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很有趣之大唐通鉴(十)唐高祖(2)

李元吉生性娇贵,有奴仆侍妾百人,喜欢让他们穿上盔甲玩彼此攻战的游戏,每次死伤很多。贪玩,喜欢打猎,曾说:“我宁三日不吃饭,不能一日不射猎。”乳母好心劝谏,却被他下令殴杀。

赶上刘武周和宋金刚进攻他镇守的并州,李元吉担心抵挡不过,拉着城中守将的手深情说道:“您以老弱在内守城,我以强兵在外作战。城池交由我保护,你放心!”守将十分感动,望着李元吉远去的身影,感动地点了点头。谁知李元吉刚出城,立刻就带着妻妾连夜往长安奔逃。他前脚刚走,刘武周的军队就兵不血刃地攻破了城池。高祖得知后非常生气,对李纲说:“李元吉这个败家子,朕费尽心力地选人教导他,就长成了这么个东西。晋阳是我朝的根基,经营十年,就这么让他丢掉了。”

李纲兼任太子詹事,负责教导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刚开始对他十分礼遇,久而久之,渐渐宠信小人,对劳苦功高的李世民越来越忌讳。李纲多次劝谏他都不听,只好请求归隐,被高祖拦下。后来李纲上奏李建成饮酒过量、听信谗言、疏远骨肉。李建成很不高兴,依然我行我素。李纲郁郁不得志,坚决请求告老还乡,最终离去。

西突厥可汗与北突厥有仇,后来定居长安,北突厥派遣使者请求杀死他,高祖不许。群臣都说:“为保护一人而得罪一国,会有后患。”秦王李世民说:“人在穷困时来归顺咱们,杀他是不义的行为。”高祖沉思许久,不得已,最终还是任凭北突厥使者杀死了西突厥可汗。

刘武周攻陷了太原,又派遣宋金刚攻克了晋州,逐渐逼近裴寂镇守的浍州(山西),军势甚盛。裴寂生性胆小怯懦,没有将帅之谋,只会不断上书请求增援。催促百姓进入内城,还焚毁他们在外面的积蓄。百姓慌乱中渐渐生出怨恨,许多人入草为寇,开始做刘武周的内应。

刘武周连战连捷,眼看唐朝的大本营——山西,就快全军覆没。整个关中人心震动,高祖与群臣商议道:“刘武周贼势太锐,很难和他争胜,不如索性放弃山西,谨守关中。”

这时,又是李世民力排众议,上奏力争:“太原是咱们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山西富庶,又是京城的凭依,不能放弃。若能给我精兵三万,定能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高祖再次相信了他,动用了关中所有兵马来充实他的军力,诏令进攻刘武周。乙卯日,高祖亲自来到华阴(陕西)为李世民送行。

窦建德行军常分三路,粮草、器械、瘦弱之人排在中间,骑兵、步兵左右保护,相距不超过二里,井然有序。后来他攻陷了大唐的黎阳,俘获了高祖的妹妹、李世勣的父亲和魏征。李世勣本来成功率领百骑逃走,后因父亲的缘故,只得回军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任命魏征为起居舍人,任命李世勣为左卫将军,镇守黎阳,以他的父亲当做人质。

大唐在山西受到刘武周的攻击,在河北受到窦建德的攻击,在河南受到王世充的攻击,四面受敌,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河南之地基本上都归属了王世充,只有杞州(河南)刺史李公逸还在替大唐坚守城池,后遭王世充猛攻。由于距离太远,中间又隔着他人领地,援军无法前来,最终李公逸兵败被俘。王世充对他说:“你越过我们郑国而臣服于唐,道理何在?”李公逸说:“这个天下,我只识得大唐,不知道有什么郑国?”王世充下令将他处斩。

619年11月,秦王李世民趁河面结冰还算坚硬,从龙门(陕西和山西交界)渡过黄河,与宋金刚列阵相持。此时各州县因为被刘武周劫掠,都没有粮仓,军中缺粮。李世民发布谕令百姓,希望能征收他们的粮食。百姓听说李世民亲自挂帅而来,无论远近都来归附,人数日益增加,又都积极上缴粮饷,军粮因此渐渐充实。李世民修整兵马,命令大军坚守不战,只令副将偶尔出去抄掠,敌军士气渐渐衰弱。

