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故事|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家长如何“做家长”

◎“一些家长教育观念、方法不对,孩子厌学,根子大多在家长。”

“一条鱼病了,不光要吃药,还得换水。”5月11日,在济南领秀城的一个小型沙龙活动现场,家庭教育指导师刘世全正和一群家长,就如何化解厌学、叛逆、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进行交流,“多数家长考虑的都是怎么改变孩子,却很少想到改变自己。其实,往往是水出了问题,才导致鱼生病。”

结束这场沙龙活动后,刘世全又来到一学生家中进行辅导。焦虑的妈妈抱怨儿子上初中以后,平时“母慈子孝”,一提学习就“鸡飞狗跳”。通过心理格盘游戏和深入交流,刘世全察觉到,孩子不够自信、学习自主性不好,而妈妈情绪不稳定,着急上火就忍不住吼一顿的做法无疑是“火上浇油”。在他看来,父母和孩子视角不同,感受和需求不同,因此他为这对母子设计了一节互动课程,引导他们敞开心扉,通过一些沟通技巧和方法,解开各自心里的“疙瘩”,避免情绪积压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火山爆发”。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一个新职业,去年被人社部纳入职业分类大典。“一些家长教育观念、方法不对,孩子厌学,根子大多在家长。”曾经做过英语老师的刘世全从教孩子,转而研究“教家长”。

最初,家庭教育指导师并不是一个“正经”职业,高校没有这个专业,没有官方认定机构,市场需求并不明显。刘世全通过互联网、培训班学习各种家庭教育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从简单的亲子咨询开始,当他成功让休学的中学生重返课堂之后,收获了职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借助互联网平台,刘世全的客户遍布全国。

近两年,随着“双减”政策推行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全社会对教育更为关注,家庭教育指导师成了热门职业。据业内人士介绍,济南目前已经成长起来一批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一定数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每人可同时服务50多位客户,实行公司化运作,并外聘知名心理专家定期进行学术指导。

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收入可观……这些“光环”,让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掀起一阵考证热。“拿证不难,被认可不易。”刘世全坦言,考个证并不意味着就能上手,这个职业门槛其实并不低。

“找我们的家长,孩子基本上是遇到了大麻烦,棘手的案例比较多。所以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升级,否则很难得到家长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刘世全说,比如面对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家庭教育指导师起码得掌握抑郁症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学习解决方案;再比如,心理咨询有诸多不同流派,每种心理问题起码要熟悉3种以上的主流方法。此外,还必须掌握授课技巧、课程设计,学会调动客户参与积极性、做视频运维新媒体等。为了不断获取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培训学习对刘世全来说是家常便饭。

新职业的兴起,在满足诸多家庭实际需求的同时,往往存在有待规范之处。济南市民高女士的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因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一度休学,她辗转找过3位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的确实很专业,有的感觉就是忽悠,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记者了解到,目前,心理咨询、家政、早教等机构纷纷涉足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首先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但如何对其进行监管尚属空白;同时,该行业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也应逐步建立起标准和规范。

更多内容请点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家庭教育   家长   根子   厌学   济南   新职业   需求   机构   孩子   方法   职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