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不敢进,有事不想进”,闵行有座神秘的红房子!

水韵江南,梦里水乡。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一处景致,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学向往,

一种情怀,一种梦想。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一季,我们邀请了七宝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关于沪闵路北桥附近的红房子。一起跟着声音,看看神秘红房子的故事……

点击收听朗读

在沪闵路北桥附近,有一座神秘的红房子。

常开车路过那里,今天终于得以走进大门。9幢西式风格的二层建筑矗立其中,清水红砖的外墙夹饰着水泥拉毛条块,墙垛之间是数面铁窗,还有一扇不到下午4点绝不会打开的黑色铁门。

这里就是传说中“没事不敢进去,有事不想进去”的红房子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吴天明(摄)

该院前身为普慈疗养院,从1935年创院至今,院内新建了一些景观设施,唯有9幢二层楼病房以及1幢现作为康复中心使用的教堂建筑是开园时便存在着,且经过多次修旧如旧的改建后现存最完好的建筑群。走近细看,这几幢房子的门牌上都有着大写英文单词,依稀可以看见当年教会医院的影子。

1935年,上海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家陆伯鸿先生通过集资,创建了这座由教会管理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在创立之初,仅有医师2名、护士2名,病床300张。院内病房分为四等,以住院对象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分不同等级收治。

这些病人大多来源于开设在广慈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医院病房由圣玛利诸公会圣母会修士修女管理。由于当时精神科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所以多数病人属收容性质,仅头等病房的病人能享受一些医疗措施,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的病人则常被“关、押、捆绑”。不过即使如此,也总比让这些病人在外流浪,饿死街头来得强。

除去慈善作为,普慈疗养院更是因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壮举而广为人道。淞沪会战时期,普慈疗养院成为抗日战士最后的栖息地,院内设伤兵医院与难民所。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一季,我们邀请了七宝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此书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我们力争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童声音频,引领大家发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5月4日起,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赵韵

朗读:七宝中学 高一(11)班 陈乐禹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闵行   闵行区   才俊   疗养院   江南   院内   病房   病人   神秘   发现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