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棋王-董文渊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后来,张澹如再次到「喜雨台」棋楼下棋时,又差人找来了董文渊。二人对弈了一局围棋之后,董文渊有意展示自己的象棋绝技,以获得张澹如的赏识,便很有礼貌地说道:「张老板,以后能否有幸向你老请教一盘象棋呢?!」

在中国近代象棋史上,继「七省棋王」周德裕之后称霸天下的棋坛风云人物,乃被后人誉为「四省棋王」的董文渊。

董文渊长期称雄于华东的上海和华南的香港一带,棋艺精湛,罕有敌手。而且,他不但象棋冠绝一时,还擅长围棋,在20世纪50年代,曾作为中国围棋队的成员迎战过日本围棋高手,更在1964年的全国围棋比赛中,战绩辉煌,获得了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虽然董文渊身怀绝技,棋艺惊人,但遗憾的是他的品行实在太差,恶习又多,终于,曾经辉煌一时的「四省棋王」董文渊堕落沉沦,不能自拔,最后在众叛亲离、举目无助的凄凉孤苦的晚年生活中谢世了。①

孺子可教 欣逢贵人

1919年,董文渊出生于杭州。②他的父亲名叫董阿林,原本务农,后来因为逃荒避灾,这才由浙江余姚来到了杭州。董阿林十分勤劳,会铜匠技术活计,也很有心计,经过几年积累,他与人合伙在杭州开元路一带开了一家「协聚兴」铜匠店,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董文渊从小就痴迷于下象棋,心思聪敏,天赋惊人。

幼年时期的董文渊仅上过五年的小学,十岁左右就辍学了,开始在他父亲的铜匠店里学习手艺,闲暇时就在大街和一帮人下象棋。由于他棋艺出众,弈法精湛,很快就引起了附近人们的注意,他的父亲也舍得花钱让他去学习象棋。十二岁时,董文渊投到了当地象棋名家「白胡子」潘选子的门下。得到名师指点之后,董文渊的棋艺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两年之后就迅速超过了自己的老师潘选子,威震一方,所向无敌。

后来,董文渊又学了围棋,得到杭州围棋名家关春林的细心点拨与教诲,棋艺更进一筹,日臻上乘。他以象棋起步,兼攻围棋,用他自己的超人天赋,将二者的弈术原理巧妙地融会贯通了起来,由此进步更加神速,渐有大成,不久就能够与当地一流的棋坛名家蔡阿福、徐春泉、李嘉春等人相抗衡了,并且屡有胜绩,雄视一方。

十六岁的董文渊就以棋艺超卓,夭矫不群,登上了杭州城最负盛名的棋楼——喜雨台,与名噪一时的棋坛众高手展开了会战。因为他棋锋犀利,弈法精绝,迅速得到了杭州棋界的一致推誉。

这时,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的弟弟、著名实业家张澹如经常往来于杭州和上海之间。此人一生喜爱围棋,并乐此不疲,于是就经常到「喜雨台」棋楼来下围棋。张澹如在「喜雨台」弈棋之时,非常喜欢和那些棋坛高手下让子棋或饶先棋。专门对阵高手,而且还让子或饶先,倒不是他的棋艺十分高明,而是一种顾全自己面子的花招罢了,正所谓:胜固欣然,败亦不耻。在「喜雨台」下棋的大都是一流的棋坛高手,张澹如就经常执白子让先对阵杭州棋坛「五虎」之中的李友三和关春林。起手让先,那即是表示自己的棋艺略高于对手,若输了棋也不甚丢面子,而且输棋之后,他给的彩金又颇大方,因此很得众棋手的称许。

这天,张澹如在「喜雨台」下围棋时,听人们说起此间有一位少年棋手董文渊,棋艺十分精妙,真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张澹如就很高兴地让人找来了董文渊,让他陪自己下棋。

张澹如见他只有十六七岁,就提议让董文渊三子,却不料,对局的结果竟是张澹如连输了三局。但由于这次下的仍是让子棋,所以终究不失身份,张澹如的脸上也还不失风光,虽然输棋,心情依旧很轻松,当即就很高兴地让手下人给了董文渊一笔彩金,口里连声称赞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真是后生可畏啊!」

事后,「喜雨台」棋楼上的人们悄悄地对董文渊说道:「刚才与你对弈的那个人就是杭州城里鼎鼎大名的富商张澹如,他可是个极有身份的大老板,以后与他下棋之时可要注意礼节。」董文渊听在心里,点头称是。

