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出发,徒步到中俄边界要多久?他的答案是700万步

“地球在我脚下吱吱作响,引领我一路走向东方,向阳而行。”旅行作家保罗·萨洛佩(Paul Salopek)说,“我一辈子都是一个徒步者,青少年的时候我就是一个背包客,14岁的时候就独自攀上了美国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线下多媒体展览“徒步中国:未曾讲述的故事”5月20日起在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开展。展览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中⼼外籍专家、国家地理作家、探险家保罗·萨洛佩科同电影与⽂学研究者柯芜君共同策展。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海报图。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的纪实融媒体项目,包含十集长纪录片,以保罗·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为主轴,通过他的徒步行走和独特观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纪录片第一季前三集《起步》《伙伴》《遇见》已登陆东方卫视和纪实人文频道,正在面向国家地理覆盖的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家庭播出。

2013年1月,保罗·萨洛佩科从非洲埃塞俄比亚启程,开始了他的全球徒步之旅。他计划用十几年的时间,沿着人类祖先探索世界的足迹,穿越四大洲,一直步行至南美洲的火地岛。2021年9月,保罗在云南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徒步之旅,从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直至中俄边境。

“徒步整个中国,要超过700万步。”在保罗·萨洛佩科看来,“永远的行走”是用一种更为引人深思的方法,“来做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徒步走过人生。”

保罗在中国行走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国家地理以及保罗的14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步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徒步内容。现已发出超900条推文,收获超40万互动,触达数亿海外用户。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表达了对保罗以全新角度发现中国的赞叹。

艺术家创作的写⽣插图。

此次参加线下多媒体展览的还有10多位艺术家,既有保罗在中国的徒步伙伴,也有沿途遇到的民间艺术家等,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与自然景观。比如,非遗传承人李根繁⽤三弦琴演奏⽩族传统曲调,⽤声⾳分享关于劳动和情感的故事;纳西族老人杨鸿章通过象形的东巴书法讲述少数民族的故事;摄影师张宏怡用照片展示家乡云南的多元民族⽂化;艺术家张庆华则通过设计制作标本盒和分享⾏⾛过程中创作的写⽣插图,向观众传递⾃然界的智慧。

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其中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分享会将于7月2日举办。届时,人类学家张亮亮、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团队将与观众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纪录片第二季也已启动,拍摄团队将继续跟拍保罗从四川开始,直至中国最北端的徒步之旅。

栏目主编:李君娜 题图来源:纪实人文频道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张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云南   纳西族   保罗   国家地理   纪录片   边界   上海   中国   纪实   艺术家   答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