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两山”金融服务机制

原标题:建立健全“两山”金融服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又指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路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两山”金融服务机制就是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产权抵押贷款为核心,包括资源收储、担保增信、交易流转等系列改革举措的农村融资制度创新。在全面提升内循环发展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促进“两山”转化的金融服务机制,有利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财富,激活乡村“沉睡”资产,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融合发展。

江西资溪、福建顺昌等地积极探索创新

资源富集生态功能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绿色生态是其最大优势,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特别是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一直是各地“两山”工作思考和创新的方向。江西资溪、福建顺昌等地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依托,构建自然资源集中收储与担保增信机制,撬动银行信贷产品创新,通过系列改革举措快速有序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一是建立自然资源收储代偿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提供保障。成立林权收储中心,对借款人以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业务,当借款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清偿债务时,中心依法收储并代偿银行贷款。此举激活了自然资源的财产属性,盘活了银行的不良抵押资产,又促进了分散自然资源的集中整合。实践表明,“两山”金融为社会资本投资绿水青山解决了后顾之忧,收储整合后自然资源的资产性能更优越,生态品位更突出。如资溪“两山”收储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林权收储申请116起,收储森林21万亩,修复整合后的森林生态资产总体布局得到优化,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林质林相更好,青山绿水的颜值更加靓丽。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撬动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创新。由财政出资设立自然资源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要求银行按一定比例放大贷款,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由政府、银行分摊。如福建顺昌设立的林业融资担保公司由县财政与社会公司共同出资,要求银行对借款人按金融市场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放贷,林业担保公司与银行按照8:2的比例分摊贷款风险。这一机制让商业银行参与农村自然资源产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可控,并激励各地推进“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绿色融资工具创新。江西由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探索出“林农快贷”“绿林贷”“碳汇贷”“收益权质押贷”等特色贷款品种,以及浙江推行“清水贷”“GEP贷”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实践表明,“两山”抵押信贷机制赋予自然资源以财产属性,增进了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农户还可以通过劳务、入股联营等渠道参与生态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宽广。

三是建立政融协同推进机制,搭建“两山”流转抵押交易平台。江西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互联互通平台,实现贷款主体网上申请、林业部门前置审核、银行自主授信、中介执业报告备案等线上线下协同机制,完成了全省林农、林企信用数据采集、建库和评价工作,打造了金融服务风险闭环管理体系。资溪建立“四中心一平台”的“两山”金融协同机制,对收储的资源注资修复和包装,将其与资本市场和专业运营团队对接,撬动20多亿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形成“收储+国家储备林”“收储+国土绿化”“收储+林下经济”“收储+森林旅游康养”等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配套机制仍需完善,“扩面增户”是未来方向

目前“两山”金融服务机制的主要抵押物集中于林地和林木,金融产品的特色和针对性还需加强,抵押信贷的金额不够大。建议建立更为完善的“两山”改革配套机制,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抵押融资“扩面增户”。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两山”金融服务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把“两山”工作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一体推广。建议建立主管部门、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生态产业协会紧密对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地方条例和立法支持,深化集体林权、河权、水权、湿地权等自然资源产权“三权分置”改革,让“两山”金融有法可依,“两山”流转合法有序。要规范收储担保业务,增加自然资源收储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来源,准确界定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权责利关系,扩大民营经济参与,稳定市场主体投资绿水青山的信心。

二是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两山”金融产品的信贷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自然资源产权流转的“整村授信”。按照乡村产业布局优化的需要,将整村山林、水域、田面等自然资源产权有序流转,依托交易平台建设授信模型,给予村集体基础授信额度,实现线上“一码”申贷、线下一对一金融服务。丰富绿色融资产品的种类,把前端自然资源抵押信贷延伸到后端,通过“洁养贷”“油茶贷”“特许收费权贷”等产品创新,精准满足种养加工业、旅游康养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进一步健全政银保对接机制,让“两山”金融服务更普惠。加强政府和金融部门定期沟通,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收储担保机制,降低中介代理和资产评估费用。落实金融支农政策,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推广“央行再贷款+银行+项目+农户”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模式。扩大农业绿色保险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适度提高林权、河权等生态资源抵押质押融资的不良贷款容忍率。建立线上大数据和线下“社会网络”相结合的贷款项目监管和信用风险识别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两山”金融服务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按照目标是做大特色产业、途径是促进产权流转、核心是金融资本催化的要求,深化农业农村投融资贸易的便利化改革,整合涉农资金,设立县级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投贷联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乡村美丽经济和特色产业。

(肖文海、王强垒,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顺昌   资溪   机制   绿水青山   江西   自然资源   金融机构   信贷   融资   乡村   产权   生态   银行   金融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