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银行传来重要消息,是真的吗?和每个人的钱袋子有关

文章共3200字左右,预计需要9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最近,中国四大银行将传来重要消息,和每个人的钱袋子有关,引起储户们广泛关注。新一轮的“降息潮”要来了?这些消息属实吗?都对谁有影响?

新一轮的“降息潮”来了?

四大行频频降息,最高利率不足3%。要告别“3%时代”了?

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相继发布降息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市场,喜欢存钱的银行储户们开始坐不住了。

据某国有大行的消息称,自2023年5月15日起,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开始实施下调降息,其中包括像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等在内的协定存款(对公)、通知存款(个人)最高自律上限将下调,下调幅度为30BF,其他金融机构统一下调幅度为50BF。

就面向个人的通知存款来讲,与以往普通的定期存款在存款周期、存款金额限制等方面有差别。

目前四大行通知存款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种。其中,一天通知存款年化利率达0.45%,七天通知存款的年化利率达1%,两者规定的最低起存资金金额均为5万块钱。

以一日通知存款为例,一天为一个周期,一天结算一次利息。按照起存金额5万块钱来算,一日通知存款利息=5万×0.45%÷365=0.62元。即,每天的利息收益是0.62元。

在此之前,银行业仍然有存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从4月份多家中小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调到5月5日浙商、渤海、恒丰等三家银行相继加入降息序列。其中,3年期、5年期的定存产品下调幅度更大,挂牌定存利率全面下降至3%以下。

在四大行的带动下,包括招商、民生、中信、广发等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纷纷加入降息“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河南、湖北、广东、陕西等超过20家中小银行实施人民币存款利率降息,且下调幅度各异。央行回应表示:这是中小银行的“补充下调”行为。

2023年1月1日,全国性银行已全面降息。

但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降息并非新鲜事。

事实上,早在2016年3月初,央行就已经决定普遍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此保证整个金融体系流动的合理稳定,从而营造出适宜、充裕、合理的货币信贷金融环境。

直白点来讲,降息的目的是更好释放资金、增强人民币存款流动活力,进一步刺激市场消费,从而更好拉升国内市场经济复苏增长。

在持续推进货币利率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保障多家银行建立合理竞争的存款定价秩序,有效降低银行自身负债,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存款利率的全面降息下调。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推出并实施存款利率新规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银行负债、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的问题,通过适当降低存款利率,让人们不要把钱一直存到银行,而是拿出来消费。

通过刺激大众消费欲望来提高人民币市场价值,这与国家期望的宏观经济复苏目标趋于一致。

为维护金融市场经济竞争秩序,有效缓解银行内部压力,选择下调降息无疑是一种必要的调节方式。

降息对谁有影响?

银行降息有什么影响?对谁有影响?降息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影响?

降息意味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调,通俗来说就是银行客户主体的收益相应变少了。

一方面,降息导致银行贷款利率下降。跟上述同样的道理,存款利率下调,存款收益变少;贷款利率下降可有效降低贷款人的资金压力。

以建设银行为例, 日前,建设银行发布的官网信息中显示短期贷款年化利率为4.35%,即贷款人借一万块钱一年需要还450元的贷款利息。假设银行贷款年化利率从5%下调至4.35%,那么同样借一万块钱一年的成本可减少65元。

另一方面,降低利息能够达到快速释放资金、增强资金流动灵活性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银行存款金额增加,市面上资金流动性无疑受到影响。下调降息消息的发布让一些人开始坐不住了,要考虑用新的策略来做资金规划。在此种情况下则会释放出更多的可流动资金,市场资金更加充裕,市场经济变得活跃,经济机遇也随之增加。

对于市场上一些做生意的人来说,市场机遇增多,资金成本有所下降,对投资者而言更有利,从而达到活跃、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日前已全面降息,四大行一直引导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利率适度下行,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状态。

而银行降息对普通老百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恐怕是老百姓想要迫切关注的。

对老百姓而言,最为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把钱存到银行,但到手的利息减少了,对百姓生活也产生一定影响。

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市场消费经济增长的目的时,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减少,普通人银行存款积极性降低,人们的钱更倾向于拿去市场消费或者用于市场投资做生意等。

例如个人购房时能够从银行获得较低利率的房贷,或者把银行的存款取出来用于家庭消费、个人消费等。

此种情况下,很可能对市场原有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旦物价开始上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

总的来说,银行降息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这也是迫于金融市场改革、经济复苏等一种必要的调整方式。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贷款成本的降低、购房财务压力的降低、市场经济更活跃、市场机遇变多等等,而消极的一面则表现为存款收益的减少、客户银行理财收益的减少等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做好合理的资金规划,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何守好钱袋子?

四大行迎来新一轮的“降息潮”,引发公众广泛关注,“银行存款搬家”一度成为市场热词,被众多投资者作为火热话题展开讨论。

降息、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和每个人都相关。

站在市场投资者的角度,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下调,但理财产品收益增加的优势较为明显。

然而,投资永远有风险。

低利率时代,投资者要考虑如何投资理财。哪种投资理财较好?股票还是外汇?黄金还是国债?

投资者需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及时调整关于理财产品资金规划、投资组合方面的思路,尽量多元化配置个人资产。

在不同经济环境中,投资者应选择适合的投资理财产品,秉承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妥当考虑风险投资、稳健投资的适宜性。

例如将黄金用于风险投资,国债用于稳健投资,又或者风险投资和稳健投资中都适当投资一部分黄金、国债。

“首先债券还是继续看好。第二个看好有权益的资产,因为有配置的需求。第三个看好的是黄金,黄金有避险的作用。

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阶段。权益资产主要是结构性机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以往,较多人选择把钱存到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国有银行很大程度上给予绝大多数人在资金存储上的安全感,国有银行足够靠谱,大概率不可能倒闭,把钱存到国有银行是足够安全的。

三年大疫让大家觉得经济环境变得不理想,原本爱存钱的老百姓风险意识不断增强,百姓把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近几年,央行持续降准降息,普通老百姓又要如何应对?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首先,要有正确的经济风险意识。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开支。

降准降息消息的发布可能带来的是市场经济生活成本的提高,百姓日常消费水平也会有所增长。

学会存钱,学会节约,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其次,银行降准降息有效刺激市场的活跃性,市场机遇增加。

学会“走出去”,跟上新形势,正确分析市场上的经济风险环境,通过主动寻求做生意机会等方式来保障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

最后,学会理财。常言说,财富是靠自己主动争取的。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学习投资理财,正确处理自己的闲钱,不断提高自己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规避风险,在保障原有物质生活不下降的同时高效促进理财资金增值。

此外,我国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双调节,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

对此,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点赞留言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袋子   建设银行   银行   中国   利率   存款   投资者   人民币   资金   消息   通知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