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一场改变亚洲格局的变革-明治维新,到底改了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众所周知,日本在古代照抄中国作业的次数非常多,涵盖的领域也相当广泛,从政治制度到民间习俗,以及房屋建造样式,许多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影子,直到现在,还可以窥见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但在近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曾受到过西方的文化冲击,这些冲击将两个国家带向了不同的方向。

日本也从总学习中国转变成了总学习西方,或许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什么对它有利,它就学什么,然后利用所学,赌国运似的侵略别的国家。当然,结果是自己想要冲出岛国几千年,依旧还在岛上蹲着。

明治时期——变革前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现代史中的一件大事,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转折,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国力衰弱,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日增。此次维新中的一大举措便是重构了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地方和中央是什么样的呢?

江户时代正是幕府统治时期,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幕府,成为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建立后,掌控着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其余全部分封给二百多个大名,并由各个大名进行独立管理,这种体制被称为幕藩体制。

各藩藩主(大名)在藩内权力极大,甚至各藩的领地收入都不需要上交,可以说,藩主(大名)就是自己所在领地里的土皇帝。藩主(大名)之上便是将军,也就是德川家康所坐的位置。

将军为了确保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削弱大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主要手段有“参觐交代”,大名之间不能私自交往,各个藩的城垣修葺必须提前上报等。

大名们要管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对藩内农民的统治。让他们上缴年供,有什么垒墙、修葺、徭役的事情,通知一下,农民们出人出力气,把活干了把年供缴了,而大名们要做的事情是保护藩内农民。

一般来说,江户时代幕藩领主对其领地农民的统治,是通过包括“庄屋”在内的“村方三役”进行控制的。

村方三役指的是庄屋,3到5个“年寄”2到3个“百姓代”然而村方三役并不是“藩”的下级机关,而是村民选出的“村”的代表,庄屋(或名主)按照藩的命令,收集年贡,动员村民从事藩的土木事业。但是,具体决定每个居民具体的年贡和劳役量的是村民的“寄合”。“庄屋”则是把藩的命令传达给村民,并落实寄合决定的事情。

层层传达,级级上报,各层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分配下来的任务。幕末时期,很多庄屋都是在村民中交替选出,并从村里生产的大米中获得一定数量的“给米”作为薪资,当然要成为“庄屋”也有必要获得藩的认可。

而“年寄”担当着协助庄屋的任务,但作为居民的代表,也背负着监督庄屋的职责。承担着三角形稳定关系中的第三方。另一个百姓代是纯粹的村民代表,监视庄屋的工作情况,当然,这不是为了谋求藩的利益而进行的监督,而是为了保护村民的利益,因此,百姓代是没有“给米”的。

藩一般不会直接干预村民们生活,它对接的是“村”,所以藩几乎不考虑村民的个人生活,村民生活的道路,桥梁,渠道等必须由村来整修,维持村庄治安也是村子内部的事情,不过在洪水泛滥,多个村庄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藩会率先进行修缮,但是,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村民的生产生活,不如说是为了保护田地,获取年贡。

不过如果是小规模的受灾,则会把善后工作交给受灾的村子,如此一来,村内土木工程的经费,治安维持等问题就会在村民聚集的总集会上进行审议决定。也就是大事儿藩说话,小事村做主。

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由于藩主(大名)等上层人物肯定是不干活的,对于下面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而年供这东西通常也是越多越好,那么向下压派任务就不会考虑那么多,通常会超负荷一点,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村很明白藩的指令经常是有点离谱的,但又不能不完成,毕竟不能藩每次说什么,村全都反对或者当听不见,所以,一般来说整个村子里都有对藩保密的“隐田”,如此便巧妙地缓和了藩的命令。

村在中间作为调停者和传达者,在藩的命令实属离谱且损害村的秩序和权益的情况下,村里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抵抗,使法令虚设。可见在江户时代幕府对底层的统治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对于农民并没有彻底的统治到位。

明治时期——变革时

明治维新初期,为了巩固新政府的统治,加快实现中央集权,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改革,进程走的很快。

1871年7月,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江户时代的二百多个藩被划分为3府302个县。要说日本整体面积就37.8万平方公里,还是带上了一堆岛屿算的,面积不大,分的县倒是不少。

同年,政府制定官职制,并于年底发布县治条例,在地方设令及权令,以负责各地人民的户籍等事务。日本所有地区都有府县政府的地方驻外机构,因而居民可以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这种管理办法比幕府时期先进多了。客观上加强了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

当然,日本也知道自己分的县实在是过于多了,给府县的运营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政府开始着手合并府县。在不断删减合并的做法下,至1888年经稳定在了3府43县。废藩置县,开创了日本近代的府县制。

关于户籍法,是在1872年1月29日开始实施的,日本过年和中国过年相似的一点是,都有两套历法,可以说是阴历和阳历,日本过年的时间约摸是在3月,所以上文说年底也是说的通的。

说回户籍方面,此次制作的户籍,后来被称为壬申户籍。明治政府采用了设定独立行政区划制作户籍的方针,如七八个村合起来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并在各个行政区划(即“区”)配置户长和副户长,以核查区内户数,人数,生死,进出等情况。