李世民曾带领轻骑窥探敌情,让众将四面散开、各自打探,自己则独自与一个小兵登上山丘歇息。结果被贼军发现,惊醒了小兵,赶忙告诉李世民。二人上马刚奔出百步就被敌军追上,李世民不慌不忙,拿出弓箭射出,一箭就射杀了敌方骁将,追兵退去。

——关于这段历史,我持怀疑态度。我们读历史,不能尽信历史,要时刻记住历史也是人为写出。只要是人为,就存在“误差”。就像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中书令魏收,负责撰写北魏历史《魏书》,每次都和别人说:“那些人中显贵,帝王将相,在我眼中什么都不是,他们谁敢与我魏收作对?在史书中,我捧谁,谁就升天,我贬谁,谁就下地狱。”当然,大部分的史官不会像他这么没有职业操守,不过由于时代的限制,加上收集和统计手段的匮乏,史料并没有想的那么容易还原真相。所以读历史时,一定要多从逻辑关系思考。

像这段历史,李世民一人一兵打退敌军,首先一个问题,这份史料从何而来?知情人共两人,还有一个是没名没姓的小兵,史官是如何找到他的?战争九死一生,就算那个小兵有幸活到史官面前,他又如何敢说出真相。所以大概率还是出自李世民之口,既然出自他之口,就难免存在夸张之嫌。又或者李世民说出实情,史官自发加以润色以求功名,都有可能。不是说一定不真实,只是我们读历史,就要知道历史也是可以被修改的。后文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就不一一细说了。

宋金刚派遣大将尉迟敬德偷袭了唐军后方的夏县(山西西南部),大获全胜,但返回时遭到李世民、秦叔宝等人的偷袭,死伤两千人。不久,尉迟敬德又想走小路进攻,被李世民亲自带领的三千步骑半路截击,全军都被俘虏,只有他自己幸运逃离。

诸将都请求出战,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深入,精兵猛将都集聚在此,刘武周又在后方占据太原,两人互为屏障,速战的话对他们有利。但他们军中没有积蓄粮草,全靠到处掳掠支撑。现在我们养兵不战,占据险要腹地,不断骚扰消耗他们,等他们粮食耗尽,自然败逃。到那时我们再全军出击,可保全胜。”

后来宋金刚果然粮尽,打算向北出逃,于是李世民开始了他的反攻。先在吕州(山西)追上敌军,将他们打得打败,又乘胜追击,夜行二百里,还要继续追。军中总管拉住缰绳说:“大王击败贼寇,追击到此地,功劳已经够大了。现在士兵饥饿疲倦,继续深入恐怕有危险。”

“宋金刚已经无计可施,军心涣散了。机会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不趁现在一举消灭他,将来又会是苦战。我为国尽忠,哪顾得上自己的性命?”李世民说完策马而进,将士们也不敢再言饥饿。于是一路追击宋金刚,一日八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杀数万人。李世民两天没有吃东西,三天没脱战甲,后来军中找到一只羊,也拿来与将士们分着吃。追击数十里,一路追到了张难堡(山西介休)的唐军营地。唐军守将还以为是敌军,都出来防御,李世民将头盔脱下,露出了自己坚毅的面庞。堡中士兵都以为他还远在百里之外,都被他所震惊,全军欢呼雀跃,喊声震天动地。得知李世民几天没吃东西,堡中人争相献出食物和美酒。

尉迟敬德收集残兵坚守介休,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前去招降,尉迟敬德率众投降。李世民得到尉迟敬德后十分欢喜,任用他为右将军,还让他继续率领旧部。前隋朝降将屈突通,担心尉迟敬德叛变,私下建议李世民除掉他,李世民没有听从。

刘武周听闻宋金刚兵败,大为恐惧,放弃并州投奔突厥。宋金刚本想收拢残兵再战,结果众人都不肯再追随他,也只得和百余骑逃往突厥。最终突厥将刘武周和宋金刚一并斩杀。

于是山西基本平定,高祖大为高兴,宴请群臣,让他们进入御府自己拿取财物,想拿多少拿多少。

李世勣欲归大唐,又担心牵连父亲,和左右商量:“我刚侍奉窦建德不久,一有行动肯定会被怀疑,应当先立功争取信任,再伺机谋划回归大唐。”

