持不变且孔隙率已达54%。

图5所示是合成材料的透气系数随 Fe含量的变化规律曲线,由图5可知,合成材料的透气系数随 Fe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孔隙率随Fe含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当Fe含量小于10%时,试样的透气系数几乎为零,当Fe含量大于10%时,试样的透气系数随 Fe 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大,当 Fe 含量达到50%时,试样的透气系数已达到较高水平。

说明当Fe含量达到 50%(w(Fe)=0.5时,试样孔隙的通透率比较高。

图6是试样(w(Fe)= 0.5的X射线衍射图,由图6可知,试样是由TiAl相和TiAl相以及少量的FeA1相和Fe相组成。

此样原料中含Fe量较多试样中的Fe相含量理应较多,但由于Fe和AI在烧结过程中反应生成 FeAl而消耗大部,FeAl相的熔点1250C,而本试验的热爆峰值为1360 C(见图2),因此大多数 FeAl 又在热爆过程中熔化掉,试样中的FeA1相和Fe相均较少。

图7是试样(w(Fe)=0.5)的显微组织照片,由图7可知,显微组织与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其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或细棒状a,(Ti;AI)和 y(TiAD两相组成,a相均匀地分布在 y 相中图8是试样的低倍放大照片,由图8可见,试样中的孔隙多数呈不规则的圆形、哑铃形和三星形,孔隙的大小在40~150um之间。

微观机理

Semenov 推导出静态条件下的热爆边界判据为:

式中 a 为热交换系数:s 为热交换面积: K为指数因子:V为反应物的体积;q为反应热:为生成物的密度;E 为反应的自由能: T0起始温度。

当满足公式(3)时系统发生热爆。

在常温下,Ti 粉、Fe 粉和 AI粉的混合体并不发生化学反应,当Ti粉、Fe粉和AI粉的混合体被加热到热爆温度时,热力学条件得到满足,反应自发进行,根据计算得到有关反应式的AG如公式(4)~(6)所示:

当T=560 K时,式(4)~(6)均满足 AG<0反应自发进行。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可以满足公式使热爆发生。

图9所示是试样的差热分析曲线,由图9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DTA 曲线上产生3个放热峰,第一个放热峰从560 C左右开始直到600C达到峰值,第二个放热峰值在780C 左右,第三个放热峰值在1050C左右。

FeAl的点火温度为(650~ 920) K,TiAl 的点火温度为993K左右,可见第一个放热峰是生成 FeAl时的放热所致,第二个放热峰是生成TiAl时的放热所致,第三个放热峰是生成 Ti;A1 时的放热所致。

因此,本试验的过程应是Fe与A1首先热爆,使温度提高引起Ti与Al热爆,由于以上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图2的热爆曲线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温度,所以热爆峰应是 3 个放热反应瞬间累积的结果,因此,热爆峰只有一个。

热爆反应过程中,时间是连续的,而反应物的状态是分散的,分为热爆和非热爆两种状态。

如果反应物没有热爆,则认为处于状态 1,如果反应物热爆,则认为处于状态 0,假定反应物从开始加热到热爆是随机的,并且服从参数u的负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为ue-且t>0; 而整个热爆过程亦是随机的,服从参数入的负指数分布。

假定不同配方的反应物从起始到热爆的时间相互独立,记x(t)为在t时刻反应物所处的状态,由于t时刻之后反应物的状况仅与t时刻有关,所以热爆反应是第二种类型的马尔科夫过程,下面求解此马尔科夫过程的转移概率函数,计算结果将由热爆曲线(图2)来验证。

为了列出柯尔莫哥洛夫方程,先确定 qi;,当At 很小时,如果试样在 t 时刻处于热爆状态,而在t + t 时刻处于非热爆状态,那么只要求在(t +At )时间内反应物的热爆。

由上述运算结果可知,在t =300s时热爆概率低,此时试样仅有300C,在t = 900 s,t =1200s时热爆概率较高,此时温度为550C,试样处于热爆反应前的吸热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收热量的增多,热爆反应的概率增大。

在t =1537 s时,反应物的热爆概率为94.6%,反应物即将开始热爆,这与热爆曲线基本吻合。

根据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所建立的热爆反应模型,可以预测不同配下的热爆起始时间,当参选定后,输入不同的时间就会得出不同的概率值,当概率值达到最大时试样开始热爆。

成孔机理

由图8可见,试样中的孔隙多数呈不规则的圆形、哑铃形和三星形,孔隙的大小在40~150m之间。

由图2可知,热爆峰值为1360C,而 Al,Fe,Ti,TiAl,TiAl,FeAl 的熔点分别为660C、1538 C,1668C,1460 C,1600 C,1250C。

FeA1的点火温度为(650~920) K,TiAl和 Ti,AI 的点火温度为993K,由图 2可知,本次试验的热爆温度为560C(833K)。

因此,本试验的过程应该是Fe与 A1首先热爆,使温度提高引起T与 A1热爆,由于 TiAl 和 TiAl 的熔点较高(高于热爆峰值1360C ,而A1 与FeA1 的熔点较低(低于热爆峰值1360摄氏度。

因此可以认为,较小的不规则圆形孔隙(在40 m左右)是在热爆过程中较粗的铝粉熔化后经基体收缩而形成的,较大的哑铃形和三星形孔隙是在热爆过程中,相邻的A1 与AI以及AI与Fe熔化或先生成FeAl再熔化、最后经外流冲刷而形成的。

结论

1)自蔓延高温合成Ti-Al基微孔过滤材料是可行的。

2) 材料孔隙率、透气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原料Fe的含量,孔隙的形状和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料Fe和生成物FeA1的分布和大小。

3) 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可以建立热爆反应模型,预测热爆反应的起始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反应物   成法   材料   孔隙   试样   微孔   熔点   峰值   机理   系数   曲线   高温   含量   温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