当然这只是原则性的方针,在户籍法上也有很多例外的规定。例如关于区,可以把数十个町村加在一起设为一个区,也可以在1到2个町村设区。

直致力于地方制度整顿的大森钟一于大正四年(1915年)在京都府演讲时对区的设置状况进行了说明:

“虽然当时的统计还不太充分,但根据明治5年的调查,有6748个区。自古以来,我国自然存在的町村全国大约有7到8万个。由这七八万个町村设置了6748个区。”

明治政府通过户籍直接控制各个家庭,可以有效地开展对地方的统治,实施各项政策。

根据户籍法,在各区设置的户长在制度上只拥有办理制作户籍的权限,即所谓的户籍负责人,户长由府县地方官任命,管辖的区通常包括七八个村子,且在户籍的编制上,拥有指示各村庄屋的权力,因此户长一般都会抱有比庄屋等级更高的意识。

其结果是户长经常会对所辖区内村子的其它事务多加干涉,虽然这对于府县地方官来说是方便的,因为只要向户长指示,就会下达到庄屋身上,而这种情况对庄屋及村集会来说却是多余的,因此户长和村之间产生摩擦是必然的。

当时,在中央政府中,大藏省管辖地方,大藏大辅井上馨在全国开始户籍编制后不久就向太政官提交文件询问户长和庄屋之间摩擦的处理,而且井上馨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废除庄屋的名称,取而代之为户长。太政官表示支持。

于是1872年4月,太政官向府县发出了如下布告:

“庄屋名主年寄等皆废止,改称户长副户长,此前所处理事务不论,与土地人民有关的事务全部由其处理。”

之后日本又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进行各种细化调整,可以说,明治维新初期是政策频出的时期,不断试错,不断纠错,此时的日本,主旨还是提高国家的活力,走富国的路线。整体而言还算正常,但接下来经过日俄战争的日本,逐渐不正常。

明治时期——新的变革

日本地方制度确立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些制度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下来,日俄战后日本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从此开始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日俄战争对于日本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首当其冲的就是财政问题。据统计在日俄战争期间各项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7亿2千万日元,这一数额远远超过了当时国家预算的六年数额。为此日本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发行了五次外债,总计达8亿日元。

当然,日本国内也大量发行国债。另外,又向人民不断增税。可以想象到日俄战争时发行的巨额公债的利息将会成为战后日本人民的巨大负担,因为这些财源都依赖于国民的租税和公债。因而日俄战争的结束并不会缓解财政的膨胀,反而是继续下去。

另外随着资本主义进入产业勃兴期,大量地主开始进驻大都市并投资工商业,成为资本家,而一些产业资本家也着手投资土地成为寄生地,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尤其是靠近大都市的农村逐渐被资本主义经济浸润,农民的相対独立性进也进一步增大。

日本就在这种缺钱又有钱的诡异循环中,慢慢前行着。同时,明治政府为了适应日俄战后向帝国主义转变的需要,缔造一个使国民自觉响应国家的协力体制,于1908年以戊申诏书的发布为标志开始了地方改良运动。

日俄战争后,市制町村制实施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在各项法令的实践过程中,其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也越积越多,因为法令在某些地方的规定不够严谨明晰,所以经常导致执行机关与议事机关之间或官厅与私人之间因为对法令的解释不同而造成诉讼。

或因法令的规定与实际不符,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令人头疼的难处。因此对市制町村制的改革迫在眉睫。1911年(明治44年),政府向帝国议会提出了市制和町村制的修正案,在通过后于同年4月7日发布了市制改正方案和町村制改正方案两个法律,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市长权限的强化。具体的内容是废除市参事会。但同时为了防止在市长权限扩大的同时因选到不适合市长这一职位的人而造成不好的结果,在市里工作的全体职员都被置于县知事的监督之下。如有不法,予以惩戒。

市町村会的变化。具体内容是,缩短任期,从6年改成4年,市町村议会的权限也逐步扩大。通过改革,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的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也得到了修改,日本的地方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而在明治维新当中,制度的改善,国内财富的累积都只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日俄战争便是明例,此次战争是因日本不满俄罗斯在我国获利颇多,双方多次交涉不下,之后日本决定于1904年发动战争,该战打赢了俄罗斯,夺得我国大片领土,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我国和朝鲜的步伐。

日本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上述明治维新带来的好处之外,还有军事方面的助力,明治维新时期奉行武士道精神,实施军国主义,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他国,扩张领土的道路。

结语: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现代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脱亚入欧”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日本也确实通过明治维新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得自己绕过了被彻底殖民的魔咒。但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谋求更大的利益是错误的。这不仅给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自己招来了“小男孩”和“胖子”,使得自己国家同样蒙受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冲出海岛几千年,归来依旧蹲岛中。

参考文献:

《近代日本地方自治立法資料集成》

《自治行政参考資料.東京:全国町村長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明治维新   明治   市制   户长   亚洲   日本   户籍   村民   大名   格局   战争   地方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