后来,张澹如再次到「喜雨台」棋楼下棋时,又差人找来了董文渊。二人对弈了一局围棋之后,董文渊有意展示自己的象棋绝技,以获得张澹如的赏识,便很有礼貌地说道:「张老板,以后能否有幸向你老请教一盘象棋呢?!」

张澹如见他忽然说起了象棋,就笑了起来,回身问一旁的众人道:「小董的象棋下得怎么样啊?」众人大都深知董文渊的象棋功力深厚,所向无敌,就道:「董文渊围棋出众,象棋尤其精绝,威震一方,至今未遇对手!」张澹如听罢,颇感惊奇,却十分开心,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道:「此子围棋不俗,我是知道的。没想到他居然更擅长象棋,不简单,若加栽培,将来大有前途啊!」赞赏之余,遂起了提携董文渊之心。

这天张澹如仍和董文渊下围棋娱乐,下得十分尽兴,很是开心。终了,张澹如离去之时,董文渊恭恭敬敬地一直把他送到了楼下,张澹如微微感动,就回头对他说道:「明天下午到我家一趟,我有话跟你谈。」随即还把自己家的详细住址告诉了董文渊。

第二天下午,董文渊依约去了杭州孝女路未央村二号——张澹如的家里。

二人相见,一番长谈,谈得很投机。当张澹如了解到董文渊仅仅上过五年的小学就辍学了,感到十分惋惜,嘱咐他要继续刻苦修习棋艺,对于文化课也要时时勤奋用功,他日就一定能成大器。临别之时,张澹如送给了董文渊派克金笔一支,另加现金二十元,还有一部日本围棋青年新锐木谷实编著的《围棋辞典》,并说:希望他日后好好学习钢笔字,今后有意带他到国外的棋界闯荡一番。五年之后,张澹如果然遵守诺言,将董文渊领入了香港棋坛,与许多名手进行角逐。正是在张澹如的鼎力资助下,董文渊终于凭借自己精湛的象棋棋艺,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代棋王的辉煌霸业。

两番夺冠于杭州 决胜香港「三王赛」

1936年秋,杭州市举办了一次全市象棋比赛。这次大赛由城南民众教育馆主办,应邀参赛的是杭州象棋界最负盛名的「五虎一豹」六大高手和后起之秀刘忆慈与董文渊。比赛的结果是董文渊一枝独秀,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了冠军;另一位新锐棋手刘忆慈比董文渊年长三岁,棋艺也很出众,惜败于董文渊,获得了第二名,屈居亚军。由于董文渊棋艺过人,在众多的象棋高手之中鹤立鸡群,尤为璀璨夺目,所以,赛后,民教馆主任彭桔甫专门请董文渊吃了一顿饭,意示嘉许,欣慰杭州棋坛终于后继有人了。

这一场象棋大赛使董文渊一举成名,驰誉遐迩,成为江南棋坛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从此也开始了他的象棋征伐生涯。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会根据群众的要求,出面着手举办「华东地区象棋名手邀请赛」,特意请来了上海有「象棋总司令」之誉的一代棋王谢侠逊前来杭州主持赛事。比赛地点在青年会的健身房,挂大象棋,出售门票,每张两角钱。参加者都是当时象棋界的顶尖高手,名家云集,精英荟萃,计有江苏象棋名家窦国柱、「山东棋圣」邵次明、福建高手连学正,以及浙江杭州的象棋新科状元董文渊。这些人都是名噪当时棋坛的一流象棋名手,代表了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四省的象棋最高水平,真可谓群星荟萃,盛极一时。

这次大赛之中,董文渊不负众望,再次表现神勇,以其犀利无比的棋锋,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锐不可当,最后夺得了冠军,从此就被人们誉为「四省棋王」。

董文渊成名前后,常去上海天蟾茶楼等处弈棋,由于他年纪轻轻,棋艺超卓,因此博得了一个「小杭州」的诨名,和「小剃头」林荣兴、「小煞星」叶景华、「小湖北」雷海山并称上海棋坛的「四小」,威震当地,雄踞一方。从这时起,董文渊正式开始了他的以棋为生的生活。

