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篡位时,是否已经取得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呢?

在杨坚准备篡位的时候,是否已经获得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当时,权力和杨坚差不多的大佬,至少还有五六位。

第一位是韦孝宽,他当时的头衔是大司空、上柱国、郧国公、徐州总管,地位不比杨坚低。

韦孝宽家世显赫,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北魏的高级官员。

早二十三岁的时候,韦孝宽已经是郡守级别的官员了,与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私交甚密。

更重要的是,韦孝宽的军事才能,显然也不比杨坚低,著名的玉璧之战,是东西魏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是由韦孝宽领衔。

在北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首功的就是韦孝宽。

在为人方面,韦孝宽还是一个处事厚道、善于提携晚辈的人。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尽管当时的韦孝宽已经七十一岁了,但谁也不敢轻视他。

第二位是尉迟迥,周宣帝的皇后是尉迟皇后,这位皇后的爷爷就是尉迟迥。

同时,尉迟迥还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

在宇文泰执政时期,率军夺取蜀地的统帅,就是尉迟迥。

随后,他更是成为了蜀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北周开国之后,尉迟迥官拜柱国大将军,蜀国公、食邑一万户。

从身份地位上说,尉迟迥比起当初的西魏八柱国,差别也不算特别大。

到周宣帝时代,随着宇文宪和宇文孝伯被杀,皇族权力最大的人,变成了宇文盛。

而权力仅次于宇文盛的,就是尉迟迥,杨坚仅排名第四。

尉迟迥还有一个依仗,那就是他的好侄子尉迟勤,官拜青州总管,而尉迟迥后来调任,主管相州。

只要这对叔侄达成共识,就可以瞬间组织起几十万大军,让整个关东地区瞬间大乱。

尉迟迥所统辖的相、卫、黎、贝、赵、冀、瀛、沧等州,尉迟勤所统辖的青、齐、胶、光、莒等崐州,都追随他们,军队多达数十万人。

第三位是李穆,他是宇文泰的头号亲信。

亲信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应该都听过免死金牌,可以免除一次死罪,而宇文泰给予李穆的待遇是,可以免除十次死罪。

无论是西魏还是北周,李穆获得的殊荣都无人能比。

在杨坚篡位之前,李穆是上柱国、大司空、太保、太傅。在北周朝堂上,已经没人比他的官更大了。

刚才我们说过,宇文盛第一、尉迟迥第二、杨坚第四,排名第四的是谁呢?正是这位李穆。

李穆并不是空有官位,他还是并州总管。

并州这地方有多重要呢?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就以晋王的身份坐镇并州,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建立唐朝的李渊,更是以并州为根据地起兵的。

李穆本人如此显赫,他的家人当然也不会差。

李穆的子孙即使还在襁褓之中,也一律授予仪同三司。因此,李穆一门手持牙笏身居官位的多达一百余人,贵盛无比。

第四位是王谦,他的父亲虽然不是西魏八柱国,但却是十二个开府将军之一,和杨坚父亲的地位差不多。

从官职来看,王谦的父亲是太保,也不比杨坚的父亲差。

到了王谦这一辈,他的头衔是庸国公、柱国大将军、益州总管。

益州有多重要,就不必多说了。

刘备凭借益州三分天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益州军阀,通常都是一股特别的势力,很少有人敢招惹。

在杨坚篡位时,如果王谦坚决反对,那整个朝堂就会在顷刻间大乱。

谦以世受国恩,将图匡复,遂举兵,署官司。所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十州之人多从之。

第五位是于翼,他是宇文泰的女婿,头衔是大司徒、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

单看官职,于翼或许比不得上面那几位,但于翼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他是于氏的话事人。

于氏可是八柱国之一,出现过于谨这样的大人物。北周之所以能够立国,很大程度上也是于谨在操盘。

因此,在整个北周,于氏都可以算作仅次于宇文氏的存在。

看看于翼的兄弟们,大家就能明白了。

于寔,上柱国、大左辅,袭爵燕国公。

于翼,上柱国、大司徒、太尉,封常山郡公

于义,上柱国、潼州总管,封建平郡公。

于智,上柱国、凉州总管、大司空,封齐国公。

另外,还有子侄辈的于仲文、于顗,也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佬。

第六位是司马消难,他是北周最后一位皇帝,周静帝的岳父。

在多年以前,司马消难与杨坚的父亲结拜为兄弟,杨坚在司马消难面前,一直行晚辈礼。

后来,杨坚篡位之后,司马消难起兵反抗。一声令下,他所管的九州、八镇之地都打起了反对杨坚的旗帜。

隋文帝辅政,消难既闻蜀公迥不受代,遂欲与迥合势,亦举兵应之。以开府田广等为腹心,杀总管长史侯莫陈杲、郧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所管郧、随、温、应、顺、沔、环、岳九州,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须)〔涢〕水八镇,并从之。

上面这六位,是完全能够在权力方面,与杨坚分庭抗礼的人。

除此之外,北周还有许多仅次于杨坚,但同样非常重要的人物。

只要这些人在关键时刻选择背刺,那么杨坚立刻就会有大麻烦。

比如说,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在杨坚篡位时,并没有什么表态。

这只是因为,当时的李渊还太小,没办法对杨坚构成威胁。

可这并不代表,李氏家族没有权力。

如果这时候,李氏家族的某位大人物出面,高呼推翻杨坚的口号,杨坚肯定也会疲于应对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复杂的权力格局,才导致杨坚在篡位的时候犹豫不定。

杨坚最大的不确定,就是自己能否获得多数人的支持。

大家想想西晋的八王之乱就会明白。

皇位上坐着一个智力有问题的晋惠帝,正常人难免心动,但并不是谁都敢动手的。

赵王司马伦一个没忍住,篡位了。可他刚爬上皇位,就发现四面八方都是反对派,于是很快领了盒饭。

类似的例子,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次。

故此,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杨坚的犹豫,毕竟先例过于惨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益州   司马   西魏   北周   皇位   总管   宇文   尉迟   权力   地位   父亲   杨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