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易储:杨勇杨广兄弟之争,为何晋王杨广短时间内被封太子

隋朝时期,晋王杨广凯旋归来晋为“大将军”后,他没有继续留在京城,而是很快就被调到了并州。第二年,他出镇镇压陈豪族反叛,趁机将杨俊从扬州郡守的位置上夺了下来。

很显然,杨广在两次平南之战中立下了赫赫威名,却并没有因此而在朝廷中站稳脚跟。相比之下,杨勇虽然失去了文帝夫妇的宠爱,但他的影响力并没有立刻下降,杨勇之所以能坐稳这个位置,是因为他在政坛上势力较大。

如果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那这样的政治势力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这与平陈之战后杨广的身份变化有没有关系?

杨广来到扬州之后大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对于太子杨勇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向多疑的文帝当时对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看法?

这些问题都与开皇末年易储斗争密切相关,以下内容将从这一系列问题着手,对杨勇和杨广两人政治势力的长退进行探讨。

一、开皇九年之后杨勇东宫势力之变化

文帝自开皇初年开始就为杨勇制定并逐渐完善了东宫各种政策制度,并为他挑选了一批文武兼备的东宫僚属,针对性的对杨勇认真培养细心教导,后来在辅助杨勇的这些僚属中有部分也成为了杨勇麾下的中坚力量。

(一)东宫僚属的整体分析

杨勇的东宫僚属中,以河南河东地区的土著力量最为强大,几乎占据了关陇派系的半数以上,在北周时期,来自河南河东地区的土著一直被北镇地区的人所排斥和压制。

于是,在北周末年的一次政变中这些土著选择了杨坚代替周建隋,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王朝的政治中枢,并在政治格局上凌驾于北镇地区的人之上。

关陇派别中河南河东派别在东宫僚属中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一点正好符合朝政格局的变迁。

除了关陇派系出身者,萧梁派系的数量和文武百官的构成都和北齐派系的官员相差无几。杨勇的东宫幕僚多为山东人,他们的倚仗也以山东人为主,从而把开皇时期山东人的兴衰与杨勇的兴衰相对应,这是不公平的。

(二)个案分析

河东柳氏曾出过柳敏、柳雄亮、柳肃和柳述四位东宫僚属,分别在文武百官中任职。根据《周书》卷二二《柳庆传》和《隋书》卷四七的《柳机传》记载可知,柳肃是柳雄亮的堂兄,柳述是柳肃的亲侄,柳敏与前三人关系不大,故而这里只分析前三人,特别是分析柳肃和柳述在东宫的情况。

刘健明先生早就注意到,柳肃、柳述等河东柳氏与太子杨勇的关系异常密切。至于柳氏对杨勇的坚决支持,甚至到了仁寿年间仍试图扶持杨勇登上皇位的原因,刘先生主要是从文帝对权臣制衡的角度进行剖析,这其中与河东柳氏和杨广杨素之间的矛盾也有关系。

柳氏和杨素两个家族从北周开始就已有不浅的恩怨。《周书》卷二二《杨宽传》载“性通敏,有器识,......然与柳庆不协,欲按成罪,时论颇以此讥之”。

杨宽在西魏废帝的时候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北周武成完年(557)成为小冢宰,这两个家族的矛盾跨越了两个朝代,持续了很多年没有消除,可见两家之间的恩怨有多深。

与此同时,柳氏家族与晋王杨广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文帝将原定许配给杨广妻兄萧野的兰陵公主许配给了柳述,使杨广对柳述产生敌对之情,从那以后杨广和杨素杨约两人便开始勾心斗角,形成了夺嫡之势,柳氏家族也是经历过多年政治斗争的人,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弊。

从那以后,柳肃竭尽所能地辅佐杨勇,而柳述则是冒着生命危险反对高颖以助杨勇夺回皇位,不管是柳肃还是柳述,都是杨勇的忠心支持者。他们对杨勇忠心耿耿,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任职东宫,更多的是为了家族利益,保全家族的安危。

东宫僚属中很多关陇集团的人彼此之间都有血缘关系,除了河东柳氏家族外,长孙炽长孙仁父子、苏威苏夔等人也都是曾经有在东宫任职的经历。再加上独孤罗是杨勇母亲的舅舅,宇文静礼是杨勇的妹夫,这种背景使开皇九年之前的东宫僚属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而这正说明了杨勇在东宫的影响力强大。

开皇九年后,杨勇失势,杨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东宫僚属因为各自的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逐渐分裂,比如河东柳氏因为家族出身的关系,对杨勇更加无条件支持,弘农杨氏因为杨广结交杨素的关系产生分歧,随着文帝对东宫力量的削弱,大部分东宫僚属都离开了东宫,这也导致太子杨勇在东宫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二、晋王杨广势力的扩张

相比于杨勇的逐渐衰弱,晋王杨广在出镇扬州之后可谓是一飞冲天,实力大增,这其中除了文帝对其的维护与纵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杨广自己日益成熟的政治手腕,更是不容忽视。

他依附于宇文述和其他心腹,一方面极力笼络江南文士,另一方面更是趁机与朝中新贵杨素杨约两人交好,内外并进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一)杨广在扬州的政治活动

开皇十年(590),晋国王杨广从并州调到了扬州,他的三个亲信也都随之到了南方,张衡被调到了扬州,郭衍、宇文述应杨广的要求被调到了洪州、寿州,分属扬州,不久之后他们就开始为杨勇夺储一事出谋划策。

九年平陈之后,文帝对旧陈境内实行了一系列过激的措施导致第二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叛乱,杨广上任后立刻改变了策略,与江南的人保持了良好的缓和关系,其中与扩充自己势力有关的一项措施就是大量招揽江南文士进入总管府,充当晋王学士。