1939年,张澹如信守五年之前曾经对董文渊许下的诺言,特意命自己的账房先生刘盈丈到上海找到了在棋场谋生的董文渊,和他同乘「亚洲皇后号」大轮船去了香港。

到达香港之后,张澹如就立即安排董文渊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象棋大赛——「六王夺鼎赛」,所谓「六王」就是指在当时棋坛之上最负盛名的六位象棋顶尖高手,这些人都曾经在棋坛叱咤风云,都有过「棋王」的美誉,即周德裕、钟珍、苏天雄、卢辉、方绍钦、董文渊六位棋王,其中声名最响的就是「七省棋王」周德裕和「四省棋王」董文渊,这两个人的夺冠希望也是最大的。其时,周德裕纵横无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象棋大国手了。张澹如刻意安排此次比赛的用意,也就是让自己有意提携起来的「四省棋王」董文渊与周德裕决个雌雄,分个高低。

这次大赛由张澹如出资专门制作了一只大银杯,另悬彩金一百元,作为冠军的奖品。

最后,比赛的结果是周德裕略胜一筹,力压群雄,夺得了冠军;董文渊虽然表现不俗,终是棋差一着,获得了第二名,但也显示了非凡的棋力。

不久,热心象棋比赛的张澹如又出资制作了一枚纯金奖牌,特邀周德裕、董文渊和钟珍三人参赛竞夺,定名为「三王赛」。这次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分先各两局,以积分多少定名次。

比赛开始了,经抽签后确定董文渊和钟珍先赛两局,结果是董文渊旗开得胜,表现神勇,连胜两阵,独得四分,遥遥领先。这样一来,钟珍率先出局,无缘决赛。夺冠的形势对董文渊极为有利,而对于周德裕来说就十分棘手了。

这时,明显处于劣势的周德裕感到了不公平,于是就突然提出了自己不参加续赛的动议,理由是怀疑董文渊以重金收买了钟珍,所以钟珍这才佯败两局,让董文渊轻取四分,占了夺冠的先机。钟珍在和周德裕的对局之战时,会全力以搏,这样一来,就人为地为董文渊最后夺取金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周德裕这时提出的罢赛理由尽管证据不足,臆测成分居多,但根据那时棋界的风气,谁也不敢保证就绝对没有这个可能。

周德裕的突然罢赛,首先激怒了已经购票的广大棋迷。他们聚集在文园酒楼前,竭力鼓噪,要求退票,场面顿时一片哗然,几乎失控。

这样一来,负责这次大赛的主事者也都感到为难了,一个个直急得头冒冷汗,惶惶不安,却都束手无策。

正当场内局面杂乱纷纷之时,董文渊突然越众而出,站在楼台上对一众棋迷大声喊道:「各位稍静,我就是来自杭州的『四省棋王』董文渊,请听我一言,我有话跟周德裕前辈说!」众棋迷正在鼓噪,突然听他这么一说,顿时静了下来。

董文渊见众人稍静,就回过身来对着周德裕大声说道:「周前辈,你既然口口声声怀疑我在这次比赛之中作弊,以不参加续赛相抗议,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无弊可作的方式来续赛如何?」

众棋迷听他这么说,感到十分好奇,不知他董文渊究竟能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化解这一危机,都默不作声地望着董文渊。

这时,只听董文渊对周德裕接着说道:「我和钟珍刚下过的两局棋不算,如今,我再单独和你作十局赛,只咱二人来抢这金牌如何?」这番话堂堂正正地在众人面前讲了出来,让周德裕也没的说了,一时语塞,只好点头依从。楼下的一众棋迷见这两位最负盛名的棋王要进行十局赛的对决,都十分高兴,不但不再鼓噪退票,反而纷纷喝起彩来。

经此一场风波,比赛的规程就这样改成了周德裕和董文渊二人的十局决战论输赢了。

第一天的比赛,董文渊表现神勇,一鼓作气,接连战胜了周德裕两局。

第二天的比赛,董文渊再显神威,势如破竹,又战胜了周德裕两局。

第三天一早,香港的各大报纸都对此事大加宣传:「『四省棋王』董文渊锐不可当,一连四局,大获全胜,轻取棋坛大国手——『七省棋王』周德裕!」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一时。虽然是倭寇入侵、充满惶恐的年代,二人此战还是吸引了一大帮棋迷赶来围观,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第三天的比赛进行前,双方落座,董文渊举起手掌,以掌心中的醒目题字——「誓杀周德裕!」故意让周德裕观看,意在激怒周德裕,乱其方寸,而后乘势取胜。这一手「激将法」虽然卑劣,却一举奏效,果然令周德裕极是气恼,心浮气躁之际竟再输两局。

如此一来,名扬天下的棋界泰斗、「七省棋王」周德裕在对阵「四省棋王」董文渊之时,竟一败涂地,接连输了六局棋。这是惊天动地的一个特大新闻,赛场内外围观的棋迷都惊呆了,几乎不相信眼前这个万分真切的事实,赛场的气氛顿时沸腾了起来。

