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坏孩子!”注意力缺陷, 困扰全国2500万儿童……

有注意缺陷的孩子,并不是笨孩子,更不是坏孩子。他们就像一辆动力强劲的法拉利跑车,配备了自行车的刹车系统,让他们旺盛的注意力,缺了一根缰绳。


如果家长和学校对他们多一点了解,用科学的方式教育这群孩子,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惊艳世界。


本文作者:蝎子号。

你是不是见过这样的孩子?


他们好动,话多,在课堂上坐几分钟对他们来说非常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常被贴上“差生”标签。


他们总是打断同学的的活动和讲话,干扰别人的学习,不能安静地玩耍,是班级中捣乱分子。


通常老师会怀疑这些孩子有多动症,建议他们的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求诊。几乎每个小学班级里,都有1-2个这样令人头疼的孩子。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约为6.4%,总的数量超过2500万,而就诊率不足10%。(数据来源:文汇报《我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患病率约6.4%,医生提醒:多动症是生物学问题,应及时就诊》)


事实上,ADHD并不仅是儿童特有的疾病,相当数量的成人也深受注意力障碍的困扰。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一旦孩子跟“多动症”沾了边,就会令父母非常头疼。


“孩子其实很聪明,但一到课上就坐不住,我们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帮他!”一位ADHD患儿妈妈痛苦地说。


缺乏对ADHD的了解,落后的治疗手段,以及强烈的“病耻感”,给ADHD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带去深深的无力和煎熬。


分心的孩子不是坏孩子

更不是不可救药的孩子


小安是一个9岁的男孩,他很有语言天赋,性格也很活泼、快乐。只不过他在幼儿园期间就表现出轻微多动,老师说他无法专注完成一件事。进入小学后,他果然成为了“问题学生”。


小安在学校里常常到处走动,自言自语,或者插嘴,冲动打架。老师的责难使他的自尊心越来越弱,甚至讨厌自己,讨厌学校。


老师建议父母带小安去看医生,她抱歉的样子就好像孩子得了绝症。最终小安确诊了ADHD,父母搜索了关于这个病症的描述——一种易发于儿童的轻微脑功能障碍。


这令小安的父母很崩溃,他是个看起来那么聪明的男孩,诊断结果却分明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大脑不正常。


孩子多动,爱捣乱,冲动,确诊了ADHD,他们的人生就完了吗?


爱德华·哈洛韦尔(左),彼得·詹森(右)


爱德华·哈洛韦尔教授本人患有ADHD和阅读障碍,但他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并在哈佛任教20多年,成立了哈洛韦尔ADHD中心,治疗ADHD儿童近40年。


彼得·詹森是全球知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心理学荣誉教授。他的两个孩子确诊ADHD,养育孩子的过程,让他写下了18本关于儿童健康的书。


两位专家半生都在与ADHD打交道,他们写了一系列专著,试图洗刷ADHD孩子身上的“污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帮助ADHD儿童成才,帮助他们的家庭走出困境,帮助ADHD群体摆脱偏见。



《分心的孩子这样教》这本书几乎颠覆了我对ADHD的理解。国内译者将ADHD翻译成「分心」,而不是「多动症」,本身就蕴含着两位作者对ADHD的理解。


谈到“多动症”,你会联想到什么?不服管教的孩子,品德有问题,一种难以根治的病症……总之是那些很负面的评价。


但是“分心”,则显得既不特殊、也很容易被宽容。试问谁会苛责一个成年人,在工作时想要刷手机的冲动?思考困难的问题时,满屋子乱转的习惯?打破偏见从命名开始。



在书中,有一个关于ADHD的绝妙的比喻:


一个人患有ADHD就像一个法拉利赛车般的大脑,却配备了自行车的刹车片。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引擎,可以跑得很快,但是很难减速或停下来。


如果对这辆法拉利加以训练,为他们强化刹车系统,能令他们迸发出隐藏的天赋。比如创造力、独创性、创业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等。


关于ADHD,至今仍有许多人笃信“道德论”(尤其是学校老师),他们相信孩子只要愿意努力就能做好,一个人只要愿意就能克服抑郁,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学会很难的课程。一个孩子容易分心,就是因为他很坏。


到了今天医学模式占据了另一片舆论高地,它告诉我们:一个分心的孩子不是他们不努力,更不是品德问题,而是他们大脑的生理构造造成的。


话是没错,可医学模式虽然将ADHD从道德败坏的深渊解救出来,但又把他们推入另一个深渊——它强调缺陷,形成了新的铁链,同样是有害的。


医生会告诉ADHD患儿和他们的家长:你们是有病的,要治疗、要吃药。



哈洛韦尔教授和詹森教授的观点颠覆我们的认知:


在面对ADHD孩子时,他们建议要采取优势取向的思考模式,减少医学诊断带来的伤害。就像他们告诉孩子“刹车不灵的跑车”那样的比喻,“用优势作为主题,把缺陷当成副题。”


