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他能否第二次挑战成功?今年预计超900人尝试登顶珠峰

如果一切顺利,明天上午,温州人潘正胜将登顶世界之巅——海拔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

这是潘正胜第二次挑战珠峰。

2017年5月20日,他在攀登珠峰过程中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最终于8400米处放弃登顶计划。

1981年出生的潘正胜是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人。他与登山的故事从2013年开始,那一年他登上了海拔5396米的云南哈巴雪山。之后的四年间,潘正胜先后登上5895米的非洲乞力马扎罗雪山、7509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山,到2016年,他成功登顶世界第八高峰——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

随着一座座山被征服,潘正胜决定奋力一战。2017年5月,他入驻了珠峰大本营,选择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

“窗口期”,是指有利于攀登者登顶珠峰的最佳天气时间。2017年的天气变幻无常,极难预测。登山窗口期从过去的以天计算变为以小时计算。最终,潘正胜的世界之巅梦想止步于8400米。

今年4月7日,潘正胜再次出发攀登珠峰。他从尼泊尔东南部的小镇卢卡拉出发,徒步8天到达珠峰南坡大本营,然后开始紧密的拉练,等待合适的登顶时机。

预计今年超过900人尝试登顶

今年登山季,预计有超过900人像潘正胜一样尝试登顶。就在2天前,16岁的湖南长沙女孩徐卓媛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从南坡登顶世界之巅的女运动员。

距离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已过去近70年。为什么要攀登珠峰?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不少攀登者们喜欢引用英国传奇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最初,只有极少数职业登山家能登顶珠峰,如今,每年有近百个人可以站在地球的最高处俯瞰世界。珠峰成了普通人也可以企及的目标。

今年5月,珠峰因为“堵人”刷屏朋友圈。事实上,早在10年前,珠峰就曾因“人满为患”引起人们的关注——2012年,德国资深登山者拉尔夫杜季莫维茨就曾晒出过一张登山者在珠峰山脊上排队登顶的照片。

业余登山爱好者可以通过商业登山公司申请珠峰攀登许可证,并在指导和陪伴下攀登,收费普遍在四五十万人民币左右。除此以外,登山者还需要准备服装、技术、辅助等40余种装备,并且需要支付小费给随行的夏尔巴向导。

除此以外,登山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峰顶的氧气大概为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在登珠峰之前,需要增强身体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并且学习攀冰、攀岩、滑坠自救和基本急救等知识。年龄并不是攀登珠峰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登顶珠峰年龄最大和最小的登山者分别为13岁和81岁。

财力不够体力也不足的普通人也可以选择“云登顶”。2020年4月30日,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前进营地成功完成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的建设及开通工作,成功实现珠峰峰顶5G覆盖,使得普通人足不出户也可以“云端赏珠峰”。

他们为何钟情于“极限感”

趋利避险是生物的本能。这么多人放弃安稳的日常,转而挑战极限,为了是什么?

其实,从一千多年前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以攀登珠峰为代表的极限运动的魅力来自于磨练,来自于一百次失败后终于成功的征服感和满足感。

据不完全统计,从难度较大攀岩、翼装飞行,到较为常见的花式滑板、极限单车,全球大约有10亿左右极限运动爱好者。随着滑板、攀岩、冲浪成为冬奥会项目,国内也一度掀起极限运动浪潮。而我国复杂的地貌,也为极限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但极限运动并不意味着“作死”。在极限爱好者眼中,他们的行为或许冒险,但并不是“找死”。

无论是职业登山队还是翼装飞行者,都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将风险降到最低。中国第一个征服了全世界所有8千米以上高峰的登山者张梁曾说过,他活下来的经验就是适可而止,“一个登山者如果轻率冒险,不仅是藐视生命,更是暴露了他无法抗拒世俗欲望的懦弱和被胜利之名诱惑的不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珠峰   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   攀登者   峰顶   海拔   普通人   极限运动   极限   明天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