当时,在场的棋迷就有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密功教授,他目睹盛况,感慨万分,即席作了一首「七律」《书赠十三王》,诗云:「龙蛇大落斗方酣,岂看江都捉手谈。纵横鸿沟宁肯割,咸惊虎穴竟能探。帅旗势悍赢连六,举箸省名冠十三。从此墅棋身不坠,桃花笑煞老杨坛。」篇末题跋:「杭州董文渊君,拥其四省冠军,战胜周德裕君,连胜六局。同时,两粤亦莫能争。余奉邀观艺,深为叹赏。」

发生于1939年秋的周德裕和董文渊之战,不仅仅是华南棋坛的绝顶象棋高手之间的争雄之战,也是一场轰动全国棋坛的象棋国手争霸战。其时,与周德裕齐名的「象棋天王」黄松轩已然去世,「七省棋王」周德裕四十岁,正值英年,棋锋正劲,已是华南棋坛名副其实的象棋第一高手了。而「四省棋王」董文渊是华东棋坛的象棋第一高手,时年二十一岁,风华正茂,锐气极盛。两个人的棋艺都正处在巅峰时期。

「六王夺鼎赛」上的董文渊和周德裕的初次交锋,周德裕略胜一筹。时隔不久,二人在「三王赛」上「十局赛」的第二次争雄,何以董文渊突然之间棋艺精进如斯,竟连胜六局,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直杀得「七省棋王」周德裕大败亏输、一塌糊涂呢?其实,究其原因,乃是董文渊的头脑特别聪明,棋风妙手万变,极富创新之故。他非常善于因机制变,乘势利导,战略战术因人而设,所以,他在「六王夺鼎赛」中首度受挫于周德裕之后,就潜心研究了他的棋路特点,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创新出了专力克制周德裕的棋路,因此这才有此一胜。当然,董文渊在赛前以掌心写字故意激怒周德裕,致使其心浮气躁,不能冷静应敌,也是一个制敌因素。从这一点上来看,董文渊也确实有点胜之不武。

后来的象棋名家贾题韬也对这次董、周之战作出了精辟的评论,他认为,周德裕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和众多名手对局,大多取得了胜绩,何以独独受挫于董文渊呢?之所以如此,与董文渊的象棋布局极富创新有一定的关系。

周德裕和董文渊后来又有对局,周德裕略有胜绩,对以往的败绩有所挽回。总的来说,二人的棋力相去不远,都是第一流高手的巅峰境界。

忘恩薄情 生计落魄

张澹如是一个识才、爱才的实业家,鼎力支持他所器重、栽培的董文渊,说得上是恩重如山,关爱备至。那时候,就连董文渊的衣、食、住、行也全都由张家包揽,每个月还由张澹如支付给他一百元的零用钱,这个钱在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董文渊在平时弈棋所得的钱物,全归他自己,张澹如从来都不过问。

其时,尽管张澹如十分器重和厚待董文渊,但董文渊终究是寄人篱下,他的身份说到底也不过就是张澹如家里的一个门客而已。这时的董文渊随着胜绩辉煌,在香港棋坛之上极负盛名,逐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随之而来的就是他的忘乎所以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泛滥。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根深蒂固地觉得张澹如对自己的一切帮助和供养,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无须感恩戴德。董文渊忘乎所以,逐渐骄傲狂慢起来,更要命的是他的生活开始腐化堕落,疯狂地喜欢上了赌博和嫖娼,将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点积蓄很快挥霍一空。

有一次张澹如急需现钱使用,可是手头紧张,就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只五克拉重的钻戒,让董文渊拿去卖了,换回一些现钱来。

不料,董文渊卖了钻戒之后,早将张澹如的谆谆嘱咐抛在了脑后,丝毫不顾张家急需钱用的窘境,而是鬼使神差地拿了这一大笔钱踏进了赌场,一来二去,输了个精光!

