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戴璐与韦峰事件,两人被免职还是被开除,后续已经明了

“淮安人大发布”于1月13日晚发布消息,决定免去韦峰的职务。而作为事件中心人物的戴璐,也已在相关网站上查无此人,近日备受关注的戴璐事件终于受到官方的处罚。

闹得沸沸扬扬的戴璐事件终于有了明确的处理结果,作为公务员的他们会被开除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需要对戴璐事件的前因后果,公务员处分措施与原则、性质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准确地判断事件走向。

戴璐事件

一张午夜时分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将戴璐事件这桩桃色新闻捅到了大众面前。聊天内容迅速抓住了吃瓜群众的眼球,既是有名的“美女官员”在官场上的“情色交易”,又是“婚内捉奸”,内容劲爆。

根据后期的官方通报不难判定。起初,微信聊天中的爆料并不完全属实,但是爆料者绝对懂得怎样描述最容易引人关注,因此带出了最吸引人眼球的话题,比如“情色交易”、“美女官员”等等,因此为这件事件制造了超高的关注量。

在这个事件中,有着姣好容颜,光鲜履历的戴璐被塑造成了一路靠着男领导升官上位的角色,戴璐的入职经历,工作经历一一被扒了出来,不断被质疑。期间,韦峰、戴璐的人设不断反转,各路网友兴致勃勃的吃瓜,当事人的解释也都不重要。

终于,面对如此重大的舆论声势与群众的热切关注,官方声明介入调查,及时公布结果,陈述了部分事实,当事人遭到处分,双双免职。两人奋斗十来年的前程也因为一张爆料毁于一旦。

免职不是开除

在事发前,韦峰是厅级干部,而戴璐是一个普通的科级干部,双方均是国家公务人员。对于公务员来说,开除是最严厉的惩罚,而尽管戴璐事件被闹得人尽皆知,两人也仅仅是遭到免职,仍旧保留着公务员资格。

免职是指免去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开除是指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开除军籍等

也就是说,即使韦峰与戴璐闹出了严重的作风问题,但是“金饭碗”并没有丢如果两人好好表现,认真学习,改过自新,他们仍然有机会重入仕途。

韦戴二人并未违法

虽然戴璐事件闹得很大,但是究其本质,仍旧是婚内出轨破坏的是社会公序良俗,属于作风问题,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许多吃瓜网友认为戴璐事件抹黑了公务员的形象,理应开除,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情绪来判断问题,翻阅相关条文,不难发现作风问题并不足以导致二人被开除。

开除公务员的条件很难达到

查阅公务员处分的相关规定,只有涉及能力不足,不服从安排,违法乱纪等五种情形才会被开除。

(一)工作能力不足,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不称职。

体制内的考核非常严格,一般按照四类标准来评价: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笔者的姐姐恰巧在体制内工作,虽然她每次都会因为考核而忙的焦头烂额,但大多数情况下担心的只是考核结果不够优秀而导致绩效被扣除,从未担心考核结果是不称职

不难看出很少有人真的被评为不称职,更何况需要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才会被开除相信第一年考核结果被评为不称职的人员第二年一定会认真对待考核,所以这个辞退条件还是很难达到的。

(二)能力不足且不服从分配管理。

这种情况下,辞退公务员确实合情合理,虽然公务员相对于其他的工作较为稳定并且公务员并不需要像某些岗位那样实行高压的末位淘汰制,但是也不代表真的可以“摆烂”,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并且不服从分派安排,单位也可以辞退。

绝大多数人在报考公务员时一定是千挑万选才确定自己未来的岗位,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上岸”后的公务员基本上都能胜任现职工作。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工作,但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首先机关调整等是很重要的工作,一定是经过综合考虑才会进行调整变动,并且变动时都会为公务员调整后续的工作安排,所以会尽量为员工安排合适的岗位。如果因为对新的岗位不满意而拒绝,那么机关也只能选择辞退。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违反相关纪律并且经教育后并未改正行为;

这种情况一般是该公务员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谋求私利或者酒驾、醉驾等,并且屡教不改,不接受教育。这种在思想上与行为上都已经走偏的人自然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

(五)旷工时间过久,累积时间超过一个月。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岗位,都不能随意旷工,按时到岗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即使面临特殊情况,机关也会根据员工的情况合理批假所以原有的假期满足正当需求还是绰绰有余,这一条也很难违反。

不难发现想要“达到”开除公务员的条件还是很难的,并且并不包含发生严肃作风问题的情况。因此,机关并未给予两人开除处分也是合理。

综合考虑戴璐事件,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两人的桃色新闻闹得人尽皆知,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韦戴二人并未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没有触犯法律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就规定而言,作为公务员他们大概率不会被开除。

那么戴璐事件中两人的行为令人咋舌,处理结果让人感慨,两人奋经营多年的事业也毁于一旦,根据硬性的条文规定,两人不会被开除,但是考虑到戴璐事件造成的恶性影响,仅仅免职就够了吗?

