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少数民族民居特色 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

来源: 原创稿

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拔地而起的房屋更能传递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

5月22日,走进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田湾河村雷打石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蟹螺乡猛种村传统村落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随着项目建设的一步步推进,群众早日搬新家的美好愿景即将变为现实。

抢工期 助力群众早日搬新房

“听说安置点的重建房屋都会按照藏式风格加现代风格设计修建,这样就能跟草科温泉小镇的整体风貌保持一致,那我们也可以吃上‘旅游饭’了。”田湾河村重建户洪云刚说,如今安置点一天一个样,更让大家安心。

雷打石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是草科乡最大的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共计建设房屋35栋,安置群众110户。目前,雷打石集中安置点已完成房屋修建总工程量的30%,场平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挡墙部分完成总工程量的40%,预计2023年8月底完工。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雷打石集中安置点修建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孤石较多,且坚硬巨大,最大的一个孤石达1000多立方米,相当于10辆运输车大小。为此,施工方一方面增加大型机器,采用机械破除的方式进行孤石破碎;另一方面,在靠近居民房的地方,增加7个班组近30人进行人工静态爆破作业破碎孤石,保证居民和房屋安全。

“我们乡有3个集中安置点需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好好盯紧。”草科乡党委书记陈华伟介绍,在安置点的推进过程中,该乡积极通过召开统规集中安置群众评议大会,采用“自我推荐+民主投票”方式成立自建委3个,按照至少一名乡上联系村领导牵头联系、一名村常职干部直接联系、自建委成员具体负责的三级联动方式,对全乡3个安置点前期挡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等开展全过程监督;同时,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抢进度 稳步推进安置点建设

同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也能在蟹螺乡猛种村传统村落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里看到。

蟹螺乡猛种村传统村落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于今年3月16日开工建设,如今部分房屋已能看到雏形,目前正在进行楼层砌体施工、基础土方回填开挖等工作。

该安置点位于猛种村二组南侧空地处,蟹螺乡北部,距石棉县城35公里。集中安置点规划总用地面积24828.75平方米,规划总户数35户,安置群众132人;将配套建设道路、广场、停车场、强弱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并进行配套绿化、亮化。房屋修建完成后将保持藏式传统村落风貌,屋顶也将继续保留片石装饰。

“截至目前,项目土石开挖量已完成80%,土石方回填完成40%,项目挡墙浇筑完成70%。”蟹螺乡猛种村传统村落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现场负责人叶银建说。

为保证房屋修建质量和安全,蟹螺乡积极动员猛种村成立村民自建委员会,并每天轮班对重建现场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监督检查。

“为了确保建设过程更加顺利,我们乡也组建了自建委,自建委在发现问题后会形成书面资料,向乡上直接反馈。我们会根据他们反馈的情况,到现场进行核实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叶银建说。

除此之外,因县城到集中安置点仅有一条道路,且恰逢G549线建设交通管制,集中安置点材料运输不便,建筑材料无法按时送达成了建设中的最大困难。为此,蟹螺乡在积极协调建设方加大运输力量的同时,采用二次转运的方式进行材料运输,材料从县城到达猛种村3组后更换较小车辆进行转运,最大程度保障材料的运输效率和工程进度。

齐心协力建家园,众志成城解困难。据介绍,蟹螺乡猛种村传统村落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已完成19栋楼房的条基混凝土浇筑,以及10栋楼房的基础砖砌筑施工,预计8月底全部建设完成。(杨尧、吴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草科   挡墙   工程量   建委   民居   村落   少数民族   乡村   群众   传统   特色   现场   方式   房屋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