漳南(河北)人刘黑闼,骁勇诡诈。之前和窦建德交好,后做盗匪,辗转于李密、王世充之间。王世充派他镇守新乡,李世勣攻打并俘获了他,交给窦建德,渐渐获得宠信。又派人游说窦建德说:“曹州、戴州(山东),和王世充貌合神离,我们应迅速夺取。然后率军直逼兖州(山东)、徐州(江苏),河南可不战而得。”窦建德深以为然,亲自攻打河南,让李世勣领兵会合。

李世勣本打算等窦建德到了河南,就偷袭杀掉他,救回父亲,然后带着窦建德的领土归唐。赶上窦建德妻子生产,一直没有到河南来,最终李世勣只得率领数十人回归大唐。群臣请求杀掉李世勣的父亲,窦建德说:“李世勣本就是唐臣,被俘获仍没有忘记故国,是个忠臣,他父亲又有什么罪呢?”于是赦免了他。

王世充手下很多将帅和官员都投降了大唐,于是他加重律法,一人逃亡,全家处死,父子、兄弟、夫妇互相告密可以免罪。又让邻里连坐,某家逃亡而邻居没有上报的,一样处死。甚至每日出城砍柴的人数都要限定,导致百姓越来越穷困。他杀的人越来越多,但逃亡的人也越来越多。将领出征,都要把家属质押在王世充那里做人质,久而久之,监禁的数量都过万了,每天都有人饿死。

于是高祖与众商议准备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得到消息后,选拔各州骁勇集聚洛阳,大量招募人手驻守周边城池。

620年7月,高祖诏命秦王李世民督导诸军进攻王世充。

屈突通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高祖对他说:“朕想派遣爱卿东征,但不知道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儿子呢?”屈突通说道:“臣昔为阶下囚,理应处死,陛下不计前嫌,恩礼待我。我早在内心发誓,有生之年当为陛下尽节,唯恐死不得其所。如今能够担任先锋,可谓得偿所愿,两个儿子又算得了什么?”高祖感叹:“真义士也!”

壬午日,李世民抵达新安(河南洛阳附近),王世充亲率部队三万前来抵御。

李世民的战力水平,放眼当世可谓天下无双。无论是之前的薛仁果、刘武周,还是后来的窦建德、刘黑闼,甚至到了晚年东征高丽,无不似砍瓜切菜,唯独王世充给他制造了足够的麻烦,让他数次吃亏。

罗士信领兵在正面与王世充对阵,李世民率领轻骑走小路窥察敌情,正巧和王世充大军相遇,兵力悬殊,遭到围攻。李世民策马飞奔,左右开弓,用弓箭杀出一条血路,好不容易才逃回营,满面尘土,将士们都认不出了。

之前,刘武周那边投降的将领大多都叛唐而去。诸将猜疑尉迟敬德,将他囚禁在军中,屈突通再次建议李世民:“窦建德骁勇无比,现在又因为想叛逃被囚禁,一定心存怨恨。留他必为后患,应该除掉。”

“大错特错,尉迟敬德这种才能的人若真要反叛,怎么会落在他人之后?其他将领都逃了他还没逃,足见其心。”李世民说完,立刻下令释放窦建德,亲自请入内室,赏赐金子给他说:“大丈夫意气相投,不将小小的猜疑放在心中,我终不会相信谗言来杀害忠良的。若您想离开,这些金子就当做我的资助了,聊表我们曾共事的情谊。”尉迟敬德十分感动。

后来李世民与王世充对阵,又领着少量将士巡视战场,王世充突然率兵一万人围困了他。将领单雄信手持长枪直刺李世民,眼看历史将被改写。尉迟敬德大喝一声跃上马背,突刺单雄信将他刺下了马,李世民才得以保全。趁着王世充的军队稍稍退却,尉迟敬德又护着李世民突出了重围。之后屈突通率军赶到,一起大败了王世充的军队。事后李世民笑着对尉迟敬德说:“没想到那一点金子这么快就收到了回报!”又赏赐给他一箱,对他宠遇加倍。

