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之苏轼的四代之交:范镇


《苏东坡传》李一冰著

在苏轼漂泊不定的仕宦生涯中,苏轼家族与华阳范镇家族四代人的交往长达44年之久,在苏轼的一生中,这种家族交往彰显了苏轼与同乡交往的深度。在苏轼以家族的人际交往中,苏轼与华阳范镇家族的交往无疑是最为频密和深厚的。苏轼与范镇家族四代都有着很深的交往,其中,包括与范镇(字景仁)、与范镇之子范百嘉(字子丰)、与范镇从子范百禄(字子功)、与范镇的从孙范祖禹(字淳甫)以及范祖禹的儿子范元长的交往,时间跨度从公元1057年(即嘉祐二年)到公元1101年(即靖中建国元年),从苏轼兄弟参加贡举考试到苏轼北归后的时段,交往长达44年之久。

范镇(字景仁)

范镇是北宋蜀人中较早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他在士大夫阶层和朝廷中的名望更是对蜀中学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范镇在选拔蜀中后进,推动蜀中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他曾多次主持贡举。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参加贡举考试,范镇为考官之一。除了师生关系,范镇和苏轼也堪称生死之交。

范镇诗作

公元1076年(即熙宁九年),王安石再相后,朝局已与从前大不相同,皇上的信心也已不如往昔,又因为王安石的独子突然病亡,王安石悲伤不堪,万念灰灭,宋神宗知道再挽留王安石也没有多大作用。所以,命王安石以使相判江宁府归居金陵(南京)。这个时候,宋神宗对苏轼极为不满,当时有不准苏轼入京和改差徐州的任命,范镇不顾风险收留了苏轼兄弟,把他们接到了自己郊外的“东园”居住。东园主人范镇要到洛阳去见司马光,范镇此行就是为要鼓励那位在洛阳闭户篡书的司马光,出山来匡救时弊,抚慰苍生。像范镇这些元老们,虽然身在江湖,心当仍存社稷。范镇与司马光交谊非常深切,在朝时议论如出一口,司马光认为范镇是笃诚君子,所以,要说动司马光出山,范镇是第一人选。同时,苏轼和苏辙兄弟住在东园,等待东园主人范镇的归来,苏轼也忙于为长子苏迈完婚,为次子苏迨医病。范镇去洛阳打了一个来回,费时不过一月,可谓来去匆匆,想法也落了空。东园主人范镇一回来,苏轼和苏辙立刻告辞,他们在京逗留已经过久,苏轼要赶往徐州到任。范镇从洛阳带来司马光写寄苏轼的《超然台寄子瞻学士》。司马光退居洛阳,“绝口不言政事”;而苏轼诗言其“年来效瘠哑”,可见司马光之老练与苏轼之天真。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捕投入监狱后,以吏部侍郎致仕的在东园赋闲的范镇最早得到消息,御史台也知道范镇和苏轼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以为必可从范镇那里得到许多资料,首先向范镇索取与苏轼往来文字书信,御史台来势汹汹,急如星火,范镇(字景仁)不顾一切,急忙和张方平一样上书皇帝营救苏轼,范镇的家人怕范镇会被连累入狱,竭力劝止烧掉与苏轼的书信等文字往来,但是,范镇坚决不肯这样去做,可惜是范镇家保存的苏轼书稿最终也没有留传。乌台诗案定型后,苏轼以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黄州。 收受有讥讽文字而不申缴官司者,二十二人,各罚铜不等。范镇也被罚铜二十斤,但是两人交情依旧,书信往来不绝。

公元1083年(即元丰六年)开春后,苏轼的健康情况很不好,正二月间,受寒感冒,引起咳嗽,又碰上牢城失火烧到雪堂,时入初夏,接着又害起疮疖来,此病拖延甚久,不但没能治愈,到了五、六月间,这疮疖的风火之毒,忽然上升,侵及右目,炎赤肿痛,几至失明,就因这个眼病,使苏轼困在家里,约有一两个月没有出门。恰巧当年四月,临川曾巩(字南丰)在江宁病故。于是,谣言再度发生,说苏轼已与曾巩同日病死。这谣言就传到了京师,甚至传入禁廷,神宗皇帝也听说了这则新闻,立刻召问尚书左丞蒲宗孟,因为宗孟与苏轼不但是小同乡,而且还是姻戚。 宋神宗正在吃饭,信其为真,叹息再三。有人把这谣言告诉了在许昌的范镇,退居许昌的范镇听到此讯,信以为真,放声大哭,并让家人马上带着金帛赶往黄州吊丧。家人劝慰他道:这个传闻,真假还不知道,不如派人先去黄州看一下,如果确实,再去吊唁不迟。于是,就派范家门客李成伯去黄州一探。李成伯见到苏轼,好好活在那里,不免道出此行缘由,苏轼大笑起来,心里却充满了感激。苏轼黄州遇赦归,范镇又给苏轼写了书信,邀请苏轼来许昌做邻居,苏轼回信说:许昌住的都是达官贵人,我一介布衣,实在不敢再去侍奉公卿了(《范蜀公呼我卜邻》)。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可见苏轼和范镇之间深厚的友情,既有同为蜀人惺惺相惜的因素,也是相似的性情和志趣使然。

范镇从孙范祖禹

苏范两家世交以久,范镇和苏轼的父亲苏洵是同乡好友,非常欣赏苏轼这个晚辈,多次荐举苏轼为官。在元祐初年,天下人皆以为司马光和范镇一定会同时出山的,朝廷也竭尽礼遇地征召这位国家的元老。范镇为了给年轻提供入仕的机会,坚决辞谢不去就职。范镇多年来一直家居许昌,不再闻问政事。元祐三年十二月,范镇溘然离世后,讣告到达了京城后,苏轼感念范镇的平生,不由得大哭起来。其中,苏门六君子中的李方叔说,范镇在逝世的前几天,胡须和眉毛都变成黑色,眉毛好像画的一样。现在范镇忽尔薨逝,苏轼追念两世深交和深切的知遇之感,苏轼决心要为范蜀公撰墓志,苏轼先后作《范景仁墓志铭》和《祭范蜀公文》。苏轼一生极少为人做墓志铭和祭文,自己也曾自负说道:“轼于天下未尝铭墓,独铭五人,皆盛德故。”那是富弼、司马光、赵瞻、范镇和张方平,其中赵瞻一碑还是辞谢不了,勉强写的。

范祖禹著作

范镇先后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任职。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为官,范镇都以直言敢谏、勤政爱民闻名。范镇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范镇尤长于史学,他曾协助欧阳修和宋祁编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在局长达十七年,是《新唐书》修撰组中在局时间最长的一位骨干成员。范镇的侄孙范祖禹,范祖禹最大的贡献是协助司马光等人编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并负责其中的唐代部分,范祖禹因此也被誉为“唐鉴公”。范冲是范祖禹的长子,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范家一门四代三人同修史书,传为佳话,史称“三范修史”。

苏轼家族与范镇家族四代人的交往,就是因为他们具有独立不倚的政治立场、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情怀,以政治取向、道义和成员个性一致的相交原则高度契合而形成交往。虽然双方在政坛上沉浮不定,但在长达44年时间中,都不因局势、境遇变化而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给今天人们的交谊提供了榜样,足以泽及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神宗   许昌   御史台   洛阳   史学   朝廷   书信   同乡   公元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