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不爱听,但却是事实,拉夫罗夫:“俄罗斯没有转向东方”

日前,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说了一句并不太让中国人民感到高兴的话,“俄罗斯并没有转向东方,而是西方背弃了俄罗斯”。

他所说的这句话,主要是回应马克龙之前有关中俄关系的言论。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慢慢呈现出颓势,不仅失去了波罗的海通道,而且促使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这是地缘政治上的重大失败”。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在战略上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甚至沦为“中国的附庸”。

马克龙此番重磅言论一出,立即引发法俄之间新一轮的口水战,从克里姆林宫到俄外交部,都发动舆论机器反驳马克龙的观点,并将其视为对中俄关系的“蓄意挑拨”。俄官员重申,中俄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彼此在众多地区及国际战略上有着相似的看法,是新时代大国关系的典范,不存在“一方依赖于另一方”。

拉夫罗夫则回应马克龙称,因为西方威胁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所以俄方开始在对外政策中增加更多“东方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正式转向,因为俄罗斯本来就地跨欧亚大陆,影响力从欧洲一直延续到太平洋。

对于这位中国人民老朋友发表的略带争议的言论,我们又该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从地理环境上看,俄罗斯同土耳其一样,本身就是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其历史传承脉络中既有着欧罗巴文化的特色,也受到亚细亚文化的影响。地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各国对外战略,就俄罗斯而言,无论是“向东看”还是“向西看”,都符合自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利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在长达数百年的近代史上,较早崛起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集中在欧洲,尤其是地处西欧的英法德三国,基本上引领前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与文明的象征。为实现本国社会面貌的巨变,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普遍以欧洲为学习对象,从日本、中国到俄罗斯,基本上都有过一段全面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发展时期。

而在学习过程中,军事民用工业是优先发展的领域,紧接着就是移植西方政治体制,最后则在外交战略和思维文化上,完成“全面西化”。

从沙皇俄国时期到21世纪的今天,俄罗斯政治制度历经多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地缘战略重心始终都未曾改变,历代俄罗斯政府都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所处的欧洲地区,视为本国的核心要冲,至于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地区,从来都不在俄罗斯的关注列表内。

拉夫罗夫说的没错,现阶段俄罗斯并没有彻底“转向东方”,俄联邦政府公布的远东地区的开发计划,只能算得上是其“向东看”,两者说法类似,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意味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彻底改变,克里姆林宫要“脱欧入亚”;而后者只是初步寻求开发远东地区,扩大中俄经济合作空间。

俄方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现阶段中俄经济出现的高度绑定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对俄全面打压封锁,迫使俄罗斯只能寻求同中国的战略合作,如果美西方不彻底改变打压、敌视俄罗斯的政策,中俄战略协作的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

由此可见,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从来不是俄罗斯的优先选择方向,融入欧美才是大多数俄民众所期待的。

寄希望于在短期之内将俄罗斯从一个欧洲国家变身为亚洲国家,完全是异想天开,包括普京本人都没有此类想法。不过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俄乌冲突深刻改变美俄关系的情形下,俄罗斯已经将对华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2年,中俄贸易总额为1900亿美元。而在今年前四个月,中俄贸易额已超过730亿美元,如果这一势头延续下去的话,2023年铁定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俄贸易引领之下,俄罗斯远东地区有望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到那时,就算部分俄方人士不愿意“转向东方”,也无法扭转浩浩荡荡的时代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   波罗的海   欧亚大陆   中国   远东地区   中俄关系   地缘   欧洲   翻天覆地   现阶段   事实   言论   战略   美元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