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爆火的秘方

周五晚上8点,为了烧烤,我从北京到了淄博。终点站为青岛的列车,几乎在淄博站倾吐出全部旅客,使得并不宽敞的站台人头攒动、阻塞难行。显然,来自互联网的喧嚣迁延至此,淄博站成了互联网超链接的最后一页。

游客对淄博的城市想象,仅限于一个个人满为患的烧烤摊。然而,很快我就发现,这座城市意料之外地开阔、沉静。在外人的想象中,一个与烧烤捆绑的内陆城市,除了吵吵嚷嚷,恐怕还是小而封闭的。但淄博不是这样,宽阔的道路,高耸的楼宇,辉煌的夜色,成荫的梧桐树,孝妇河穿城而过,这座城市的优美与其互联网形象的单一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不是像我一样带着任务,游客们或许无从得知淄博的夜晚猪龙河沿岸的绿道有多恬静,正如烧烤摊上忙着小饼卷小葱的饕餮们,很难想起此地正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的中心,“摩肩接踵”一词,描述的正是临淄的繁盛。

大学教授、烧烤店主、滴滴司机不约而同地向我强调,淄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人们的沉稳、诚实正是百年工业文明的结晶。“为什么市民不趁烧烤火爆都想方设法捞一笔钱?以前我们都在国企或民营大企业上班,很稳定,对商机不敏感,也不习惯。”一位滴滴司机向我解释。

另一些人则坦陈城市盛情之下的隐痛:“我们可是鲁C啊,上世纪90年代是最繁荣的时候,2000年以后就一蹶不振”“2000年国企改制,2017年去产能调结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光是建筑陶瓷产业,我们的产能就砍掉了将近70%”。

盛名之下,市民没有因为烧烤“头脑发热”。人人都清楚,与工业产值相比,烧烤小到何种地步。期待“小小烧烤”带动一整座工业城市,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这份理性没有变成算计后的冷漠,对待外来的客人,本地人抱持最大的热情和善意。知道了我的记者身份,他们总要问一句:“能不能把我们淄博写得好一点儿?”

一座沉默已久的非旅游城市突然面对汹涌的客流,政府第一时间调动了行政力量来应对。赞扬鼎沸之时,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却很是焦虑:“希望网友正常、理性地监督和批评我们,无条件地追捧,容不得别人批评淄博,这是不正常的。”

如今,以“锦州烧烤”为代表的烧烤江湖里的“大哥”们,纷纷派出政商考察团到淄博取经。他们很快就发现,“淄博烧烤”的秘方不在烧烤,而在城市本身。

发于2023.5.22总第109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淄博烧烤爆火的秘方

记者:王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淄博   秘方   饕餮   烧烤   锦州   产能   理性   司机   批评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