尉迟敬德善于躲避长矛,每次冲入敌阵,敌人都会用密集的长矛刺他,但都始终无法伤他分毫。齐王李元吉颇以骑马用矛为傲,听说了他的功夫,就要求两人各自去掉枪头来较量一番。尉迟敬德说:“臣怕伤到大王,理应去掉枪头,但大王不必。”李元吉跃上马背接连刺出,却被尉迟敬德须臾间夺走长矛三次。李元吉虽然表面称赞,内心却不服。

罗士信袭击王世充,攻克了硖石堡,紧接着又围攻千金堡,堡内防守坚固,无法攻克。罗士信趁夜派遣百人装成百姓,抱着数十名婴儿来到堡下啼哭,假装说:“我们从洛阳来投奔罗总管。”不久又故意大声说:“走错了,这里是千金堡,罗总管的营地还在前面。”假意离去。堡中以为这些是大唐百姓,出兵追杀。罗士信早已埋伏好了军队,等堡门一开立即冲了进去,大获全胜。

李世民挑选精锐千余骑,都身穿玄甲,号称“玄甲兵”。分为左右两队,让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分别统领。每次作战,李世民都披着玄甲自己作为前锋,所向披靡,敌人畏惧。屈突通、窦轨领兵巡视营地,被王世充突袭,交战失利。李世民带领玄甲兵救援,大败了王世充,俘获斩杀共六千多人。

唐军连战连捷,逼近洛阳。李世民也把军营移到了附近的青城宮,趁他还没来得及营建壁垒,王世充领兵两万突然杀出,大唐诸将都有些惧怕。

“王世充已经窘迫,不得不倾巢而出,就想竭尽全力来赌这一战。这次如果将他们击败,以后就再也不敢和我们战斗了。”李世民说道。命令屈突通率领五千奇兵前往迎击,让他两兵一交战就偷偷释放烟幕。

李世民想要一探王世充的虚实,带着几十名精锐直冲王世充阵后,所向披靡,杀伤甚多。王世充也不甘示弱,利用地形阻挡李世民的骑兵,冲散了他们。此时李世民身边只剩将军丘行恭,王世充的几名骑兵追杀而来,李世民的坐骑都被他们射死了。丘行恭突然调转马头,拿出弓箭,箭无虚发地接连射死几人,追兵不敢再前进。丘行恭将自己的马给了李世民,一手执长刀,一手牵马步行而前,口中大声呼喊,又斩杀数人,带着李世民冲回了军中。

王世充也率众死战,军队打散了又聚拢,打败了又冲锋,前后四次,一直从辰时打到午时才退兵。李世民乘胜追击,直抵城下,俘获斩杀七千多人,包围了洛阳。

御史大夫郑颋(tǐng)不愿为王世充出谋划策,屡次称病不参与国事,此时对王世充说:“臣有幸生在佛法世界,一直期望能去官为僧,谨修佛法以助陛下之军威。”再三请求,王世充都没有同意。于是他私自剃掉头发,换上僧衣。王世充得知后怒道:“你根本不是热爱佛法,你是认为我王世充必定失败,借口逃生罢了。”下令处斩。郑颋死前言笑自若,众人都佩服他的勇气。

王世充自从与窦建德交恶,书信就不再往来。后来李世民包围洛阳,王世充不得不派遣使者向窦建德求救:“天下大乱,唐得到关中,我们郑国得到河南,您的大夏得到河北,本是三足鼎立。如今大唐举兵攻郑,唐强郑弱,形势看来是无法支撑了。若郑亡,接下来就会轮到您,所以您应该解除仇怨,出兵救援。您攻于外,我攻于内,必定可将大唐打败,然后合兵一处,夺取天下不是难事。”窦建德听从了他的建议,起兵救援王世充。

