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时,淄博到底啥样 ?

今天咱们的话题依然和国内爆火的网红城市淄博有关。毕竟这个城市还真是很能刷存在感,您随便上网看看新闻,估计都能收到排山倒海一样的、关于淄博的各种消息。


这类消息看得太多了,以至于我虽然肉身还没有去过淄博,但是对那里的烧烤、古迹、旅游景点,基本上已经是门儿清了。



我也确实盼着,将来有机会,能找个人不那么多的时候,去淄博当地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


当然了,要找淄博人少的时候,这事怕是也比较难。不信您看看刚过去的那个五一假期,打从节前开始,人们就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出发,直奔淄博而去。


看这个架势,感觉大家伙儿,人不是在淄博,就是在去淄博的路上。以至于网上有人调侃,淄博上一次去那么多人,还是战国时代五国伐齐的时候。



您还别说,网友打的这个比方,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估计大家伙都知道: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在今天的淄博。而五国伐齐也确实在历史书上写过,但要是问问现在的人对当时那件事的细节知道多少,估计大部分人的反应应该都是:嗯,这段历史,学了,但又好像没学……反正那五个国家肯定不是去吃烧烤的!


嗨!还用说么?反正经过我一番详细查考,发现五国伐齐还真是大有故事。要不趁现在这个机会跟您聊聊,等您有机会去淄博的时候,还能有点谈资不是么?


齐国一直都这么强吗?不是!


要聊战国时代的齐国往事,自然得先从齐国这个国家开始聊起。


说起来,齐国也算是春秋战国时代最长寿的诸侯国了,不信您看看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齐国可是放在最后一个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齐国是又大又强。


那这么一个强大的诸侯国,究竟是怎么建立的呢?这话就得说回到西周创建的时候了——


估计各位都知道,武王伐纣使得西周推翻了商朝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有一个人的功劳最大,谁呢?姜子牙。


▲90年《封神榜》姜子牙剧照


于是在战后分封的时候,姜子牙就凭借这份功勋,被封到了齐国,成了拱卫周王室的第一批诸侯。


不过在姜子牙那个年代,齐国这地方其实不咋地。您别看今天山东半岛繁荣富裕,在当年,那里可是丘陵起伏,可以耕种的土地少得可怜。


以至于后来有些阴谋论者会觉得,周武王把姜子牙分封到这么一个又穷、离周朝国都又远的地方,摆明了就是怕他功高震主。


但是,我们得说,姜还是老的辣,虽然被封到了这么个破地方,但是姜子牙并不太介意,他反而是重用人才努力发展经济,几代人的时间,愣是让荒地变良田——国家陡然而富了。


到了公元前七世纪,齐国出了一位能干的国君,谁呢?齐桓公。


▲《风云战国第一季》齐桓公剧照


齐桓公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真要是展开了说,估计咱这节目讲上两三集都不见得能说得完。在这我就只能一句话带过,简单来说就是:齐桓公上台以后,励精图治,重用名臣管仲,让原本已经国力不俗的齐国,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靠着这样的实力,他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只可惜,齐桓公的故事最后是以悲剧收场的。


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宠信奸佞小人,搞得齐国内乱不断,不仅丢掉了霸主的地位,国力也是一路下滑。


不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就算是走下坡路了,在众多诸侯国里,实力依然是数一数二的。


在这中间,还出了个件事,在齐桓公时期,隔壁的陈国发生内乱,有个叫田氏的贵族逃往到了齐国。齐桓公收留了他,还给他分封了土地,田氏就这么在齐国扎下根来。


到了战国初年,原本作为外来户的田氏贵族,爵位传到了一个叫田乞的人手里,田乞借着机会,在国内广泛收买民心,具体的手段,主要还是仗着自己家大业大,给寻常百姓们撒钱。



要说这招确实是真好使,一来二去的,田乞在齐国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田乞死了以后,他儿子田恒接班,继续沿用老爹这一套,使得田氏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


终于,到了公元前481年,齐国因为继承人问题爆发了内乱,田恒利用家族的势力,拥立了一个听话的国君,进而控制了齐国的政局。


到了公元前391年,田氏家族已经完全控制了齐国的军政大权,终于,田恒的曾孙田和,流放了当时在位的齐康公,自己登基成为了新的齐国国君。


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作是“田氏代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齐国的国君不再姓姜,转而开始姓田了。


齐湣王:总有堂兄要害我


说了这么半天,只为了给您交代清楚齐国的由来。接下来,该是进入五国伐齐故事的主体部分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得给您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他又是谁呢?