在实际临床经验中,转变思路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是非常惊人的。


ADHD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

他们的优势在看不到的另一面


现在我们知道,自闭症,抑郁症人群中,不乏惊世骇俗的天才,ADHD俱乐部的名人名单也可以写很长。


比如,被广泛用来针对新冠病毒的PCR测试,它的发明者凯里·穆利斯就患有ADHD,但这不影响他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凯里·穆利斯


《独居的一年》作者约翰·欧文,是世界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当代狄更斯”,村上春树的文学偶像。但他却因为读写障碍和ADHD,整整读了5年高中;


约翰·欧文


美国JetBlue Airlines创始人戴维·尼尔曼,普利策奖得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克拉伦斯·佩奇;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希瑟·朗……都是ADHD俱乐部成员。


虽然成长过程充满曲折,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成绩斐然。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ADHD孩子,他们既无法获得老师的理解,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差生”标签带来自卑,让他们丧失学习兴趣,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早早产生厌学情绪,憎恶学校。


过时的、粗鲁的治疗方式,扼杀了多少天才!



大约在30年前,两位教授就在研究ADHD患者负面症状中的正面价值。试图摒弃缺陷取向的医学模式,采用“优势取向治疗”方式来治疗ADHD。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这是ADHD患者中最明显的负面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会成为优势呢?


道理很简单,孩子分心的另一面是极具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过去。


分心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呢?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分心导致孩子错过了关键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那就是缺点。但走神却让孩子想到了很棒的点子,对学习新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成为了优点。


同样,冲动的另一面就是创造力;多动的另一面是充满活力;中途插话的另一面是热心;无法停留在一处的另一面是洞察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情绪不稳定的另一面是敏感;顽固的另一面则是坚持……


重点是:这些特质本身既不是缺点,也不是优点,我们要中立地去看待,只要应对得当,缺点也可以成为一种天赋。忽视优点会让优点逐渐消失,或者永远得不到发挥。



很多老师和家长在面对ADHD孩子时,能说出一溜的缺点,却连一个优点都蹦不出。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现代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一套标准来学习,去遵守一套学校的规范。但常识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偏好。


书中提到“科尔比量表”,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心理学工具,可以测评一个人的“做事风格”。


科尔比将人的做事风格(或者说是学习方式)分成4个纬度:搜索力、持续力、行动力和执行力。


科尔比四大学习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索测试题


简单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有些人做事井井有条但不容易变通;有些人天马行空但总能有跳出框架的想法;有人喜欢合作,有的人偏好自己搞定一切……


一直以来,学校总教育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大家心目中正确的方式只有一种。如果孩子的“做事风格”与老师的并不一致,比如他想到答案就张口而出,就会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或需要帮助。


在科尔比的理论中,没有“缺陷”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是正常的,有天生的做事风格。他的优势取向理论,极大帮助ADHD和其他的精神疾患的人,摆脱社会的污名。


或许我们不能改变学校

但父母依然可以做很多


虽然理论如此,但为ADHD孩童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依然道阻且长。


即便是教育风格更为自由的美国,依然只有极少数专门针对ADHD的公益组织,在为这些家庭提供帮助。绝大部分ADHD的孩子在普通的学校中艰难生存,他们的老师并不理解ADHD,也很难共情他们的“顽劣”。


在国内,AHDH孩子和他们的家庭的处境也极其艰难。



如果你的孩子疑似多动,或被诊断ADHD,不要灰心,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两位教授提出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方式。


1.去爱那个不断制造麻烦的孩子


爱,是你发现孩子优势的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有爱还不够,但如果没有爱,一切都不可能。如果你持续地爱孩子,几年之后孩子的优势或许就会显现。如果没有爱,孩子的优势可能会消失不见。


试着跟上孩子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心声。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去看、去听、和他互动,但不要东管西管,唠唠叨叨,也不要只顾着催促孩子完成任务。


2.和老师建立有益的关系


分心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常会陷入争斗,最终没有人会赢,而受伤最深的却是孩子。所以,即便你认为学校是错的,也不要与学校对立。


如果父母花时间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好,更喜欢上学。作为家长,将老师视为专家,真心倾听老师的话,试着把你的意见放在一边,保持开放的态度。


3.寻找真正的专家,寻求正确的协助


虽然有爱和共情力,但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光有慈爱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专家的建议。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只要用量得当药物非常安全有效,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给孩子吃药。(过度使用兴奋剂会带来其他问题。)


父母在跟孩子说起他分心时要很小心,强调分心的积极意义,不要怜悯、不要道歉,诊断应该给孩子带来希望。



即便没有一个理想的学校,父母也可以让分心的孩子有一个理想的童年。前提是你要理解,他们不是坏孩子,也不是笨孩子,他们的优势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当我们对“分心”的孩子多一点了解,用科学的方式教育他们,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惊艳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詹森   注意力   法拉利   儿童   困扰   缺陷   父母   优势   妈妈   老师   方式   孩子   学校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