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读《史记·殷本纪》,看商开创者成汤的六个关键词

看武侠小说的时候,会经常提到一个词“境界”,高手之间的实力差异,很多时候是“境界”相差太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用境界来区分,换一种说法就是格局不同。作为古代“明君圣主”代表的成汤,其身上就具备了所谓非凡境界,这个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渐形成的,其发展的过程可以具体用六个关键词来阐述。

关于成汤的六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出身。打开《史记·殷本纪》,按照惯例,太史公司马迁又引用了一段神话传说作为开场。这只不过是铺垫,为成汤在伊尹的辅佐下,攻灭了夏桀做一个顺应天意的伏笔罢了。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史记·殷本纪》

这段记载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成汤的祖先殷契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后裔,其出身高贵,这样的出身做天子是够格的;第二殷契不仅出身高贵且有能力,他做了什么事情呢?辅助大禹治水有功;第三有地盘,因为治水有功,因此被虞舜封于商地,由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第四有人望,殷契因为做了很多和教化有关的事,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第二个关键词传承。成汤是殷契的后代,为了说明这一点,下面的文字记载了成汤的祖上契到成汤这代人的传承有序,相当于我们一般人的家谱,这也说明成汤最后得天下是有原因的,因为根正苗红。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史记·殷本纪》

第三个关键词定都。如果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就不能形成稳固的势力。经过了八代传承,殷的都城到了成汤这一代又回到了殷契时期的都城亳。这也说明成汤仰慕先祖帝喾建立的功业,打算继承祖业并有所作为。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史记·殷本纪》

成汤的目标并不是殷契那么简单,而是作为五帝之一的帝喾,这其实已经从一个侧面说明成汤志向远大,不甘心久居人下。

第四个关键词征伐。下面的这段记述中,通过成汤和伊尹的对话可以看出,征伐他人是要有理由和目的的。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成汤利用自己有讨伐诸侯的权力,对于不服从自己管理的诸侯进行了征伐。向天下诸侯表明自己是秩序的维护者,你们不按照规矩祭祀鬼神,我就要讨伐你们。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史记·殷本纪》

征伐葛伯这件事,是被成汤记录下来的,于是就形成了《汤征》。如果没文字记载的话,成汤所建立的功业就难以传世,但凡文字记载之事,都难免掺杂作者主观的因素,作为歌功颂德的文章,就难免有失偏颇。

第五个关键词双赢。想要夺取天下就需要人才,成汤身边就有一位古代的名相伊尹。成汤有了基础和目标,缺少的就是辅助之人,而伊尹则需要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显然成汤和伊尹是有合作基础的。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史记·殷本纪》

但成汤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对于伊尹来说没有门路,也就是没有很好的出身和财富,因此只好去给莘氏做陪嫁的男仆。通过讨论烹饪的机会,得到了和成汤接触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伊尹本来是个隐士,成汤派人请了几次以后,伊尹才肯出山帮助成汤建立殷商功业。在我看来,第二种说法无非是为了抬高伊尹的出身,而实际上伊尹出身寒微,有史料记载就是个奴隶。

第六个关键词选择。伊尹也曾离开成汤投靠到夏桀处,因为当时天下的共主是夏,而不是成汤,成汤不过是野心勃勃的诸侯之一。如果要成就最大的功业,当然是辅佐当时的天下共产夏桀更为合适,也会少费很多心力。但伊尹的出身让夏桀对其不屑一顾,在夏桀身边伊尹得不到机会,因此他又返回了殷的都城亳。

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史记·殷本纪》

伊尹从北门进入殷都,遇到了当时的两大贤人女鸠和女房,其实这说明:当然天下的贤人都归属于成汤,夏桀和成汤相比,一个是无道天子,一个是有道仁君。

和推行仁政、恩威并用的成汤相比,夏桀荒淫无道、推行暴政,改朝换代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但先出手的却不是成汤,而是同样野心勃勃的昆吾氏,作为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他们也早就不甘心久居人下了,趁着夏桀昏庸失德的机会,他们率先起兵讨伐夏桀。成汤看准时机先讨伐昆吾氏,昆吾氏被击败后,成汤又开始攻伐夏桀这最后的绊脚石和障碍。朝代的更替和变更哪有什么仁德可言,无非是武力征伐罢了,兵强将勇谋多者胜,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正含义就在于此吧。

桀败於有娀之虚,桀奔於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嵕,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史记·殷本纪》

夏桀在有娀之虚被击败,这个有娀之虚就是殷契母亲有娀氏故国的旧址,在这个地方击败夏桀具有非凡的意义。获胜的成汤乘胜追击,又把支持夏桀的势力彻底肃清,将缴获的宝物登记在册,称为国家的宝物。本来成汤想把夏的社神换掉,但由于夏的社神是远古时代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够平水土,还没有谁比得上他,因此没更换成。为此,成汤让人专门写了《夏社》,阐述没有更换社神的原因。伊尹把成汤和夏桀战斗的情况向诸侯们做了通报,大家都认为成汤做的对,表示听从成汤的领导并衷心拥护他,于是成汤就顺天应人的继承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桀成为天下共主,殷商王朝正式建立。

直到传到商纣的时候,故事才又拉开了新的篇章,武王伐纣的故事上演了,这回的暴君变为了商纣,而明主的扮演者是周武王和他的父亲周文王,类似的剧情不同的演员,有时候感觉历史惊人的重复和相似,有点像电视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只不过是人物出场的时间和剧集的长度和剧情略有不同罢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史记   本纪   都城   关键词   开创者   功业   诸侯   天子   出身   境界   天下   史明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