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毛主席做出预言: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现在看来真的精准!

依我看,台湾的未来只有两条路!他们绝无第三条路可走!”毛主席斩钉截铁,自信地说出了这句话。彼时,是1956年。这是毛主席在北京接见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聊到国际局势时针对台湾问题给出的,掷地有声的预言。

现在看来,高瞻远瞩的毛主席针对台湾问题的判断没有丝毫偏差。建国至今已有70年,台湾还在一直在毛主席所说的两条路上摇摆,如此精准而直击要害的判断,让我们对毛主席的雄才伟略肃然起敬。

一定要解放台湾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6月1日,历时四十二天的猛攻,“过大江”的雄师终于击溃了国民党号称是固若金汤,永不失陷的长江防线。

全党全军贯彻毛主席宜将胜勇追穷寇的策略,解放了中国大部,将国民党反动派赶下了海。蒋介石仓皇出逃,败退台湾。

对毛主席来说,他一直把收复台湾,解放台湾看成是一种责任。早在1948年,他就在东渡黄河的间隙忙里偷闲上了五台山,看着寥廓的万里江山,他感慨道:

“康熙皇帝平三藩之乱、北拒沙俄,南收复台湾,是个雄才伟略的好皇帝。”毛主席意欲收复台湾,已经很明显了。

康熙帝收复台湾

1949年2月,他更是在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直言不讳地表示: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置喙的!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必定要缩到那里去。再加上美国的保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

1949年3月,中央开会商讨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相关事宜。

在谈到管辖范围时,毛主席提出将台湾也加进去,在毛主席心中,台湾早已被纳入版图,如今正式提出,解放台湾已经提上日程。

同年,中央成立以粟裕大将为总指挥的解放台湾前线指挥部,为了解放台湾,毛主席下了这手先手棋

可惜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解放军攻台既没有空军配合,刚刚成立的海军也是难堪大用,武力进攻几番受挫。

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借此机会陈兵台湾海峡,我们失去了解放台湾的好机会。

粟裕大将

后来,和平解放台湾逐渐成为主流方针政策。

“欢迎他们回来”

武力解放台湾受挫以后,毛主席也在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

对待曾经的国民党将领,毛主席总是不计前嫌、以礼相待,以此来向台湾传递善意。有一次,他拉着陈明仁将军合影,然后亲切地和他聊起台湾的状况——

听说蒋介石在台湾给你这个大活人开追悼会啦!蒋介石还说我把杜聿明、王耀武两位将军也杀了。你此番经过山东,代我跟两位将军问个好!顺便把咱俩的合影给你那些从前的朋友寄过去,跟他们说说真实情况呀!”

面对蒋介石处心积虑、兴师动众的造谣抹黑,毛主席只用一张合影就轻松化解,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的典范。

1956年,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他说:台湾那里那些人,他们想回来,绝不阻拦,我们以诚相见,来去自由嘛!

后来他更是直言不讳:“就算蒋介石现在过来,我毛泽东绝对是热烈欢迎的!”

后来,毛主席甚至做出了“只要蒋介石同意一个中国原则,那么我就支持他当台湾总统的巨大让步。

这种友好的态度,不仅体现出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坦荡与大方,更体现出中华民族祖国统一目标的坚定不移

明面上看,自1949年以后,国共两党的领袖就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代表二人在私下里没有联系。

在毛主席真诚的表态下,一向顽固不堪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有了一些动摇,和平解放,在这一年看到了曙光。

1957年,一个仪表堂堂的香港新闻记者来到北京,他的名字叫曹聚仁

曹聚仁

周总理亲自出面,热情地接待了他。一个记者而已,值得总理亲自劳师动众地接待吗?

其实,李聚仁不只是新闻记者,他还是蒋家父子派到大陆来的特使。毛主席很是高兴,他以远远超过接待记者的隆重,款待了曹聚仁。

根据《周恩来年谱》的记载,周总理在1956年7月份先后三次接待了曹聚仁,足见中共中央对李聚仁以及他背后两位的重视。

第二次会面中,周恩来坦诚而直白地说:“国共有过两次合作,一次是北伐,一次是抗日,可以说都成功了!既如此,为什么国共不能进行第三次合作呢?


