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丢勒的两次意大利之旅带来的艺术感悟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是最早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亲眼经历南 方文艺复兴的北方艺术家之一。第一次意大利之行中,丢勒作为一个南方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学徒,怀着崇拜 之情去考察学习。丢勒寻觅着意大利古代古典,与比例和透视相遇。在对古典题 材画作的模仿中,丢勒通过意大利人的情感语汇和创作准则来理解古代世界,但却隐含着地方性的冷静与反叛。第二次意大利之行是一次平等的交流,丢勒学习 了色彩的技巧,甚至成为比“意大利更意大利”的“征服者”,而丢勒的作品中见出南方与北方文艺复兴更为复杂的关系。

15 世纪至 16 世纪是意大利艺术繁荣鼎盛的时期,一大批耀眼的艺术巨星在 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诞生,这场艺术的变革不断升温,北方的人文主义学者和 艺术家们也早已感受到了热度。前往意大利之前,丢勒一直囿于北方的哥特式传 统,试图抵达经验主义下的永恒,他的艺术感知从一开始便是从具体的直觉现象出发的。

当带着后哥特传统的青年丢勒第一次直面壮美的南方文艺复兴之时,他 不仅在视觉上获得了震撼的冲击,更是面对着丰富百倍十倍的复杂历史文献资料, 各种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他面临着在新旧两种思想之间抉择的巨大考验。两次意大利之行中,他已经完全确信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意大利艺术家们在创作出这些完美的古典人体时必然是依照着某些神秘的法则,因此他们的作品中的人 体形式才会稳定而庄严、和谐而美丽。

在此之前,丢勒曾在德国广泛旅行。中世纪末期的德国意识形态保守僵化, 被宗教深深束缚,缺少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这就导致了丢勒在他走过的许多地方 几乎看不到使他感兴趣的创作。但丢勒的出生地纽伦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 德国第一个与其他国家建立商贸往来的城市。繁荣的商贸交流之中伴随着新兴文 化的传播与交流。伴随着商业往来,文化交流顺势开展。

纽伦堡的富有商人开始关注并投资教堂外的市政建筑,文化设施和人文教育。正因如此,纽伦堡得以成 为当时德国最自由开放也最富有文化气息与南方精神的城市。从南方来的商人们 带回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复制品,丢勒因而有机会结识到了意大利的版 画艺术。这些新颖的绘画风格与自己的国家完全不同,但已经流行了数百年,激 发了丢勒对邻国美术的好奇。

来到了威尼斯之后,因为是第一次来到意大利,丢勒对阳光明媚的南欧大地上发生的一切新鲜事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丢勒在威尼斯期间的画作题材主要是来自模仿原作或取材生活。从丢勒保存至今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虾蟹,一路上的风景,留着胡须和穿着长袍的中东男子,还有美丽的威尼斯妇 女。在刻画威尼斯女性的过程中,丢勒意识到南欧妇女的美丽与他本国妇女的美丽不同。

威尼斯的妇女有着丰腴的身材,健美的体魄,她们的服饰华丽又不失舒适,俗世的欢乐从她们身上满溢出来。而在丢勒故乡的德国妇女又苗条又纤细, 穿着简单的衣服,透露着宗教王国清教徒般的沉闷。在一幅钢笔画中,丢勒将两名分别来自纽伦堡和威尼斯的女子的服饰进行直观的比较。潘诺夫斯基认为这种比较方式和现代美术史的比较使用的是同样的方法。

从对威尼斯风物、居民的刻画和对威尼斯水城习俗的生动描绘,丢勒经历了 南欧与德国的截然不同,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丽与哥特式美术的大相径庭,也 逐渐体味着文艺复兴诞生的精神内涵。 在前往意大利学习之前,丢勒对自己已掌握的造型技巧与对真实的把握度有 着相当的自信,并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在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但这种表现手法使他的画面经常带有一些哥特式的传统弊病:由于过于强调画面中自然主义的 细节,他的画面显得有些过于细碎、僵硬。在接触了解到意大利的美术后,他对 那种简洁而伟大的形式赞赏有加,意大利古典理想美的艺术风格使他心生向往, 因此在意大利之旅中,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用画笔记录下他看到一切新鲜事物, 尽可能地练习着,并学习模仿了很多意大利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

