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迎感染高峰,医护“二阳”风险高两倍,该不该请假?

5月11日,北京疾控中心官网发布“疫情周报”,2023年第18周(5月1日至5月7 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16 种共 10508 例,较前一周上升 4070 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连续两周超过流感感染,在所有报告病例数中排名第一。


不仅仅是北京,五一假期过后,国内多地新冠疫情都有抬头之势。综合媒体报道,上海市、广东省、安徽省等多地医院均迎来不同程度的就诊高峰,有些医院的发热门诊又开始大排长队。


“新冠病毒开始查缺补漏了。”社交平台上,话题“二阳”“咽喉炎”频繁登上热搜。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感染风险。合肥某三甲医院感染科王医生告诉“医学界”,科室的40余名医护中,已有一半陆续出现了低烧、咳嗽、肌肉酸疼等症状,“症状比较轻,现在不要求强制检测,并不知道具体感染数,没有人请假。”


多地医院迎接“发热高峰”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4月29日披露的数据,4月27日全国各省份报告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数和阳性率为6752例和4.4%,相比前一周分别上涨2.53倍和2.58倍。但截至目前暂无最新周报更新。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振华告诉“医学界”,“新病例最早出现在4月底,在五一假后就诊量开始成倍上升。”据悉,此前该院发热门诊晚上8点停诊,5月6日起紧急增加轮班至凌晨。


“5月4日全院单日核酸检测29人次,其中阳性15人。到了5月5日,仅成人发热门诊接诊的95人中,就发现了30例新冠感染者。”张振华说,“现在发热门诊单日接诊量约250人次,‘抽检’的核酸阳性率达到70%到80%。感染科、急诊内科等也都有分流来的发热患者。”


据张振华介绍,假期刚结束时,感染者主要以首次感染人群为主,随后“二阳”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大概70%的阳性患者都是“二阳”。“这说明‘首阳’的可能都陆续感染过一遍了。”


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钱国则告诉“医学界”,近期每日接诊的新冠阳性患者接近100人次。“大部分以首次感染为主。二阳的比例大约在5%至10%浮动。”目前该院开始施行分级分类诊治,着重预防新一轮疫情可能造成的院内感染。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 5月15日下午,北京、上海、广州的多家三甲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都表示,就诊需排队半个小时以上,有的医院要排3个小时。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六病室主任李喆则告诉《潇湘晨报》,5月初以来医院接诊了一波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老人、小孩、年轻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


由于取消了一系列强制管控措施,张振华告诉“医学界”,现在来医院的是症状较重的患者,发烧多在38度以上。“也有少数患者在感染后住院,主要是合并基础疾病老年人。”就在这周,张振华刚收治了一位因腹胀水而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怀疑是新冠感染诱发病情加重。


张振华表示,面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会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新冠感染也会建议使用抗新冠病毒类药物。但对于年轻、症状轻的患者,则基本按照常规“感冒”的方式,进行退烧、止咳等处理。


5月15日,在广州市的一场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估测全国已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至12亿人。


医护人员纷纷“二阳”,该请假吗?


5月8日下午,中疾控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本土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已从2月中旬的0.2%,增长至4月下旬的74.4%。


对于假期后感染人数的进一步增加,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这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全国性人群流动和聚集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此外,“XBB系列毒株的流行占比急剧增长,它们具有更强的传播力,除了‘二阳’,上波‘未阳’的人若最近在聚集性场所未采取保护,被感染的几率比去年年底还高。”常荣山说。


“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至6个月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但如果面对变异株XBB,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从去年12月算起,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钟南山同样在前述广州会议上表示。


这其中,医护人员或面临着更大的再感染风险。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发布的系列研究指出,二次感染大多出现在初次感染6个月后,重复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率大约为18.4%。研究还援引意大利的一项报告称,而与非医护人员相比,医护人员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超过两倍。


在中部某省的三甲医院,假期后,感染科王医生发现,科室的医护陆续出现了上呼吸道症状,有些还伴有低烧,“人数大概接近一半,但没有任何人请过假,主要是不好意思请假。”


据王医生介绍,医院并没有对医护感染新冠能否请假做出规定或建议,但由于此次症状都较轻,加上近期患者量大幅增加,医护之间默认了应该“带病上岗”。“一个人请假,意味着活就要分担到其他人身上。但如果实在是病情重,坚持不下去的,请假也会批准。”


“医学界”从上海多名医生处获悉,其所在医院已经不安排核酸检测,自己和同事都是买抗原自检,有测出二阳的。一名上海医师称,其同事二阳后大多照常上班。“阳了的人和大家说一下,就继续在一个办公室上班,也照常上台做手术。同事们最多就是口罩戴好,也不会说什么。”


一名三甲医院胸外科医生也表示,他这次“二阳”的症状虽然比第一次轻,但与典型的“二阳”症状相比,还是比较重的。“嗓子疼、流鼻涕、浑身酸痛乏力,还有味觉丧失,持续了一周,这两天好点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依然坚持上班,并上台做手术。


一名肿瘤科医生告诉“医学界”,目前大家是“自己管理自己”,医院也没有文件指导大家二阳后休息。她观察身边“二阳”同事发现,症状整体比较轻,目前还不存在需要请假一说。“真要请假,也会给一两天的休息。大家对待新冠,基本和流感差不多了。”前述上海医师称。


张振华也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他对“医学界”表示,理论上,尤其是对于主要收治老年人、危重病人等风险人群的科室,规定医护应在感染后请假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但目前统一操作起来并不现实。


“新冠疫情恢复乙类乙管后,医院不再施行分区收治。个体患者面对的是大量各类的病人和陪诊家属,即便医护人员感染后远离临床,也不会对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有多大帮助。但若因‘规定请假’、‘隔离’导致医护减员,医院就无法维持正常的院内收治工作。”张振华认为,要不要请假,医护人员更多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不同科室的工作性质与情况等,由个人做出选择。


张振华感觉,这波疫情大约会在5月下旬迎来拐点,“目前看来,这波疫情症状都相对较轻,并不会再出现医疗挤兑。未来应对新冠疫情也类似季节性流感的方式,无论是院内还是社会面,是否要再采取一些‘硬性措施’,只能根据当季的具体疫情情况,再做出决断。”


国家卫健委日前组织多位权威专家接受央视采访,对近期新冠疫情情况作出回应。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来源:医学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医护   例数   核酸   阳性   疫情   科室   医学界   上海   门诊   中国   症状   患者   风险   医生   病毒   医院   高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