一.戴璐事件严重破坏整体公务员的形象。

公务员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代表人员,一言一语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戴璐事件中的两人并未触犯法律底线,但是也抹黑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百姓对公务员的美好印象被一张讲述桃色新闻的微信截图打碎,就连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也可能会被无端迁怒,被扣上各种帽子。一句轻飘飘的“你们当官的都是关系户,都是靠巴结人上来的!”就否定了不少官员的努力,其他尽职尽责的官员所塑造的光辉形象,也因为戴璐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

戴璐事件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二人的前程,更让民众怀疑,是不是许多公务员都是靠关系上位不干实事,不关心群众,如此看来若没有严肃处理并不足以平息民愤。

翻开戴璐的履历,她出生于1993年,2012年考取编制,一路顺风顺水,28岁就成为了一名副科级官员,这是许多基层干部难以达到的升迁速度,着实让人惊叹。

许多网友怀疑,戴璐的升迁未必都是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真的如自己揣测那样,凭借着姣好的容貌,一直依靠着男性领导的青睐才能够平步青云。如果没有这次爆料,戴璐可能依旧一帆风顺,继续网上攀。

戴璐的第一学历并不算优秀但是后期成为了党校研究生,业务能力也不算出众,并没有足够的基层工作经验,很难相信她会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从网络流传的信息来看,戴璐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展现出脚踏实地的干劲,难怪网友会疑惑,她是怎么做到平步青云的?甚至认为在官场内只需要靠着容貌就可以顺利升迁。如果这件事只是闹得沸沸扬扬,最终结果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可能会成为一个被诟病的话柄。

电影《哪吒》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原本普通老百姓就对官场知之甚少,只能通过少许新闻与传言去了解官场,已经因为不了解而产生了诸多不正确的认知,戴璐事件更加深了群众对官场的偏见而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就再难改观。

百姓可能会通过这则新闻,猜测官场中大概充斥着 “美色交易”、“权色交易”,会不会有极端网友将个人能力出色的女性官员全部贴上“不正经”的标签,她们努力工作的结果被无视,戴上有色眼镜审视认真工作的官员,寒了他们的心?会不会让原本就艰难的女性升迁之路增加更多的困难障碍,给人留下女性只需要讨好领导就可以平步青云的印象,让许多企业为了避免麻烦而减少招聘女性。

戴璐事件的发生,已经不自觉地蔓延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习惯性的怀疑官员尤其是女性官员的官职来路不正。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会利用这一丑闻去抹黑其他尽职尽责的官员,恶意挑起普通群众与官员之间的矛盾。从这个角度来看,给予韦峰、戴璐更加严肃强力的处理或许更加合适。

二.戴璐事件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戴璐事件已然尘埃落定,但这件事的余波并不会轻易消散,它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从该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上,仅仅是免除职务的处罚恐怕不够。

戴璐事件的发酵时间点非常敏感正值国家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人都已经“阳过”,此时身体上的病痛,三年封锁下经济的压力,已经使人满腹牢骚,或多或少会对这几年的政策产生怀疑甚至不满。

恰逢此时,戴璐事件发酵,正激化了这个矛盾某些网友被有心之人挑拨,情绪上头,借助此事大肆质疑政府发布的各项决策,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相干的官员遭受无妄之灾,原本利益民生的政策被恶意揣测,让努力工作的官员寒心,让群众也对党与领导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到党与群众原本紧密的血肉联系。

结语

当然,戴璐事件也为所有公务员敲响了警钟如果心术不正,只想走“捷径”,哪怕走的再高,也终究会有案发功亏一篑的那天。

于理,韦戴二人并未违法乱纪,免职是恰当的处罚。于情,戴璐韦峰二人应该被开除,给始终关注此事的民众一个交代。

那么,您怎么看待戴璐事件的处理结果?您觉得戴璐,韦峰二人会因为这件事被开除公务员资格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事件   平步青云   违法乱纪   可能会   官场   爆料   官员   岗位   公务员   群众   形象   机关   能力   女性   工作   戴璐   韦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