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家在东北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有人会说,这问题问的有毛病,东北肯定是东北人的家啊,总不可能是其他地方的人的家。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他爸妈都是上海人,六十年代考大学到鞍山钢铁学院,后在鞍钢工作,退休后回到上海,我同学大学考到上海理工大学。对他父母而言,东北是工作过的地方,并不是家乡。对他而言,东北和上海都是家乡,但东北已经回不去。对他的小孩来讲,东北是传说中的一个地方,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家是东北土著,据家谱介绍,康熙年间从山东搬到辽阳,几百年在辽河边生活,历经政事更替,唯辽河水不变。我爷爷12岁从农村老家跑到鞍山城学手艺,后经日本人,苏联人,张作霖,张学良,张学良出关后,共产党,最终把几十年赚下一份家业公私合营给了国家。我爸爸初中毕业就进了鞍山钢铁公司,家里面所有人都是鞍山钢铁公司的员工,没有例外。

在我们小时候的观念里,所有人都是要进鞍钢的,唯一的差别就是,每个人进的厂子名字不同,每个人的工作不同,尤其是工作性质不同,有集体工人,国营工人和国家干部的区别。

然而到了我这一辈,97年国家放开了大学生工作的选择空间,外资企业也第一次可以通过服务公司直接招聘大学生。相比大学生一毕业进国营工厂拿198元,北上广深开出了3000元的高薪,东北、西北、华北的广大学子怎能不东南飞?

对我父母而言,东北是绝对的家乡,虽然他们也喜欢上海,但对东北的热爱是排他的,强迫的。对我而言,东北是我人生所有观念的基石,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信仰,虽然我有很多不满意。对我的子女而言,东北可及,但只是寒暑假游玩的一个地方,唯一与其他旅游地不同的就是不能住酒店。东北话可以说两句,但只是为了好玩,上海才是她们的家乡,籍贯地东北既不丢人也不神圣。

最近看了《漫长的季节》,基本和我小时候的生活一样,估计原著或者导演就是鞍山人。之所以看着伤感,网上大多数评论就是回不去那个时代,那个东北的黄金时代。

其实,黄金时代每个地方都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广东福建,以及当下最火的江浙沪。为啥只有东北这么伤感??

以我个人之浅见,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前,那是东北最后的辉煌,东北有着全中国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工资,最美的生活,最高的教育,而这一帮人正好是70-80年代,正和我一样,从小努力学习,梦想回到家乡的厂矿,从技术员做到车间主任,到分厂厂长,最后到集团领导,功成名就,显赫地方。

东北的伤感文学出自谁手?

不会出自那些短暂支援东北发展的外来人才和他们的子弟,也不会出自于90年代之后出生的留学少年和他们在东北赚的流油的父母。

发出如此伤感的只能是那些上世纪70-80年代的东北土著,他们的父母把一生献给了东北的磅礴发展,他们自身是当时东北富庶程度的杰出成果,他们原本是东北不断发展的竭竭动力。

然而历史的洪流把我们推向的广阔的东南沿海,我们在这里建功立业,组建家庭,东北注定成了回不去也不能回的家乡,这与当年北京上海的知青返城时的义无反顾、铁石心肠截然不同,唯有寄托文字聊诉对东北往事的怀念与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辽河   土著   鞍山   鞍钢   黄金时代   山东   上海   钢铁   伤感   家乡   父母   年代   地方   大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