南梁国君萧铣心胸狭窄,对人颇多猜忌。手下大将各自倚仗军功嚣张跋扈,萧铣以此为忧。于是宣布解散军队,专心务农,夺取了诸将的兵权。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担任将军,心中怨恨,发动叛乱,事情败露被杀。董景珍心中害怕,献出了长沙来投降大唐。萧铣派齐王张绣攻打长沙,董景珍对他说:“‘前年剁彭越,去年杀韩信’,你难道没读过这段历史?汉朝高祖刘邦当年尚且杀了那么多功臣,而萧铣是个昏君,你为他消灭了我,下一个不就是你了吗?”张绣没有理会,攻灭了董景珍,结果之后没多久果然也被萧铣所杀。于是萧铣手下的功臣良将都有了反叛之心,南梁兵势更加衰弱。

李靖向赵郡王李孝恭献上进攻萧铣的十条计策,李孝恭上奏给了高祖。高祖任命李孝恭为总管,命他大造舟舰,操练水军,准备进攻南梁。任用李靖为行军总管,将军事全部委托给他。李靖建议把附近巴、蜀(重庆和四川)蛮夷酋长的子弟全部召集来,根据才能授予职位,既能收获人心,还能将他们作为人质,以防日后他们进攻南梁时,后方这些蛮夷反叛。

李世民四面围攻洛阳城,昼夜不息,但城中守备太过严密,十多天都无法攻克。唐军将士都很疲惫,想要撤退,众人都劝说李世民班师回朝。李世民说:“我们大军倾巢而出,就该一举平定洛阳。如今东边各州县都已望风归降,只剩这一座孤城,势必撑不了多久。胜利在即,怎么反而撤退呢?而且王世充领土虽多,大多都是碍于形势的暂时臣属,真正的号令范围也就洛阳这一带。如今他已经山穷水尽,那些被迫臣服于他的附属慢慢都会反叛。如果此时我们撤退,就会给他重新振作的机会,将来这些旧势力又会勾结起来,会更难图谋。”

高祖知晓战情后,也下令撤退。李世民上表保证一定攻下洛阳,还特意派人返回朝中,当面向高祖讲述情况,他才同意。

另一方征战的太子李建成俘获了一千多外族胡人,释放了他们,还授予官爵,让他们回去召集余党一同归降。然后等降众集结,假装让他们修筑城邑,命令二十岁以上的胡人集合,用军队包围剿杀了他们,死者六千余人。自古对投降之人赶尽杀绝的都应被视为不仁道,除了此时的李建成,还有之前的王世充。

唐军围困洛阳,深沟高垒加以防守。城中缺粮,服饰珍宝都不如米面值钱。百姓吃完草根吃树叶,还用水和着泥土、掺杂米屑聊以充饥,身体浮肿,虚弱无力,死尸相互枕藉着布满道路。

窦建德北上救援王世充,接连攻克了管州、荥阳、阳翟(河南禹州),兵力十多万。他写信给李世民,请他退守关中,归还郑国土地,以修复两国交情。

李世民召集诸将商议,大家都觉得窦建德士气正盛,应设法避战。萧瑀和屈突通都说:“我军历经长期战争已十分疲惫。现前有王世充坚守城池,无法攻下,后有窦建德乘胜而来,我军将腹背受敌,应尽速撤退。”

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判断:“王世充兵败粮尽,君臣上下离心,可轻易攻取。窦建德刚刚胜了几场,正骄傲懈怠。我们现在应该迅速占据武牢关(河南荥阳西北),控制住这个咽喉要地。若窦建德冒险进攻,我必能打到他俯首称臣。若他犹豫不战,数月之间,王世充守军自然崩溃。到那时我们先攻破城池,士气倍增,再回去攻打窦建德,正好一战而破二贼,一劳永逸。现在我们如果撤退,让敌人占据了武牢关,附近那些城池又都是才归降的,势必不会为我们坚守。让王世充、窦建德两军得以合兵一处,联合攻打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意已决!”

