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毛主席不同意寻找贺子珍失散的儿子?找到后为什么也没相认?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儿子毛岸红,他出生在福建长汀,毛主席与贺子珍对他百般疼爱,但是在革命时期,形势千变万化,哪里有什么平静的生活。1934年,毛岸红两岁的时候,由于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决定突围转移,开始长征。按组织规定,长征不能带小孩。这就意味着毛主席与贺子珍必须把毛岸红暂时寄养出去。

好在当时贺怡(贺子珍的妹妹)与丈夫毛泽覃(毛主席的三弟)被留在苏区打游击,所以经过商量,毛岸红就被交给了贺怡和毛泽覃代为照顾。贺怡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表现出色。她接到任务后非常高兴,并立即开始了对毛岸红的照顾。

与毛岸红分别时,贺子珍百般不舍。她连夜为毛岸红赶做了一件棉袄,这才依依不舍地和毛主席踏上了长征路。在贺怡的照顾下,毛岸红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聪明、活泼、乖巧,深受贺怡和毛泽覃的喜爱。

长征开始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占领了瑞金。由于形势危险,组织上让毛泽覃率领游击队转战到闽赣边界,继续和敌人周旋。毛岸红作为毛泽覃的儿子,必然也跟随着父亲一同行动。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毛泽覃决定把毛岸红寄养在一户老乡家里。

贺怡是毛泽覃的妹妹,她在这个时候被组织安排到赣州从事地下党工作。由于两人都有任务在身,再加上瑞金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地盘,所以为了毛岸红的安全考虑,毛泽覃把贺怡送走后,就把毛岸红寄养在了一户老乡家里。

然而,在游击队进行突围行动时,毛泽覃壮烈牺牲。由于他生前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毛岸红,因此毛岸红的下落就变得谁也不知道了。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已经与贺子珍离婚。贺子珍曾两次让贺怡陪同,想见一见毛主席,但两次都没能见着,这让贺子珍非常失望。

贺怡看在眼里,心里非常难过,为了安慰姐姐,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下落不明的毛岸红找出来。由于她收养自己的孩子毛岸成的经历很熟悉,所以在组织的帮助下,她很快就找到了代养孩子的老乡家。然而,在她第一次寻找时,并没有找到自己要寻找的人。

1949年11月底时,在经过多方打听后,贺怡终于得到了关于毛岸红的线索。她迅速带着儿子和一行人前往赣南的一个村子。尽管当天天气不好且山路崎岖,但是为了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侄子,贺怡执意前行。可当她见到老乡代养的孩子后,一眼就认出,这并不是毛岸红。带着失望,贺怡一行人只得打道回府。

在回程的路上,由于天气不好和山路崎岖,结果颠簸的吉普车突然失控,冲向了路边一个3米的深坑里。贺怡不幸丧生。

贺怡寻找毛岸红的过程一直进行得很隐秘,所以在她去世后,她所掌握的线索又再一次全部中断了。毛主席非常悲痛,但受打击最重的还是贺子珍。原本她的健康就不太好,贺怡的去世加重了她的病情。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再也没有人提起过要去寻找毛岸红。

然而,毛岸红毕竟是贺子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多年来,她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这个孩子。在忍受了长期煎熬后,贺子珍终于向中央寻求帮助,希望能找回毛岸红。1955年,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收到了贺子珍关于寻找毛岸红的来信,并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始工作。王家珍是此次调查组中的一员。

王家珍想到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所以如果能找到毛岸英会给毛主席最大的宽慰。于是,王家珍先组织老红军们开了一次座谈会,了解当年红军在瑞金时的情况,并查阅县志、走访群众。但忙了一大圈,却一点线索也没找到。

就在事情毫无进展的时候,王家珍到叶坪乡走访时偶然遇到两名朱坊村的村民,并得知朱坊村的农民朱盛苔在长征期间曾收留过一个红军夫妇的孩子。传闻那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红军的大干部。王家珍了解情况后,立刻马不停蹄赶到朱坊村,并找到了朱盛苔夫妇。得知他们确实在1934年收养了一个才2岁的红军孩子,并给孩子起名朱道来。细节上都和毛岸红当年被寄养时的情况相符,这让王家珍十分激动。

然而,当他提出想见一见朱道来时,朱盛苔夫妇告诉他说,就在2个月前有一位持南京空军司令部介绍信的女干部,声称朱道来是她和烈士霍步青的孩子,所以女干部把朱道来带走了。但是,朱盛苔家还有朱道来的照片。于是,王家珍拿走朱道来的照片后,向上级作了汇报。

不管是王家珍还是其他看过朱道来照片的人,都觉得他长得很像毛主席。所以中央同意让贺子珍到上海去进行辨认。随着朱道来一起到上海的还有他当年被寄养时穿过的一件小棉袄。贺子珍与朱道来一起去部队医院验血,并发现他们血型一致。

这样一来,相关领导都非常高兴,并且见过他的人都说他长得与毛主席确实很像。然而,就在中央安排朱道来及养母黄月英到北京时,霍步青的遗孀也赶到北京向中央领导反映:朱道来是她和霍步青当年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儿子。

因为当时医学还不发达,没有DNA检测技术可以做出科学的生物学判断,所以朱道来究竟是谁的儿子就成了个棘手的问题。毛主席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他说:“再不要提这件事了,不管他是谁的孩子,反正都是革命后代,就让他从人民中来,再回到人民中去吧。”

贺子珍也无可奈何,最终还是没能与朱道来相认。但朱道来也没有随黄月英回去。他被送到原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家。由于帅孟奇收养了一大批革命遗孤,留在那里最合适。朱道来到北京不久后去了清华大学附中读书,并后来就读清华大学。毕业后到一所国防科研单位工作,但在文革中病故。

结语

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寻找毛岸红的过程中,毛主席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悲痛和牵挂,这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重视。虽然最终朱道来未能与贺子珍相认,但毛主席却给出了令人感动和钦佩的回答:“不管他是谁的孩子,反正都是革命后代,就让他从人民中来,再回到人民中去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于每一个革命后代都同等重视和关爱。他不将个人感情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而是用理智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复杂难解的问题。这种为民请命、为国忧患、忘我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他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人民导师和家庭楷模。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的思想、品德和精神,不断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瑞金   儿子   清华大学   反动派   红军   国民党   北京   后代   老乡   线索   夫妇   当年   中央   组织   孩子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