在丢勒个人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全新的契机,就是这次同意大利美术的相遇。在这场意大利之旅中,丢勒创作了大量的素描作品,显示出他对北意 大利画家铜版画艺术的非系统性模仿,例如《酒神祭》《肯塔乌斯罗的战争》《俄 耳甫斯之死》等。这些作品中有着显而易见的模仿痕迹,丢勒自身的绘画样式与 风格尚未凸显,但仍然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要素:人物的裸体表现、群像画、 主题上的异教题材、使用透视技法的构图、有力的线条等等。

在以修加乌阿的艺术为代表的的晚期哥特艺术中,从未见到过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题材与手法。 融合了南欧的造型表现手段之后,丢勒的绘画语言强烈地趋近于一种古典的雄壮。 可以说这种绘画风格的出现对丢勒的整体艺术风格发展是有决定性意义的,意大 利的风格与丢勒自身的艺术个性开始共存。

但很快,在第二次去意大利的时候,丢勒不再直接依赖 于那些他曾醉心临摹过的画作,并以一种北方人特有的秉性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 径。在瓦尔堡看来,后期的丢勒并没有像意大利艺术家那样任由夸张的修辞将自 己带入一种巴洛克式的意乱情迷,他将此前吸收到的能量再度转化,为己所用。

丢勒第二次出发去威尼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逃离在纽伦堡新爆发的瘟疫, 次要原因是版权的问题,因为乔尔乔·瓦萨里在他的《名人传》中提到,丢勒来 威尼斯是为了向艺术家马肯托尼欧·雷蒙迪发起诉讼。他把丢勒的作品翻刻并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是在德国艺术历史第一次围绕保护版权而展开的案例。这些伪造也反过来证明了丢勒受重视的程度,以及他于此时在国际上 的知名度。

在纽伦堡时他因连续不断而疲惫不堪的辛勤工作,厌倦了自己一生的平淡无奇,因此欢呼有机会在阳光明媚的意大利休息。他向好友皮克海默借了一笔钱, 并为他的家庭留下了一笔小小的存款。在纽伦堡和富有的南方地区城市之间,有 着庞大的商业往来和一周一次的邮递业务,许多德国的商人和艺术家当时旅居在 威尼斯。丢勒骑着马到了莱巴赫附近的斯坦因时生病了。为了报答那位照顾他的艺术家,他在房子的墙上画了一幅画。丢勒一到威尼斯,就受到了威尼斯主要艺术家和文人的热情接待和高度尊敬。

意大利对于丢勒来说就是得天独厚的优秀的土壤,第二次意大利之行中他对 文艺复兴风格表现手法的掌握越发炉火纯青,即使来自北欧,在很多南欧画家的 眼中他甚至比意大利人趋近于达到文艺复兴之美的巅峰。如潘诺夫斯基所言,丢 勒可以说是成为了一名“征服者”。

在当时,丢勒已经因为创作《启示录》版画组画而闻名遐迩,在意大利的博 洛尼亚,他受到意大利艺术家的热烈欢迎,他们将他比作“新的阿佩莱斯” 26。 当时博洛尼亚的人们不余遗力地称赞丢勒,甚至认为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画家, 他们还开着这样的玩笑,宣称见过丢勒的人已经得到了圆满,可以快乐地死去了。 许许多多的人文主义学者主动与丢勒交游,并对他大加赞美,写下的文字中有着 不加掩饰的高度欣赏。

在第二次次意大利之行中,丢勒的心态、身份与经历都与第一次时完全不同。 他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德国画家,过去的八年里,丢勒从初出茅庐的年轻画家 成长成了有着高超技巧的绘画大师,不单单是技巧上,他的思想中也逐渐成熟。

第二次意大利之旅期间,丢勒写给皮克海默的书信中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我已经不再醉心于 11 年前我喜欢的一切。”书信中这句话既可能指一种不能再深深认同的艺术技巧,或是指年轻的丢勒在首次意大利旅行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意大利风格。从一个普通的北方画师到南北方都闻名遐迩的艺术巨匠,成熟的不仅是越发精湛的画技,还有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现世宗教与平民生活有了更多的关注与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意大利   南欧   纽伦堡   艺术   德国   文艺复兴   威尼斯   艺术家   古典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