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那山•那溪•那茶

文/臧景亮

2023年前春节期间的武夷山之行,让我至今念念不忘,丹山碧水氤氲心间,悠悠茶韵滋润灵魂,为我人生增添了一道恒久而美丽的情结。

那次成行之前,为了对武夷山有一个初步了解,特地做了一点功课。根据资料介绍,武夷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位于闽北边陲,秀甲东南。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突兀壮观九十九岩,错落有致一百零八处景点,构成武夷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山崖古越悬棺,江南第一汉城,朱熹治学四十余载,道、佛、儒三教集于一身的人文内涵,为它赢得联合国授予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美誉。

武夷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一座座赤褐色岩峰,自下往上看,风骨刚健、壁立万仞,惊叹之余让人产生一丝高不可攀的既视感。我只穿一件衬衣、一件夹克,随着攀登的人流低头向前,看得见的只是前面人的脚后跟。在陡峭处必须用双手紧攥钢索,小心翼翼地往上挪。及至到达峰顶,见到一片开阔地,早已经大汗淋漓,迎着山风展开双臂,极目远望,你能领略到玉女峰的飘逸,大王峰的雄壮,虎啸岩的刚健,鹰嘴岩的奇特,双乳峰的圣洁,大藏峰的深远,晒布岩的壮阔,接笋峰的灵秀,天游峰的巍峨。蓝天白云下,人比巅峰高。

下山时,接到朋友拜年的电话,听到我气喘吁吁,问在干啥呢,我告诉他在武夷山旅游,他说,此时的泉城正下着鹅毛大雪,下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只能待在家里电话拜年。

第二天,不顾昨天爬山的劳累,一早就赶到九曲溪漂流。听导游讲,游武夷山假如没有在九曲溪漂流,那将是一件憾事。我们八个人一组,坐上由十六根竹子绑制、古朴又舒适的竹筏,竹椅牢牢固定在竹筏上,四个一排,每筏两排。筏工一头一尾,一老一少,他们遥相呼应,配合默契,老者健谈,少年寡言,爷俩用长长的竹篙左右开弓,不断调整着竹筏的方向,使之与前后左右的竹筏保持安全距离,保证竹筏沿着溪流顺势而下。春节期间的九曲溪虽是枯水期,但那一溪碧水仍然迤逦而来,源源不绝。其间听老年筏工用闽北普通话热情地讲述碧溪两岸美丽的传说,竟比导游讲得接地气,有神采!清澈的水波映着山的倒影,欢快的旋律在筏底流淌,思绪伴着山风飞扬。在近两个小时的漂流中,武夷山三十六座山峰美景次第收入眼底,揽于怀中,就像是徜徉在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让人体味到古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那种闲情逸致,同时,又会心生一丝嫉妒:大自然,你为何如此慷慨地把美与力的杰作都馈赠给武夷山!

构成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另一大要素当属武夷山的茶叶。要论武夷山茶,当推九龙窠岩壁上的三棵古茶树。大红袍一词传说甚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因为皇帝在三棵茶树上封赐红绸,有红袍加身之意,遂取名大红袍。生长在幽深峡谷中的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温度、湿度、风速、朝向、土壤酸碱度,以及光照时间等等因素,造就其独具的品质和韵味。古人在采摘季,只准十七八岁的姑娘采摘,也只有她们的嫩手才不会损伤那片片如黄金的叶片。丰收时,三棵茶树产量只有一斤二两,年景不好时,只收七两左右。

我在一位憨厚的茶农家里买了2斤大红袍,带回济南,用泉水冲泡,那褐红色的茶汤,升腾着幽香,喝一口仿佛喝下武夷山原始的味道,那味道经舌尖滑到咽喉,又从咽喉滑进五脏六腑,所经之处,像是被丝绸抚慰,又像是被人轻柔地按摩,丝滑感浸润全身。大红袍褐红色的茶汤既能满足味觉享受,又有助于改善本人的胃寒体质。自那开始,我一改喝茉莉花茶的习惯,至今一直保持饮茶就饮大红袍的雅趣。当趵突泉水亲吻武夷山茶,就会碰撞出一番别样滋味在心头。那山、那溪、那茶,已经成为我人生阅历中恒久而美丽的情结。

武夷山,既是一座天赐之山,又是一座人文之山。仅仅是走马观花般的五天浅游,就对它膜拜不已,今年,我想再次走进它心灵深处,阅尽武夷山全部的美。

作者简介:臧景亮,男,1958年生,济南人,高级政工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武夷山   褐红色   齐鲁   刚健   茶汤   竹筏   山东省   茶树   山风   山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