脚步蹒跚地走出赌场,身无分文的董文渊着急了:这回钻戒没了,钱也没了,这可怎么去见自己的老板张澹如呢?思来想去,无计可施,于是,他来了个不辞而别,溜之大吉,一口气逃出香港,潜回自己的家乡杭州。

对于这次釜底抽薪、忘恩薄情的不义之举,董文渊竟丝毫没有感觉到对不起曾对自己有过知遇之恩、而且待己甚厚的张澹如,丝毫没有愧疚和不安。一直到晚年,董文渊所追悔莫及的仍只是自己当时的一步之差,失去了张大老板这个有吃、有喝、有穿、有钱花的大靠山,而不是他自己品行低劣、道德有亏,真正对不起人家张澹如。他曾对人说:「张澹如是大老板,当时我只要对他说明情况,他仍会要我的。」人们从他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董文渊真是忘恩薄情、厚颜无耻之徒了。

返回家乡过活之后,董文渊的生计可就一落千丈了。虽然他的棋艺和棋名更加高了,可是,当时的杭州、上海等地均已沦入日寇之手,社会经济普遍萧条,生活维艰。他以往在大老板张澹如家里那种丰衣足食、挥金如土、奢侈腐化的潇洒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过去的风光都成了明日黄花。面对现实,他只能挣扎在贫困饥寒之中。

当时,董文渊以上海、杭州棋坛第一象棋高手的身份,也只能是在上海的一些茶楼下棋谋生,虽然生计有了着落,但也常常是赢棋得少许彩金之后,到饭摊上买一碗饭、喝一碗汤充饥度日而已,生活依旧很艰难。

恶习不改 孤苦晚年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经济略有好转,董文渊的生活也曾经一度得到了改善,但他恶习不改,一旦有了钱,就立即急不可待地花在了暗娼身上,就这么挥霍一空,家资殆尽了。

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经济建设处在逐步恢复之中,时局渐渐好转。当时的上海就有许多象棋擂台,于是,时来运转的董文渊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作为名震棋坛的「华东三虎」之首,曾经红极一时,横扫棋坛,当者披靡。于是,他的经济收入也逐渐好了起来,但董文渊不知节俭,总是肆意挥霍,全不考虑自己将来的生计,正所谓:叫花子不留隔夜粮——一顿光。

1951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天才棋王出现了,这就是从广州来到上海的瘦瘦小小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杨官,比董文渊小六岁,棋艺精绝,出神入化。他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设擂成功后,一举成名,迅速地崛起。不久,杨官 就以后起之秀的身份向上海棋坛的象棋第一高手董文渊发起了挑战。第一次交锋,杨官 虽然表现神勇,但仍是棋艺未臻化境,以二负一胜一和的微弱劣势败下阵来。从此,杨官 返回广州,潜心钻研,专心研习棋艺,于是,日渐精进,颇有大成,达到了第一流巅峰高手的境界。而此时的董文渊仍是腐化堕落,只顾着如何捞钱、享受,肆意挥霍,寻花问柳,没有半点心思进一步精研象棋了。

1952年,棋艺大成的杨官 再一次雄心勃勃地来到了上海,在「米高扬」攻打董文渊的擂台,二人共弈了十局。这一次杨官意气风发,棋锋强劲,一举挫败了称雄棋坛多年的「四省棋王」董文渊,以胜两局的战绩获胜,取代了董文渊的棋坛霸主地位。

此时的董文渊和北方棋坛名手谢小然三战皆平,和「华东三虎」中的另外两个名家相较,仍保持着技高一筹的优势,所以,以棋谋生,他的日子也还过得去。但后来,他恶习不改,最终在生活作风上出了大问题。1955年,董文渊犯罪,被国家司法机关以「玩弄女性」的罪名判了有期徒刑,关押在了黑龙江监狱。20世纪60年代初,董文渊刑满释放后,才重新回到了浙江。

1964年,董文渊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仍是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一举夺得了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然而,就在这次比赛期间,董文渊仍是恶习不改,因棋品差而被省体委点名批评,并且从此不再起用他参加比赛了。

无可奈何的董文渊只得重操旧业,从此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凭着他过人的棋艺,靠私下与人下棋赌钱过日子,度日维艰。

一代棋王董文渊曾经一度辉煌,独步棋坛,鲜有抗手,领尽风流,博得了「四省棋王」的美誉,原本也是一代英杰,可是就因为他人品太差,道德低劣,恶习甚多,辱没了一世棋王的英名,却最终落了个凄凉孤苦的晚年。

据说,他家乡的众多棋友都因其品德不好而对他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附注:

①本文所叙事迹主要参考徐清祥先生的《象棋近代国手名局》一书,并参阅了部分其他的资料相辅用,融为一体,这里不再一一注明。

②据载,董文渊属羊,出生于1919年,但他的户口本上误记为19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棋王   棋迷   棋坛   喜雨   棋艺   杭州   象棋   围棋   上海   高手   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