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牌了……

原创 刘晓博

由于外出考察,本号昨天没有更新。

考察的是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看了一些项目,跟专业人士做了交流。4月初以来,我先后考察过雄安新区、滨海新区、南沙新区,还去过几次深圳的前海新区。

从这些标志性新区的发展,可以摸到中国经济的脉搏,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经济复苏的热切渴望。

周日,我写了一篇“明天,会有意外惊喜吗”的文章,希望5月15日(昨天)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能有所下降,由此推动在本月22日LPR的小幅降息。

但这个想法落空了。

很显然,现在仍然是货币政策的观察期,对此央行态度比较坚定,并在昨天晚上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有对于不降息的间接解释。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上海证券交易所、工商银行即将在本周三(5月17日)召开金融业专题座谈会,探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估值提升,说白了就是股价上涨。

中国的银行集中在上交所上市。所以,座谈会是上交所做东;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银行,是工商银行,所以工商银行承办。

参会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他们坐在一起探讨的,是如何让银行等金融股“估值提升”。当然,估值提升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所以这5个字也非常重要,是确保正确的。

如果说,周三的活动是一次大合唱,那么此前已经有很多次引人注目的“独唱”了。

比如中国银行的行长,今年3月31日在业绩会上告诉大家:中国银行“估值水平明显偏低”。

同一天,也是在业绩会上,农行董事会秘书也表示说,农行股价明显被低估。

下图是中国银行A股的走势,从3月31日到5月9日的高点,最多涨了40%。最近几天有所调整。

至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大致如此,都出现了飙升的行情。一些市值偏小的银行,涨幅更大、更惊人。

有意思的是,即将在周三举行的座谈会,是在银行股行情出现调整的时候举行的,继续唱好的基调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为“中特估”添柴加火的ETF产品也出现了,而且是批量发行。

ETF的发行是要审核的,“央企股东回报ETF”在这个时间点上推出,不是偶然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银行股这样重要,被“单列”?

原因很简单: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是执行国家宏观调整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抓手,同时它还是A股估值的基石,它的稳定事关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遗憾的是,我们的银行在上市之后,在自己的资本市场里,一直受到“歧视”。最显著的表现是:股价长期偏低,处于被贱卖的水平。

比如四大国有银行在大涨一波之后,市盈率仍然只有5倍,市净率不到0.6倍。

市净率不到0.6倍意味着,你自己去建立一家银行,还不如直接买银行股划算,因为相当于按照净值打6折。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已失去了通过股市再融资的能力。在股市上增发新股的通常做法是,按照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增发事项前N个交易日计算平均价,然后打8折或者9折作为增发价格。

如果四大国有银行维持当前估值水平,增发新股价格只能是每股净资产的0.5倍甚至更低。如果强行增发,就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

银行其实是非常缺钱的,它需要不断扩张资本,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资本充足率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大中小银行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你吸收的存款越多,需要的资本金越多。

假设一家银行被监管部门要求维持资本充足率为8%。目前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是12%,这意味着存款总额大致也是12%以上的增速。一家银行要维持其市场份额,存款增速也大致在12%左右。那么,这样银行要满足监管要求,其资本金每年增速也应该达到12%左右。

近年来,银行盈利增速明显放慢。到手的利润,还要给股东分红,剩下的才能补充资本金。而仅靠利润补充资本金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债。于是,银行每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巨大。

每年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几十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占了几千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0%以上!

大家想过没有:这种局面为什么能维持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是国家不愿意改变吗?而是无力改变。

怎样才能彻底解决银行业补充资本充足率的难题?只有一条路:重新估值,重新定价。

“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之所以被提出,就是因为A股长期对国企、央企、银行股歧视,给予的估值偏低。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政府杠杆率偏高,国企杠杆率偏高,财政压力偏大,养老金缺口,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处于推广期,老百姓资产配置过分集中于房地产等。

通过“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在去年12月末“关于2023年的23个预测”一文中,把中字头央企、银行股列为今明两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

如今,上交所、工商银行等单位举办的这场“提升金融业估值研讨会”,把这件事进一步“明牌了”。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估值的的提升,首先要有业绩基础。这或许反过来有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不降息。

美国中小银行为何崩盘?主要原因就是降息、加息太急太猛烈。LPR降息,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意味着利差变薄,不利于银行稳定业绩。在坏账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业绩再下降,如何估值提升?

银行业估值提升,不仅是银行业自己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A股的繁荣。所以,在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这句话被删除了,最新的表述是“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

这反过来告诉我们: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股的估值修复,有多么重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股市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常常受到各种意黑天鹅的干扰。所以,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是表达个人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明牌   中国银行   金融业   银行业   货币政策   中国   资本金   业绩   资本   工商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