公元前301年,齐国再次经历了一次政权更迭:齐宣王去世,儿子齐湣mǐn王接班登基。


▲《风云战国第一季》齐湣王剧照


齐湣王继位之初,也是摆出了一副励精图治称霸天下的样子,他派出大军,又联合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一举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逼着强大的秦国割地求和。


眼看齐国军队远征秦国,隔壁的燕国打算从背后捅齐国一刀,争取弄到些好处。没想到燕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居然被回师而来的齐国军队打得大败。无奈之下的燕王,只能派人跪地求和。


转过年来,齐国又掉头去打宋国,虽然没能彻底兼并宋国,但是也从对方那里割到了不少土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齐湣王上台以后,东征西讨开疆拓土,让齐国的实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真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历史搞不好就要改写——统一中国的怕是要换成齐国了。


可是俗话说得好,事物都有两面性。在齐国走向强盛的背后,其实一直有一个隐患存在,什么呢?国内的贵族。


简单来说,就是齐国国内的田氏贵族。


可能有人会好奇了,这齐国的国君不就是从田氏贵族而来的么。没错,在田氏成为齐王以后,为了稳固政权,也得分封点亲戚朋友,堂哥堂弟什么的。


一开始没什么问题,可是等几代人传下来,曾经的亲朋好友,也容易变得疏远。


更何况,在齐湣王这个时代,齐国国内有一个响当当的大贵族,影响力可以完爆齐王,谁呢?他就是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这个称号,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堂堂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嘛。


他的名字其实叫田文,您也能听出来,他就是田氏贵族之一,按辈分排下来,他是齐湣王的堂哥,早在齐湣王上台以前,就已经做了齐国的国相。


更重要的是,孟尝君不仅有行政才能,领兵打仗也不在话下,之前齐、韩、魏三国围攻秦国,他就是大军的总指挥。


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齐国虽然现在强大,但是早晚得出事。


为什么?别人都说国无二日,可这齐国国内,现在分明就挂着两个红太阳啊!一个是掌权多年文武通吃的孟尝君,一个是刚刚接班励精图治的齐湣王,俩人早晚得掐起来。


孟尝君也知道,齐湣王看自己不爽。于是,他交还了国相的大权,返回了自己的封地薛城。


表面上看,孟尝君是想给人这么一种印象:我对政治没兴趣,你看我连大权都交了,只想回封地专心养老。


可是背地里,他一边招揽门客,替自己在诸侯之间扬名;另一方面,他又在大力开发薛城,把封地的经济搞得是风生水起。


您想,齐湣王又不是个傻子,孟尝君这些举动的意图他能看不出来?


事到如今,他们俩人只能维持着大面上的和谐。可私底下,大家都是小动作不断,都希望能把对方压下去。


赶走隐患?实则埋下隐患!


终于到了公元前294年,齐湣王找到了机会,最终赶走了孟尝君。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一起政治事件,名字就叫做“田甲劫王”。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叫田甲的贵族,出于种种原因,劫持绑架了齐湣王。幸好齐湣王最终平安脱险,田甲也被逮捕入狱。


由于田甲在当时的名声不算大,加上历史资料的缺失,使得后来的史学家对于田甲劫持齐王的原因,是说什么的都有。


在这我就不给您赘述了,总之一句话,原因不重要,后果很严重。为什么?因为田甲是孟尝君的好朋友,俩人同宗都姓田,关系又走得近,所以齐湣王认定,这事背后一定有孟尝君的唆使。


在这里我插上一句,我个人感觉,这个田甲劫王的事,跟孟尝君应该关系不大。您想,以孟尝君的政治手腕,手下还有那么多门客,真要想下黑手,那肯定对齐湣王是往死了整,总不至于派出一个半吊子的田甲,搞这么一出。


只可惜,齐湣王不像我这么想,总之一句话,他对孟尝君的怀疑是越来越深,半夜睡不着八成想的也是这个事。


面对国君的怀疑,孟尝君自然也很担心,生怕哪天就被人干掉了。思前想后,他最终做出决定:离开齐国,逃往魏国申请政治避难。


由于孟尝君之前的精心布局,使得他在列国之间已经有了好名声。所以在逃到魏国以后,孟尝君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了国相。


按理说,如果孟尝君就此认怂,在魏国好好经营度过余生,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真要那样,他就不是堂堂的战国四公子了。他在魏国无时无刻想的就是一件事——报仇!


孟尝君利用了各国心中的小算盘,努力撮合,最终促成了秦国、赵国、魏国、韩国和燕国的联合,五个国家组成联军,一起向齐国宣战,五国伐齐之战就此爆发。


那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齐湣王又会如何应对呢?


