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歌德诗歌《幸福的渴望》要光明就不怕流血牺牲

评读诗歌

原文

幸福的渴望

文/歌德


别告诉他人,只告诉智者,

因为众人会热讽冷嘲:

我要赞美那样的生灵,

它渴望在火焰中死掉。


在爱之夜的清凉里,

你被创造,你也创造,

当静静的烛火吐放光明,

你又被奇异的感觉袭扰。


你不愿继续被包裹在

那黑暗的阴影内,

新的渴望吸引着你

去完成高一级的交配。


你全然不惧路途遥远,

翩翩飞来,如醉如痴。

渴求光明的飞蛾啊,

你终于被火焰吞噬。


什么时候你还不解

这“死与变”的道理,

你就只是个忧郁的过客,

在这黑暗的尘世。

赏析

老规矩,先来认识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歌德享誉世界的是他的小说,而并非诗歌,但是他的诗歌也同样精彩。这首《幸福的渴望》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正是他思想的体现。下面一起来读一读。

第一节,诗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智者和众人的区别,众人对那些渴望在火焰中死掉的人进行热讽冷嘲,而作者偏偏要赞美他们,诗人赞美的是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但是在众人看来,这是愚蠢的,不值得的,惧怕的,这是本能人性的体现,但是那些勇士超越本能,超越人性,诗人用生灵来定义,本生是一种敬慕和肯定。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这些生灵躯体消散,但精神永存。特别想说下“只告诉智者”,是因为智者有超拔的思想,不同常人,所以现在总有人劝说“不与SB论长短”,这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节,诗人指出,在爱的氛围里,你会被感化,成为一个新的自己,而后,你会去影响他人,这种创造的延续,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在黑夜,沉静下来的你,能从烛火的光芒中感受到神奇的力量。诗人在此,强调光明的作用非同一般,它能给人指引,因为这样的认识,才引发了下文中的觉醒。

第三节,受到光明沐浴的你,开始了反抗,要逃离黑暗,内心有了新的渴望,不断激发斗志,“去完成高一级的交配”暗指孕育一个崭新的自己,要超越现有的自己,就要跳出现在的环境,更换新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所谓自我革命。

第四节,诗人强调了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光明,不惧路途遥远,达到疯狂的地步,为了光明,有了飞蛾扑火的决心和勇气。革命,从来都有流血牺牲,这种即使自我毁灭,也要光明的精神,是诗人所赞扬的。

第五节,诗人用反问的方式阐述牺牲与变革的的关系,为了革新,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特别是在这个黑暗的残酷的现实世界,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你就是个路人,光明不会降临到你头上,快乐也与你无缘,你只能郁郁寡欢的活着。

全诗没有一处提到幸福二字,却处处体现出对幸福的渴望,从第一节到第五节,分别展示了幸福的生灵、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吸引、幸福的追求、幸福的真理。不断深化的内涵,让读者也跟着蜕变。歌德曾经在弥留之际,说出这样的遗言:“给我更多的灯吧!”可见诗人达观的精神,希望有更多的光明,是诗人对幸福渴望的一种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歌德   光明   诗歌   魏玛   幸福   德国   生灵   智者   诗人   牺牲   黑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