于是李世民将军队一分为二,由屈突通、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带领三千五百骁勇向东赶往武牢关。李世民特意先绕路前往河阳(河南孟州市),再急速向另一个方向进军。王世充登城望见,但无法探知虚实情况,始终没敢出兵追击。

621年3月,李世民率兵来到武牢关东面,窥伺窦建德的军营。沿途分别留置骑兵埋伏在道旁,让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分别统领,自己则带领尉迟敬德和四个骑兵前进。他对尉迟敬德说:“咱们一旦被敌人发现就马上撤退,反正我带着弓箭,你拿着长矛,纵有百万敌军又能奈何?”行进到窦建德军营附近被发现,李世民大声叫道:“秦王在此。”引弓射死了一位将领。窦建德军中大为惊动,派出五六千骑兵追赶。身边的人都十分惊慌,李世民说:“你们只管放心前行,由我和尉迟敬德来殿后。”于是牵马慢行,追赶的骑兵只要接近身前,李世民就引弓射去,每箭必死一人,尉迟敬德也杀了十几人。如此再三,追兵不敢再逼近。

后来李世民写信给窦建德说:“赵、魏(河北河南)二地,本来就是我大唐的,之前被你们侵占,现在我要夺回来。且王世充反复无常,现在和你修好,不过是用花言巧语来引诱你救急罢了。没想到你还真率众而来,受制于人,实在不是上策。如今咱们两军刚刚相遇,你就已经失利。希望你好自为之,停止进军,不然将后悔莫及。”

窦建德被李世民阻挡在武牢关不能进兵,安营数月,作战多次失利,将士思归。又被李世民不断派遣轻骑劫掠了运粮队,士气越发低落。谋士凌敬向他献策:“大王现在可以率军渡河,将河阳攻破,吸引唐军注意。然后放弃河南,全军突然向西迅速翻越太行山(山西),入上党(山西长治市),直接突袭大唐的后方——蒲津(陕西)。此乃‘围魏救赵’之计。蒲津一旦陷落,大唐的都城就会直接曝露于外,整个关中都会震动,届时李世民将不得不解除洛阳之围来回救。另外太行山以西至蒲津一路,敌军较少,阻碍也小,我们还能趁机开拓土地,招募士卒。”

凌敬这个妙计本来有可能改变历史,窦建德当时也非常认可,但王世充不断派遣使者前来求救,从早到晚不停哭泣,又暗中拿出金玉收买窦建德的将领,让他们阻挠凌敬的计策。诸将都对窦建德说:“凌敬是个书生,哪里知晓战事。”窦建德不得不辞谢凌敬:“众志成城,大家都认为应该决战,我不能有违众议。”凌敬坚持进谏,窦建德发怒,将他赶了出去。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说:“祭酒(凌敬职位为国子祭酒)的话不可不从。大唐为了进攻王世充早已倾国而出,后方必然空虚。若趁此时突袭他们中央,加上附近的突厥也一直有向西劫掠关中的意图,唐军一定回师自救,郑国之围到时自解,何必担忧?现在困在这里和李世民对峙不前,全军耗损严重,离兵败可不远了。”最终窦建德仍然没有采纳这个计策。

窦建德探知唐军喂马的牧草已用尽,将在北边放牧,便计划趁机偷袭武牢关。这个情报也被唐军的间谍所获,报告给了李世民。5月,戊午日,李世民向北渡河,特意留下一千匹马假装放牧来迷惑窦建德,暗中带领将士返回了武牢关。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全军而来,摆开阵势,绵延二十里,击鼓而前。唐军将士都有些畏惧,李世民率领数骑登高眺望,对众人说:“窦建德兴起于山东,未曾遇到过什么强敌。现在看他们渡河那个喧哗的阵势,是没有纪律的表现,他们还靠近城池布阵,说明轻视我军的实力。我们暂且按兵不动,等他们饥饿疲劳、勇气衰减时再进攻,必能获胜。我与各位约定,一过中午,就带领你们击破敌军。”

窦建德轻视唐军,特别派兵渡河挑衅:“请选拔几百精锐和我打着玩玩。”李世民想办法应付了他,但大军始终不出战。窦建德排列军阵,从早晨到中午,士兵又饥又累,都坐在地上,争着喝水。李世民命令将军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队伍的西面,警戒宇文士及说:“敌军如果没有异动就回来,如果有就率军向东进发。”宇文士及到阵前,窦建德队伍果然有异动,李世民说:“可以进攻了。”率领轻骑先行进军,向东渡河,大军紧跟在后,逼近敌阵。