之后,曹聚仁回到香港,将大陆方面的意思传于台湾知道。至此,曹聚仁开始了“任期”二十年的信使生涯。

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尽管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越做越荒唐,派遣小股部队袭扰我边境海防的小动作仍未止息,我党还是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

而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一经提出,就受到海内外一致好评。

为了打动蒋介石,经过慎重考虑,毛主席、周总理还合笔给愿在台湾的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件结尾有一句点睛之笔——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这两句诗,是毛、周二人向蒋介石发出的,诚挚的回乡邀请。所谓“奉化之庐墓”说的乃是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蒋家大宅和蒋介石母亲的墓冢。

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是在以动之以情的方式,规劝蒋介石放下恩怨,早日回归。

据说读完这封信后,蒋介石口中喃喃着这两句诗,一个人呆立了许久。

至于蒋介石自己的态度,他虽然一直在死鸭子嘴硬,一会儿宣称“中共和谈,是他们统战贼心不死!”,一会儿又叫嚣“会用尽一切方式反对到底。”

其实,蒋介石如此大放厥词,都是他信心不足,外强中干的表现。

不过,美国佬的一手背刺,让他如遭当头棒喝!1955年,中美两国在波兰首都华沙展开了大使级的谈判,这让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如坐针毡。

再三思量之下,他决定就坡下驴,试探一番。

1957年,蒋介石派出他忠贞不二的手下宋宜山前去探望,这个人似乎没什么名头,蒋介石为什么千挑万选选中了他?

其一,乃是因为此人是个铁杆的“蒋派”,对蒋家可谓是忠贞不二;

其二,宋宜山其人官职较轻,随意走动亦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其三,他与毛主席、刘少奇一样都是湖南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论对话办事,还是找个乡党较为妥帖。

1957年4月,宋宜山到达北京。他的到来,无疑给和平解放带来了一丝曙光。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位客人,又一次在北京有名的“东兴楼”设宴招待。

在京期间,宋宜山被带着参观了北京的工、农业合作社,浏览北京的风景名胜,中央还十分人性化地安排他到功德林看望他的胞兄宋希濂。

宋希濂感慨地看着日新月异的北京城,看着战后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感触颇多。

两周后,宋宜山悄然离开回到香港,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送予蒋介石。

蒋介石越看越生气,一个光头气得近乎冒了烟,它罕见地失态大骂——“娘希匹!去了半个月就被赤化成这个样子,文白无能,当真是文白无能!”

1957年10月,国民党“八大”召开,仍旧主张反攻大陆,其实这时候相信他的人已经很少,但蒋介石自己心如明镜

由于中共政权日益稳固,愈发觉得国民党反攻无望的美国人,向蒋介石提出了“划台湾海峡而治”的过分要求。作为“一个中国”的坚定拥护者,蒋介石义正言辞地拒绝。

令人遗憾的是,蒋介石始终没有悔悟,坚持认为中共方面接二连三的示好,不过是“统战”的新花样。

最终,蒋介石放弃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合作的机会,海峡两岸,终究与统一擦肩而过。

现如今,台湾的表现很好地印证了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台湾只有两条路的”的预言:“一条是中国,一条是美国!

几十年来,他们像墙头草一样在中美两边反复横跳,政坛上也是“城头变化大王旗,一天一个样。”美国也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干涉台海。他们怕了,正如毛主席所说,他们“怕的不是今天的中国,而是明天的中国”。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终究是不稳妥的,无论做什么,都要靠自己。

台湾,是毛主席一生的牵挂。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毛主席始终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像“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那样,把握住前辈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开创出两岸统一,共同发展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台湾   奉化   台湾海峡   周恩来   曙光   台湾问题   香港   美国   精准   蒋介石   国民党   北京   中国   中共   和平   大陆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