在一般人看来,齐国就算再强大,应该也不可能同时对抗五个国家,所以和谈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齐湣王偏偏不这么想,他对自己的实力非常有信心,甚至到了盲目自信的地步。于是,他任命齐国大将触子为主将,统帅全国军队,在济水以西迎击敌人。


要说齐湣王这信心也不是完全没来由,齐国军队战斗力是强,触子也算得上是优秀的统帅。


可问题在于,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齐湣王总是忍不住想要对前线指挥官进行指导,说白了就是想要遥控战局,这就犯了兵家的大忌,直接导致齐国军队在前线遭遇惨败。


五国军队就这么长驱直入,最终包围并且攻克了齐国的都城临淄。


说到这,估计有人会好奇,齐国连国都都丢了,那这齐湣王去哪了呢?呵呵,早在临淄城沦陷以前,齐湣王就已经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跑到了齐国和楚国交界处的一个小城莒jǔ县,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日照地区。


逃到这里以后,他给隔壁的楚国送信,希望楚王能出兵救援,事成之后,愿意割让土地作为报答。


面对齐湣王的请求,楚王倒是非常痛快地派兵了。可这军队不是来帮齐国御敌的,而是打算来趁乱抢劫的!


楚军一到莒县,就先把齐湣王刺杀了。可怜齐湣王英明一世,死得竟然是这么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力挽狂澜 续命齐国


此时的齐国,真正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成为战国第一个被灭的国家了。


那么,又是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齐国续上了命呢?


齐国此时的危急情况,估计各位想想也能明白,一面是步步紧逼的五国联军,另一面是在背后打黑枪的楚军。


幸好,齐国的国君虽然没了,大臣们还算是能够通力合作。他们先是联起手来,把楚军赶了回去。


楚军倒是也比较识趣,之前想要的土地已经到手了,也就借此机会见好就收,齐国好歹能够缓一口气了。


不过,真正的难题其实还在另一边,强大的五国联军该怎么对付呢?说来也巧,此时紧逼齐国的,已经不算是五国联军了,而是只剩下了燕国一个国家。


为什么?因为齐军已经不能形成什么抵抗了,所以燕国的国君就劝退了其他四个国家,只是让手下的大将乐毅,带领燕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



要说这乐毅不愧是战国时代的名将,他带领军队一路攻城略地,先后打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齐国只剩下了即墨这一座大型城市,也就是今天山东的青岛一带。


如果这座城市再沦陷,齐国就要亡国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守卫即墨的重任,也为即将灭亡的齐国续上了命。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战国时代的另一位名将——田单。


▲《风云战国第二季》田单剧照


说起田单,听名字您就能知道,这也是一位齐国的贵族。为了躲避战争,他带领族人逃到了即墨,被当地百姓推举为守城总指挥。


上任之后,田单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干,在他的调度指挥下,燕国大军把即墨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但就是迟迟打不下来,战争陷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田单推出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先用反间计除掉自己的对手。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燕国的领兵大将乐毅之所以迟迟不能攻克即墨,是因为憋着自己当齐王,如果燕国换一个主将,只怕即墨早就被攻克了。


当时的燕王疑心比较重,听到这个谣言,果然就相信了,于是他下达命令撤换了乐毅的职务。


搞定竞争对手之后,田单又开始在即墨城里进行总动员,鼓舞军队的士气;同时,他还故意把老弱残兵派上城头,让燕国军队麻痹大意,觉得齐军已经没什么精壮战斗力了。


等把这一切都办妥以后,田单使出了他的最后一招棋,他找来了上千头牛,给牛角上绑上刀子,尾巴上捆上沾了油的芦苇,然后在一个夜晚,把牛尾巴上的芦苇点着,让这一千多头牛直奔燕军的大营而去。


“火牛阵”


可想而知,之前已经麻痹大意的燕国军队,被一群火牛这么一冲,自然是吓得四散奔逃,连接替乐毅的领兵主将也阵亡了。


至于田单呢,则是跟在火牛阵的后面,带领军队一路追击,最终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失地。


在战斗结束后,田单本来有机会自己当齐王,军队里也确实有这种呼声。


只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把齐湣王的儿子齐襄王迎接回了临淄,他自己也因为战功被封为了安平君。


要说这田单的眼光也没有错,齐襄王确实是个好国君,在他的统治下,齐国好歹又缓过了一口气。


只可惜,此时已经到了战国时代的末期,强大的秦国即将发起统一全国的战争。


齐襄王死后,他的儿子田建继位,成了齐国的末代国君。很快,秦国的大军平灭了其他国家,再次包围了齐国的国都临淄。眼看大势已去的田建最终开城投降,齐国也就此灭亡。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淄博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烧烤之都。


我个人的观点,烧烤当然是值得吃的,不过除了烧烤以外,淄博还有着大量的文物古迹,非常值得人们去实地看一看。毕竟,这里是古时候齐国的都城,又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现在人形容旅游,会有“逛吃逛吃”的说法。换句话说,一个地方是不是适合旅游,就看这里是不是有的逛,同时还有的吃。


“烤炉+小饼+小葱蘸料”

是淄博烧烤特有的灵魂“三件套”


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那淄博无疑是完全能够达标的。我个人是非常期待着能去那里逛一逛吃一吃的,您呢?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淄博   魏国   国君   秦国   即墨   齐国   公元前   战国   贵族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