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宠臣狄仁杰,为何死后被百姓砸了祠堂?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而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宠臣,也是贤臣,能臣,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为武则天出谋划策较多的臣子之一,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狄仁杰和武则天都是山西人,两个人的老家离得都不远,两个人正可谓是真正的老乡。狄仁杰非常机敏,情商很高,具有高超的说话艺术。他能够精准的揣测人的脾气秉性,在武则天面前他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以及怎么说武则天不会生气,这就是狄仁杰处世的高明之处。因此,两人年龄相仿之人,相互理解,既是君臣也是朋友。

狄仁杰最大的功劳当属为李唐复国培养了一批复国的政治人才,其中有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这一批人是武则天病重之时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即位的主要操盘手。他曾经历任过很多职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担任的安史之乱期间的长安留守。在这场战争中,他凭借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军纪,成功地守住了长安,为唐朝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李唐皇室和很多大臣都是他辅佐、提拔起来的,对恢复大唐的江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后世十分推崇狄仁杰。

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710年,唐睿宗景龙元年,追赠狄仁杰为梁国公;

747年,唐玄宗将狄仁杰、张柬之等人配享太庙,附祭在唐中宗的庙廷

狄仁杰曾经担任宁州(甘肃宁县)刺史、豫州(河南汝南)刺史、魏州(河北邯郸大名县)刺史,是地方一把手,在他担任官员期间,通过整顿政治、加强军事、改善民生等措施,成功地维护了唐朝的稳定和繁荣。狄仁杰在这些地方的施政也得到广泛的百姓赞扬。生祠一般是因为德政,得到地方老百姓的拥护,百姓自发为其建立的祠堂。狄仁杰祠堂被砸这事发生在魏州,是狄仁杰活着的时候魏州(并州)的生祠。

狄仁杰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为何他的祠堂却遭到了老百姓的破坏?

这要从狄仁杰的儿子说起,狄仁杰共三个儿子,他的第三个儿子叫狄景晖,是典型的坑爹专业户,年轻时的狄景晖是一个浪荡子,为人贪婪、暴虐,他升任魏州功曹参军,也就是地方军的参谋长级别的官职。

被分到了自己老子狄仁杰扬名立万的地方当了个八品官,狄景晖的贪心开始膨胀:朝中自己的老子担任宰相——有后台,地方首脑毕恭毕敬。于是对当地老百姓横征暴敛,地方首脑也不敢管,老百姓自知也打不赢官司。老百姓实在气不过,深痛无奈,把怨恨强加狄公教子无方,。于是,百姓们偷偷砸了狄仁杰的生祠,以发泄心中的怨气。

狄仁杰去世后,唐朝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一些人认为狄仁杰之所以有如此卓越的政绩,是因为他得到了武则天的宠幸。(实际上狄仁杰不是武则天的面首,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喜欢年轻的)。因此,一些人就在唐朝末年砸毁了狄仁杰的家族祠堂,狄仁杰的家族祠堂被砸毁是由于一些人对宠臣现象的不满,这种行为也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动荡、腐败严重,民生困苦,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于当时的政权和官僚体制愈发不满和反感的局面。

由于武则天时期的腐败、贪污和弊政等问题屡屡发生,导致了民间对于整个唐朝政治体系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狄仁杰作为一位清官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显得格外珍贵,因此,民间出于愤怒和失望,将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情绪转化为对于狄仁杰本人的攻击。不过,狄仁杰本人的清廉、聪明和勇敢仍然受到后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大名县   祠堂   神龙   长安   刺史   唐朝   老百姓   儿子   百姓   政治   地方   狄仁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