窦建德群臣正在上朝行礼,被突然赶到的大唐骑兵冲得七零八落,窦建德本想召兵抵抗,却被朝臣挡住不能通过。唐军所向披靡,淮阳王李道玄挺身攻阵,杀入杀出,飞箭射在他身上多得就像刺猬毛,但却越战越勇。李世民给了他一匹新马,命他跟随自己。于是诸军大战,尘土满天飞扬。李世民率领程咬金、秦叔宝冲入敌阵,展开唐军的旗帜,窦建德的将士看到后全都溃逃。李世民率军追逐三十里,斩杀了三千多人,俘获五万人,都将他们遣散回乡。

窦建德被长矛刺中后逃窜,藏匿了起来,结果被大唐车骑将军杨武威发现,窦建德说:“不要杀我,我是夏王,能保你富贵。”杨武威生擒了他,来见李世民。李世民责备窦建德道:“我讨伐王世充,与你何干,竟敢越界前来冒犯我军。”窦建德两腿发抖说:“就算今日不来,恐怕阁下哪天也会远道而来地攻打我。”

李世民用囚车装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喊王世充来看,王世充只能在城上与窦建德相望哭泣。李世民又派遣降将入城说明窦建德兵败的情况。王世充召集诸将商议突围,然后往南逃亡襄阳(湖北),诸将都劝说:“本想倚仗夏王,现在连他都被唐军打败了,我们就算突围了又如何?”于是,王世充穿着素服,带领太子、群臣两千多人投降,低着头趴在地上满身流汗,李世民还是对他以礼接待。

李世民进入洛阳城后,分兵把守各个街市,禁止抢劫,严明号令,无人敢犯。命令房玄龄进入宫城接收之前隋朝的图籍制诏,命令萧瑀、窦轨查封府库,收拾金帛,以赏将士。拘捕王世充同党中罪大恶极的十余人在洛水旁处死。

当初,李世勣和单雄信相亲相爱,发誓同生共死。等到洛阳平定,单雄信也被擒获,李世民下令将他处死。李世勣求情说单雄信骁勇无比,请求捐出自己的官爵来替他赎罪,李世民不许。李世勣多次请求被拒,悲伤大哭。单雄信说:“我本来就没有期待过你能救我。”

李世勣回复道:“我本应不惜余生,与你一同死去,但既然以身许国,事情无法两全。况且我死之后,谁来照顾你的妻儿呢?”于是将自己的大腿肉割下给单雄信吃,说道:“就让这块肉随你入土,勉强不辜负昔日的誓言。”这段历史着实让人倒胃,三易其主的单雄信有何脸面谈忠贞?贪生怕死的李世勣有何脸面谈义气?

李世民看到前隋朝的宫殿,感慨道:“如此穷奢极欲,享尽人间富贵,怎能不灭亡呢?”下令拆掉各种繁华的阁楼和宮殿。苏威请求入见,李世民派人责备他说:“你身为大隋宰相,国家危困不能相救,致使国君被杀,见到李密、王世充反而全都叩拜舞蹈。现在既然年老有病,就不必劳驾前来见我了。”等到了长安,苏威又来请见,李世民还是不答应。最终,苏威在久病缠身与贫困交加中死在了家里,享年八十二岁。

7月,甲子,李世民返回长安,身披黄金战甲,由李元吉、李世勣等二十五位将领紧跟在后,风光无两,他们后面还有铁骑万匹,前后击鼓吹角。将俘虏的王世充、窦建德呈献到太庙。

高祖见到王世充就责备了他,王世充说:“臣罪固当斩,但秦王答应饶我一命。”于是,高祖赦免了王世充的死罪,只下令处斩了窦建德。

但不久后,高祖的侄子——刺史独孤修德率领兵马来到王世充的住所,假传圣旨要见“郑王”。王世充出来接旨时,被他们就地正法。高祖诏命免除了独孤修德的官爵。

当年,独孤修德的父亲独孤机密谋归降大唐,事情泄露后被王世充杀害,所以他算是为父报仇。不过从最终对他微乎其微的惩罚来说,不排除他的叔父——高祖借刀杀人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大唐   秦王   关中   通鉴   洛阳   突厥   高祖   山西   敌军   河南   骑兵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