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63岁和74岁,是老年人的两大难坎”,到底有无道理?

前言

在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63岁和74岁,是老年人的两大难坎,熬过去了,就是长寿享福的阶段了。”

确实,人到了老年阶段,面临着身体的逐渐衰退,做很多事情都是有心无力,比年轻的时候要艰难很多,要过的难坎也很多,很难熬。

但是为什么说是63岁和74岁呢,实际上是一定道理的,且看下文分析。

老年的第一道“难坎”——63岁。

按照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所以,人过了60岁后,就是进入到了老年阶段,不再是中年人了。

那为什么又是63岁呢,有何说法?

我们都知道,“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道德经》里面有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所以63岁,也就是60岁过后的第三年,作为老年人第一道坎,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过了60岁后,我们的身体也会逐渐的衰老,所以前三年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三年会面临很多以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突然的生病,子女的不理解,老伴的嫌弃,难免会有些措手不及,很难去解决。

老年后的第二道“难坎”——74岁。

熬过了63岁过后,很多老人要面对第二道“难坎”,也就是74岁。

杜甫有诗言:“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在古代能活到70岁的老人,是比较稀少的。

虽然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口也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但是过了70岁,也算是过了“初老期”了,到了老年的中期阶段了。

为什么是74岁呢,这里面也是有一定的说法的。

因为“四”这个字,在以前我们这边的农村社会是比较忌讳的,有不吉利的意思。当然,这也是民间一些口口相传的说法,众说纷纭,我们我不去评判对错,只做参考。

面对层层难坎,老年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01、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不管是63岁也好,74岁也罢,这些我们听听就好,不要去放在心上,不要有压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尽人事,听天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好了。

02、保持身体的锻炼,不要偷懒松懈。

人到了60岁后,要明白其实老年人的生活也不是就毫无生趣了,“夕阳红”也可以很美的。所以,不要偷懒松懈了,每天保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身体健康了,生活才能过得幸福无忧。

03、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存点养老金。

我们到了老年阶段,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不管是平时的吃喝开销,还是生病了需要看病住院,都离不开钱。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存点养老金,平时节约一些,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了。

04、处理好跟老伴的关系,因为晚年需要互相依靠。

子女长大后,成家立业了,就剩下老伴在我们身边了。女儿要嫁人,儿子也娶了老婆,有了独立的家庭,本质上跟父母就成了“陌生人”,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跟老伴的关系,因为到了晚年,我们跟老伴是需要互相扶持的。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道德经   老年人   大难   养老金   老伴   俗语   松懈   有条件   有无   老年   说法   道理   身体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