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发眼中的谢晋:我个性中有“士为知己者死”传统道德观念弱点


马林发


马林发,摄影师。上海人。1947年进文华影业公司当摄影助理,参与《太太万岁》、《夜店》、《我这一辈子》等影片拍摄。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助理。195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修班进修,1957年后任副摄影师、摄影师。先后拍摄《长虹号起义》、《追鱼》(戏曲片)、《斗诗亭》(戏曲片,与任志新合作)、《红日》、《白求恩大夫》(与寇纪文合作)、《难忘的战斗》(与许琦、朱永德合作)、《失去记忆的人》(与应福康合作)、《渡江侦察记》(与许琦合作)、《爱情啊,你姓什么》、《海囚》(与任志新合作)、《张衡》(与任志新合作)等影片十余部。1984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委员、银星假日酒店董事长、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马林发眼中的谢晋:我个性中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弱点


谢晋,我国著名电影导演。他以极强的概括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对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意识。该模式体现在他于“文革”后十年中导演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一系列影片中。“谢晋模式”是对谢的肯定,但模式应发展,不能限制人家突破。


1986年,朱大可对谢晋的批评很尖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那是上世纪80年代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都在反思传统,反思“文化大革命”。 马林发说,大家当时觉得,要对中国传统进行彻底反思。那时第五代已经出来,和他们相比,谢晋的电影就代表了传统。而且大家当时都在追捧第五代,势力比较强。北京这方面,当时影评界的核心人物对上海的评论基本取一个旁观态度。但大家都觉得谢晋的东西是不是更中国?而第五代的更世界?在当年,因为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中国的东西是落后的,而世界的是先进的。大家自动地就把自己放在一种边缘的位置,自我边缘化,觉得西方的就是先进的,一定要学习西方。


马林发说,“其实对谢晋的这场批评,背后是大家怎样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民族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 对于这场批评,谢晋自己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过自己接受了批评,甚至,他表现出一种抵触。“他不是很接受。历次政治运动下来,他对这种大规模的批判心里是有抵触的。而且很多人都会问他,你是不是又被批判了?他认识的外国朋友,都打电话来问他,对他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你看那时的一些记者对他的访谈,有些记者写文章,会说他有抵触情绪,脾气大。这其实不是他对采访的人态度,而是这种批评给他造成的影响和压力。” 但事实上,谢晋自己也在反思历史。1987年的《文汇月刊》上,谢晋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他回忆自己在“文革”中因为被挑去拍《海港》而脱离牛棚时的经历时写道:“当时所表达的感激之情,有我个性中‘士为知己者死’、‘知恩必报’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弱点。但是不仅仅如此,当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正蒙受深重灾难的时候,自己却因个人境遇的某些改变而产生自喜和侥幸。我永远不会原谅自己一生中的这段教训。”

那时,谢晋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和外国电影人交流的活动。1981年,美国电影代表团访问上海,接待人员向美方介绍,这是著名导演谢晋。 美国客人问:“您看过什么美国影片啊?”谢晋说:“过去看过一些40年代的老片子。”美国人又问:“最近看过什么美国片?”谢晋说:“《车队》。”美国人很纳闷:“《车队》是什么片子?” 谢晋一直记得这段故事。在《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一书里,他说自己当时觉得很没面子:“后来我跟几位部长讲,别介绍著名导演了,什么片子也没看过。人家回去当笑话讲。”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上海电影厂那时候压力很大,全国都在轰我们,大家觉得谢晋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时髦的是第五代电影,大家觉得他们才真正让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谢晋自己没有讲,但是电影毕竟是拍给大家看的。”马林发说。 1985年,谢晋应美国电影学会等8个团体邀请,带着自己的10部电影在美国举行回顾展,在美国待了25天。在那里,他问美国电影人,一部电影能够在美国发行,进入主流院线,要有什么条件?美国人回答说,宣传费至少要有1000万美元。 1986年,夏衍在第4次文代会上讲:少则三五年,多则六七年,我国电影就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后来,他又讲,看来我的估计乐观了些,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时间还要长一点。 “谢晋当时作为上影厂的领军人物,大家对他的期望非常大。”马林发说。 1988年,谢晋生气了。他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当时的电影风潮:“拍了百多部娱乐片,哪部电影能产生震撼观众的效果?”


那一年,《末代皇帝》在美国正红,谢晋受了刺激:“《末代皇帝》这部影片的确走向世界了,末代皇帝这个题材是我们中国的。《我的前半生》已经出版很久了,但我们国家没有拍,也不敢拍。我们的驻美大使和驻纽约的领事都来问我这件事:为什么这个题材我们中国不拍,让意大利人、美国人来拍?我回答不出来。我们最好的题材让给外国人拍,自己拍了个《末代皇后》。两部影片同时在巴西参加电影节,他们是哥伦比亚公司发行的,花了好几十万美元,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广告;我们的《末代皇后》,只登了非常小的广告,显得很可怜。”


马林发还说:“谢晋的老师张骏祥人送外号‘法西斯导演’。”谢晋在重庆学话剧时的老师焦菊隐更是有名的爆竹脾气,焦菊隐在排戏,管灯光的谢晋在后台讲话,焦菊隐罚他站在江安城墙下,所以很多人也领教过谢晋发火时的威风凛凛。他耳朵有重听,这也是他脾气随年纪增长的原因。1997香港回归时谢晋交了份大赦提案,委员们反对,笑他说:“你耳朵不好,别人说什么也听不清,刚愎自用。”

纪念一代名导谢晋诞辰100周年:一个真实的谢晋——各界人士眼中的一代名导(25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戏曲片   传统   士为知己者死   末代   美国人   美国   上海   中国   弱点   眼中   观念   批评   道德   影片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