陈亡后,很多宗室成员都被流放到了关中,他们的身份也随之下降。

杨勇将虞世南、庾自直等关中落魄的才子,尽量招揽进了自己的府邸,并将诸葛颖、王胃等散落在江南的落魄之人,尽心尽力地招揽过来。

他们在晋王府中的活动,大多都是与文化有关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认为,他们对大业时期的政治局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就当时的易储之争来看,这些文人行为只是为杨广创造了一个好的社会名声而已。

杨广与朝中有权势的官员之间的关系才是决定他是否能够夺储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身为远离京的潘王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掌握朝中的局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实力,就必须要和朝中的达官贵人们打好关系。

(二)结交杨素杨约兄弟

晋王杨广在开皇十一年后正式展开了夺取夺储计划。十一年太子妃元氏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令文帝夫妇十分悲痛,文帝以至于“举哀于东宫文思殿”

杨广在上朝时对伤心不已的独孤皇后哭诉杨勇“恒蓄盛怒,欲加屠陷”,独孤皇后说出其观点后之后,杨广开始谋划夺储之事,首先要拉拢朝中新兴势力杨素、杨约两人,这个计划是他的心腹张衡、宇文述两人策划执行。

杨广及其心腹都意识到了杨素二人的权势,知道他们二人的权势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本,所以才会花大价钱与他们结交。杨素杨约两人也意识到因为自己家族势力太过强大而被人觊觎,若是能助杨广夺储成功,则能收到“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的成效,这才是杨广与杨素结交成功的直接原因。

从开皇九年隋朝中央权力核心的变动来看,两者的融合应该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两者的融合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夺储斗争的成败。

九年平陈之战才刚刚落幕,但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杨素被任命为左仆射,与高颖一起执掌朝廷大权。从杨素平定陈国后的仕途便可看出他的权力之大。这一方面是因为杨素本身的天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家族在开皇朝的快速崛起。

但杨素及其家族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和尚书左仆射高颖产生矛盾。当时南北朝统一,边疆太平,武道之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想更上一层楼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参与政治谋求发展。

在当时越来越清晰的太子之争对杨氏兄弟来说无疑是参政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杨素杨约两人能够这么快与杨广成为朋友,并非被财宝诱惑,更多的是因为杨氏家族想要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势力。

三、文帝对于杨勇和杨广之态度

开皇九年后,文帝对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两人的势力变化,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态度,一方面是支持杨广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杨勇等人的约束。

(一)用人政策上的倾斜

文帝为镇守各地的藩王都挑选了一批得力的幕僚协助他们驻扎在各处,但严禁他们与中央、地方官员私下来往。藩王不仅不得私自与中央、地方官员往来,而且对他们所聘请的僚佐也有严格的限制,这一点太子杨勇也并无例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太子杨勇聘请山东大儒刘焯、刘炫的事情。

《隋书》卷七五《儒林传》载:“废太子勇闻而召之,未及进谒,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

刘炫在受杨勇重用前,曾经游历过三省而不得做官,二刘应当是在十四五年上奏韦世康之后被被除名为民,杨勇应当是在这个时候才加以延请。只可惜当时杨勇的处境呈现劣势,二刘被他带回长安后,文帝就命两位大儒去服侍蜀王杨秀,这让他们颜面尽失,受尽屈辱。

文帝对晋王杨广在扬州广纳文人、与达官贵人交往的情况,采取了视而不见的做法。比起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因为私通而被治罪,杨广不仅没有被治罪,反而被文帝允许了,哪怕他的理由再怎么荒谬。

相对于太子杨勇的招兵买马,杨广网罗人才的举措就容易多了,这一切都表明了文帝是认可和支持晋王通过招兵买马、招揽人才来扩充实力的。

(二)处理私驿之不一

杨广上任扬州总管后后,对于朝中风云变幻的情形,他根本不可能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尤其是他认识了杨素杨约两兄弟后,更是让扬州和京中的来往越来越多。如果只依赖官驿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所以杨广才会在两个驿站之间建立私驿。

从《唐六典》中可以看出,唐制是每隔三十里就有一座驿站,由唐承隋制反观开皇时期的驿站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应该不会太大。从长安到扬州两千七百里,路途崎岖又多山川险阻,杨广虽然不可能在所有的驿站都有自己的马场,但他的马场数量还是很多的。

在开皇十五年二月宣布“禁河以东无得乘马”的情况下,杨广的做法当然不是小事,但是文帝得到消息后并没有惩罚杨广,只是表扬了荣毗,这大概就是“州县莫敢违”的原因吧。

藩王为了收集京城政事设立驿站,难道文帝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吗?这一点从后来废除蜀王杨秀的诏书就可以看得出来。

杨秀一直不受文帝夫妇宠爱,但他也有意向参与储位之争,所以杨广在登上皇位后就对其进行清算。文帝诏书措辞严厉,表明他对私设驿站探听京师信息的深恶痛绝,而从这一点可以反观他对杨广设立私驿这件事情的放纵之态。

四、小结

综上可知,文帝对晋王杨广的支持程度是越来越高的,主要表现在纵容杨广逐渐扩充自己的势力和人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广和杨素杨约两兄弟的关系。

杨氏兄弟为了稳固发展巩固家族势力,全力支持杨广夺取皇位,利用姻亲关系运用独孤后的政治势力,从而让文帝对于易储一事的态度更加明确清晰,杨广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文帝的严加约束下杨勇在东宫中的权势已经有了日落西山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开皇   太子   河东   僚属   东宫   隋朝   扬州   势力   家族   兄弟   政治   关系   杨勇   王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