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夜话」沂河西岸

● 沂河西岸●

顾昭峰/文

沂河,我心目中的“银河”,源出山东省沂源县,长574公里,千里长河,自北向南,奔流不息。

时间回到二十几年前,那时,住在沂河边上的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亲密接触这条罗庄人民的母亲河。风吹麦浪,天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云随风走,漫步河边,极目远望,沂河像一条玉带,蜿蜒在沂蒙大地。

路,是泥土路。为了防洪,人们筑土为堰。这堰南北有多长,我没有一探究竟。只记得,夏天的时候,堰两边都是一片翠绿,堰的东方不远处,河水流淌。河岸,是一片砂砾。从河岸往河中心,一片片小水洼,仿佛一颗颗珍珠,点缀在沂河这条宽大的玉带上。俯下身去,掬一捧河水,入口香甜。一群群小蝌蚪在水洼中游动,生机盎然。

那时的人们,并不富裕。堰的西边不远处,是一片低矮的土房子。红砖砌成的平房,那时已经出现,不过并不常见。炎热的夏季,附近的村民们无事的时候,喜欢一整天泡在河水里避暑,当然,这些人都是老爷们。这里交通闭塞,毕竟不会有外面的人来到这里。这种情况直到21世纪初才得以改善。

小的时候,经常停电。夏天的夜晚,就没有待在家里的人。人们在河岸上席地而坐,摇着蒲扇,吹风纳凉。夜晚的天空,繁星点点,遥望天上银河,大人们便会向小孩子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远处的河水安安静静的,倒时不时传来青蛙呱呱乱叫的声音。

那时生活条件很差,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根本就不用考虑,谁家里如果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的话,一到晚上,肯定会汇聚大量的村民。

渐渐地,村里兴起了盖房潮。如果一户人家还住着茅土房的话,是肯定会被大家嘲笑的。我记得,短短时间之内,家家户户都翻盖了住房,住上了水泥瓦房。

“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口中。电视机开始普及起来,记得,我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听说“改革开放”。

学校的条件开始改善了,小朋友们开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上课了。村子里开始出大学生了,有时候,一年时间村子里就出过好几名大学生。

旧貌换新颜,茅草屋一去不复还。

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们,没有时间去考虑“改革开放”的内涵,他们,都在路上。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路上大步疾驰。

进入21世纪后,虽然有的时候,村子里的一些老人闲坐聊天时,仍然怀念“吃大锅饭”时期的种种美好,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起以前强太多了。

在外求学数年,一次回家的时候,就看见从前熟悉的土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的柏油公路。

从南往北望,一眼看不到尽头。

这条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从城中心到这里,不到四十分钟即可到达。

村子里有人,开始贷款买车,加入了长途运输的大军。

以前,村子里没有一户人家拥有小汽车。现在,村子里几乎家家拥有小汽车。

以前,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才能穿新衣服。现在,按照大人们的说法,每天都是在过年。鸡鸭鱼肉吃多了,人们反而喜欢上了粗粮等以前常吃的“粗茶淡饭”。

以前,人们打个长途电话还得掂量掂量,事情不重要就不打。现在,就算在国外,也可以抱着电话不撒手,想聊多久聊多久。

在大河西岸,路旁仍然是一片郁郁葱葱。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天蓝,水绿,路畅,政通,人和。

一辆辆豪车组成的婚车队伍,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宣示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见证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罗庄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生于罗庄长于罗庄的人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一刻也不曾停歇。

进入了新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尽快地知道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央的最新政策,也能第一时间入心入脑。

沂河西岸,有一座座新旧动能转换后的工厂,有一个个锦绣如画的村庄,有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有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树,有一汪汪波光粼粼的池塘,当然,还有一群为建设“富强精美现代化新罗庄”而奋斗的罗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沂河   西岸   土房   水洼   银河   河岸   夜话   河水   改革开放   条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